第六百章 管挖不管埋(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陈群再次出现在系统空间,看着一个崭新的化学分子式,却一下有些犯难了。尽管大面积的药理测试没有开展,但光是从表现出来的状态看,陈群知道,这种药物的功效,几乎不逊色青霉素这种“盖世奇药”。

不过和青霉素相比,这种崭新的药理机制完全和青霉素不同,它并不杀死任何病毒细菌,但对身体内的蛋白酶促进活性,从而让细胞的活性更旺盛。对于无所不能的系统来说,到现在追踪出来的机理变化,都是不完全的。

不过光是从表现的结果来看,这种药物最后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大部分分解成了碳水化合物,少部分残留的大分子也可以通过尿液和汗液排除体表,几乎对人体没有任何损伤。

要是从神话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一种“青春泉”,尽管不能返老还童,但却能保持细胞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或者准确地说,就是北条广云服用的抗衰老药剂的超级进化版,还不需要对基因配对。这简直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北条广云想保持自己的青春活力,不料却从一个不可预测的方向完成了。

唯一让陈群赶到有些无奈和困惑的是,这种分子结构的出现,其实也是和杜德利的研究分不开的,它的一部分分子结构就是来自杜德利的药物。

只是现在的问题很纠结,就是它好像只能出现在那种发生病变的细胞中,以某种机理合成,这明显是对生产运用的极大挑衅,难道生产一种药物,需要在发生病变的细胞中进行吗?

好吧,这个其实不算是什么大问题,青霉素的提取,也是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中来完成的。

下一步需要完成的,则是找出另外一个简单可行的合成工艺出来。大概唯一可以完成的,就是系统的超级计算机了,看看能不能模拟出具体过程,然后再从中进行改良。

陈群一想到这里,就觉得有些好笑,现在都二十一世纪了。但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式,依然是从工业社会起就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依然是变着花样烧开水。

依着葫芦画瓢可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的不二法门,只有先弄清楚它的机制,然后才能重复进行。可复制从来都是科学理论中一个坚实的基础,医学也不例外,看来只有让试验室的超级计算机开足马力,一边进行模拟计算,一边进行“实例对照”,看看究竟有什么新的发现没有。

当然,陈群还有另外一个考虑,他必须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就是实话实说呢,还是改头换面等回去后再公布答案。

陈群在考虑了三秒钟后,就选择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准备实话实说。至于这种药物的发现,公布出来也有理有据。不然等离开这里后再公布,必然会被有心人找到蛛丝马迹,直接戳破他的谎言。

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正视现实呢?

其次,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纵使公布了这种分子结构式,要想培养和继续生产,投入的资金和设备至少都是天文数字,换句话来说,成本太高了。至少以现在的情况看,光是杜德利的专属药剂,就是天价,再加上其中关键的病变细胞,必须是北条广云为蓝本,那简直就是人家的专利。

恐怕就连三景财团的财大气粗,在知道他的发现后,全力投入设备,动用几百亿的资金来投入,也不一定能研究出什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