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手术中的美学(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夏绿特医院二号综合手术室,灯火通明,陈群站在无影灯下,小心翼翼地移动手中的导丝,将一个支架缓缓地放置在了一根直径不到0.2毫米的脑动脉血管中,然后导丝宛如灵蛇一样,游刃有余地从小血管中退了出来,没有收到丝毫阻碍,就从颅腔中退了出来。

随着这个动作的完成,前面的三维立体投影图像上,一个清丽没有任何感情的电子音立刻给出了提示。

“七号血管血流恢复正常,七号血管血流恢复正常。第二区域手术完成,第二区域手术完成。”

陈群并没有继续进行下面的进一步手术,而是看了头顶的计时器,数字已经变成了“13:29:02”,足足大半天过去,手术才完成了三分之二,这还真的是今年很少见的事情,记得上一次用时这么长,还是那位小公主的海绵状畸形切除手术。

这次手术没有上次手术难度大,但因为患者希尔顿先生采取了保守式切除,所以反成为了一个耗时的精细手术。

不过陈群对这种手术没有多少反感,毕竟这对他也是一种极致的手术经验,至少对于他保持原来的细腻风格有很大的帮助。经过两个部分的切除,他已经将光镊切割技术和普通的介入手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先利用光镊作为精细无比的手术刀,将小血管壁进行切割,然后再将切割下来的血管壁利用导丝移除到体外,然后放置支架,安装人工毛细血管,重新建立通路。

手术方法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操作起来却是难度非常大,就是一个纯技术性操作。不过整个操作过程,通过内置在导丝上的微型摄像头和多种传感数据,再经过大型计算机进行数据模拟复原,最后变成了三维立体即时投影,呈现在陈群的左侧位置,既作为参照物,也作为形象的影像,告诉外人手术究竟进行再哪一个地步。

如果要是嫌弃不够,手术室左侧的几个屏幕上还有设计好的数据说明,将一个外科手术变成了火箭发射装置,很有工业化信息化的派头,非常符合上面观察台上几位国际脑科专家的审美胃口,陈群做了一天,他们就在这里看了一天,眼睛丝毫没有放松过。

这几位国际脑科医生和其他医生不一样,注意的焦点大多数不是陈群的操作手法上,更多的是注意指导陈群进行手术的那套完善的人体数据系统,方法陈群就是一个手术工具,那套系统才是中央控制台,控制着陈群的所有动作,并且即时反馈各种信息,连心跳呼吸血管压力都给予了整体性计算,作为各种参数来矫正陈群的动作。

如果有这套系统,全世界的脑神经脑血管手术的难度将直接降低一个档次。尽管陈群已经明言这个即时数据监控模拟,需要一台超级计算机模组来完成,但对于坐在观察台的几位专家来说,至少有一半认为不是问题,他们也可以弄到这样的资源,来实施一场差不多的手术。

罗特鲁夫教授作为一位心脏专家,也出现在这个看台上,毕竟就如同他说的那样,心脑不分家,陈群做的又是脑血管肿瘤切除手术,他有很大的发言权。

不过和其他更注重仪器设备和电脑程序的脑科专家来说,他一直注视着陈群的双手,很少看那些繁复的数据,仿佛看着世界上的绝世美人一样,十多个小时几乎没有眨过几次眼睛,越是看得明白,心头越是充满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