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使臣屈端大夫求见!”
“宣!”
殿上传下消息。屈端在英淘和蔡义的陪同下登上大殿。只见殿上左右已坐了许多官员,一人面前一方几案,见他进来,纷纷拿眼打量,还有人举袖掩口,与他人窃窃私语。
屈端目不斜视,直趋殿,深揖一礼道:“楚大夫屈端,见过吴王陛下。”
“屈大夫免礼平身。看座。”
“谢大王!”
在庆忌左空着一张几案,屈端谢礼,由寺人导引过去坐下。屈端入席就坐,拱手道:“大王收复吴国。可喜可贺,屈端来时,我王再三嘱咐,要代他向大王表示祝贺。愿吴国日益强大。吴楚友好,百世千年。”
庆忌笑道:“寡人在姑苏城外登基时,楚国便已派来贺使。那时江山未定,姑苏城中犹有夫差乱政,楚国能如此坚定地站在庆忌一边予以支持。寡人铭记于心。吴楚并立于江南,若能世代友好,结成兄弟之邦,亦是寡人所愿。今次贵使来我吴国。不知携有楚王陛下什么使命呢?”
屈端略一犹豫,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屈端此来。负有我王两件使命。阖闾袭我郢都时。曾掳走我楚国许多国宝器物。其中许多传承多年,对我楚国意义重大。我王还都后,一直郁郁不欢,无颜入宗庙、告祖先。大王打败夫差,得以一统吴国。我王闻之甚是欢喜,期盼着大王能归还我楚国被掳器物。但吴国新定,百废待兴,我王思及大王日理万机,分身乏术。于是便遣下臣来姑苏,接收运送我楚国宝物回去。”
“啊!原来屈大夫是为此事而来……”庆忌一听,脸色顿显阴霾。两旁众臣也各自交头结耳,嗡嗡之声不绝。
屈端见此情形,沉不住气道:“大王何故沉吟。其中可有为难之处?”
庆忌道:“寡人与楚国曾并肩以抗阖闾。彼此乃是盟友。阖闾破楚,掳夺楚国宝物。寡人占领姑苏后。亦想将这些器物早早归还楚国。以酬楚国之恩、以全兄弟之义。不过……唉!”
庆忌长叹一声道:“贵使当面。寡人有些话实在难以出口。”
屈端紧张站起道:“大王……但说无妨。”
“屈大夫。实不相瞒!”在庆忌右,与屈端对坐的一个青年男子忽然拱手道:“夫差苦守姑苏,誓欲与城携亡。为此还先后屠灭过许多世卿公族。并在城中多备引火之物。准备一旦城破。便举火焚城。此事。相信屈大夫亦有耳闻。我王在姑苏城外登基时。贵国贺使与其他诸国贺使前来,对夫差所为都是知道的。”
屈端心中不安起来,情知这最重要的一件差事怕是要多生波折了。他强笑一声,说道:“这位。想必就是吴相孙武大夫了?”
“正是在下!”
“孙相国大名。屈端仰慕久矣。”屈端说了句客套话,又道:“夫差举动。屈端确是知道的。不过屈端听说大王请了大贤季子出面。说降城中守军开门投降。得以从容收复姑苏。屈端入城。街头所见,亦可证实这个传闻是真……”
庆忌如释重负地道:“贵使既知寡人入城详情。那便容易解说得多了。不然寡人还真是有些难以启齿。”
屈端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起来:“大王……此言何意?”
孙武接口道:“屈大夫远来。我王还担心大夫不知我姑苏情形,未免难以剖白。大夫既清楚我吴国之事,那就好说了。我王打下姑苏,有赖季子高贤出面,说服城中守军弃械投降。方免了姑苏城与那夫差玉石俱焚。当时孙武是第一个带兵闯进城的,可惜仍是慢了一步,容那夫差逃走王宫。夫差来不及火焚全城,却来得及火焚王宫。他紧闭宫门,令死士把守,自己赶回后宫。把储藏宝器财物的殿宇楼阁尽皆付之一炬,大火冲天,满城皆见。孙武闯进宫城时。只来得及截断火源。免了大火殃及整座宫城。但夫差却与储宝宫室……尽皆化为灰烬了……”
屈端听的目瞪口呆,半晌方惊叫一声:“甚么?我楚国倾国财富,尽皆化为灰烬了?”
