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仿生义肢安装其实非常简单,算是傻瓜式装置和取下。但前置工作非常麻烦,陈群发现预期教其他医生来完成整个过程,还不如他自己亲自上手来调整钢片卡口和接触处的几重软垫调整。至于后续的微调和维修,就按照他的数据来依照葫芦画瓢。
在早上九点多一点,陈群就已经手脚利索地给七位患者安置妥当,稍微有些夸张的就是他身边的助手多达二十多位,四个实习医生负责全程路线和记录数据,其他的负责递送零件和组装,至于那些小护士,就全程做一些细致的工作,例如垫子的初次裁剪和修正,倒是将偌大的会议室给挤的满满的,热火朝天的场面,让人觉得这是在进行流水线的生产组装。
其实说是流水线作业还真的是完全符合陈群的构思设定,要想在三几天内完成八十台高科技的机械仿生手臂和几台仿生下肢,可以说难度非常高。几乎除了陈群之外,没有人有这方面的经验,自然是两眼一抹黑。
为了赶时间,陈群将当地的几个主治医生全部给赶在一边全程观看过程,几乎不要他们参与任何调试固定。反正现在科技发达,有录像记录,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慢慢看,再加上还有几个树脂模型,也可能在上面进行一些练习。
但现在么,将这些机械仿生手臂全部装在那些残疾人的身上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光是上肢的仿生手臂,其实分三种类型,最多的一类就是在手肘位置安装的前端机械手掌,足足有五十三只。
第二多的就是包括前半肢的机械胳膊,有二十一套;数量最少的的就是包括上下胳膊的全套机械手,和外国超级科幻大片中的某位角色的振金手臂有些相似,但实质却差距很大。胳膊的上下都是一根铝合金金属杆,减轻重量便于运动。
而在肱二头肌的前后肌肉所在部分,其实都是放置的电池,外面蒙上了一层树脂兼橡胶,摸起来很柔软,但只要稍微接触,就知道和真正的肌肉有完全的不同。
关于这种前后肢全套的仿生手臂,运转也是最困难的,需要病人至少经过三五个月的训练,才能真正操作这些胳膊动作起。
&#24378&#29306&#32&#109&#105&#97&#111&#115&#104&#117&#121&#117&#97&#110&#46&#99&#111&#109&#32&#35835&#29306&#12290至于现在安装的时候,脑袋最灵光的一位残疾小伙子,也仅仅能利用才学会的法子,将胳膊给举在肩膀上。很大的成分都是示范动作中就有的,可以说是里面电子芯片自带的运动程序,稍微运动两下就触发上举的要求。
苏婉婷这次捐赠的义肢,大部分接受者都是青壮年,男女都有,年纪最大的一位也才四十六岁,是一位四级。关键原因也是他们符合捐赠的条件,能在相对很快的时间学会如何操作这些仿生手臂,给出厂商最终的测试数据。
至于老人和孩子,恐怕要等百年后或者一年后才会有第二批捐赠。
这候 75zh on gwen .com 章汜。三种型号的机械手臂,都有两种操作模式。一种叫做触发式,或者确切地说叫暗号触发式,也就是利用前后摆动的身体活动导致的抖动和移动,来触发一些常规的东西。例如举手,抓取东西或者移动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