庆忌咬牙切齿地道:“何止楚国。便是我吴国多年积蓄,亦皆化为乌有。以致寡人入主吴宫。因国库空虚,财力匮乏。欲振兴天下,却处处捉襟见肘。那夫差在摘星楼中被冲宵烈火化为灰烬了。若不然……虽与季子大贤有约在先,寡人也必把他千刀万剐,方消心头之恨!”
屈端喃喃地道:“那……那堆积如山的财宝器物。竟然……竟然都付之一炬了?”
在他下,英淘咳了一声,沉痛无比地道:“夫差刚猛残暴,勇武过人,好酒淫乐,嬖于妇人,其行其状,与纣王无异。其死,想不到亦与纣王着宝衣、登鹿台举火自焚的行为相近。只是这一来。我王自觉无法向楚国交代,常为此忧心忡忡。得知贵使前来,亦为此心中忐忑。万幸的是,屈大夫竟对我吴国之事知之甚详。想来也必定知道姑苏王城大火焚天之事。如今吴宫中楼阁倒塌了大片。正在日以继夜进行重修。哦!方才一进宫时。想必屈大夫也见到了那些盖楼的匠人。”
屈端听了有苦难言,他故意卖弄自己打听到的一些消息。本是为了敲打庆忌一下。让他知道楚国对吴国近来动向并非一无所知。不料吴人一口咬定宝物尽皆被夫差焚尽。夫差已死,他能与何人对质?庆忌破城时。王城中曾燃起大火乃是事实。至于到底烧了什么。便是曾攻入王城的吴军也所知有限,更遑论普通姑苏居民了。他既不能否认姑苏王城曾经燃起大火的事实。也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楚人的宝物并未随火焚尽,便不能撕破了脸皮向庆忌质询。
庆忌喟然长叹,对不能归还楚人宝物一事极尽惋惜与沉痛。屈端无言以对,忽想起自己的另一件使命,那便是奉楚王之命,接回被阖闾掳回楚国为人质的那上百名权贵。说起这些人。楚王固然迫切希望他们能早些回去。为此他启程前王太后还曾召见过他。但是如今执掌权柄的费无忌却不希望这些权贵们回去。打乱他的政治部署。因此也曾向屈端面授机宜。
屈端本是投靠了费无忌才飞黄腾达。因此自然对他的话奉行不渝。可是楚王和费无忌最关心的那笔庞大财富如今被庆忌一把火给烧没了。他便不得不把主意打到了这些被关押在姑苏城中楚国权贵们身上。楚国这笔糊涂债。欠债父子都已经死了。如果没有真凭实据。楚国还真不能把庆忌怎么样。说不定那些权贵们知道些什么内幕消息。不管如何总得先见他们一面。如果掌握了证握,才好向庆忌难。
想至此处,屈端沉住了气,说道:“我王满心喜悦。期盼屈端能圆满而归。不想……不想竟是如此局面。唉!我王必定失望的很。此非大王之过。大王也不必过于不安。屈端此来吴国。第二件事,便是想接迎我楚国被掳走的世卿公族。不知如今他们身在何处?屈端想见见他们。并请大王费心安排他们归国之事。”
“此事不难!”庆忌一口答应,说道:“楚国被掳权贵共计一百三十四人。路途上、以及到达姑苏在关押期间病死三人。如今现有一百三十一名公卿大夫。因城中瘟疫横行。他们数百人居住在一起,十分的危险。寡人现已安排他们在姑苏山下兵营中暂住。那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要比在城中找一处大宅居住安全得多。”
屈端吃了一惊,失声道:“如今姑苏城中正行瘟疫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