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画卷书帖辨真伪,品鉴大会生死局(四)(1 / 2)

点苍为聘 杨柳溪 639 字 2022-12-2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陈哲以不大不小的声音讲述这番开场白之时,画卷已被其手下呈上来,挂于画架之上,天花板上不算强烈的光洒落下来,将画卷所绘之景于晦暗交错中展现。

人群中起了不小的轰动,在座众人除陈哲之外,并未见过这幅所谓的《张胜温画卷》残卷,也为见过被乾隆带回清宫的本卷,今日第一次见画中之景,且不论其真伪,仅就这画卷笔法与内容而言,足以令这些内行之人为止感到震撼。

据陈哲所言,这部分残卷所绘的是《张胜温画卷》第三部分,也就是“十六国大众图”的续景。传说中这部分所绘的是周围十六国王前来大理地区朝圣的情景,此情景中并无十六位国王的图像,那部分应是在本卷之上。这“残卷”所绘,既有围观礼佛朝圣的善男信女、世俗之人,亦有山水树木、庭院花鸟、飞禽走兽等图景。

观其画风,线条流畅生风,人物栩栩如生,构图、用线、附线,以及各部分的安排都相当得心应手,疏密有致,展现出张胜温高超的艺术绘画技巧。

更为重要的是,这画卷中所绘的图景乃是千年前大理国的风土人情,那是只流传在史书文献中的过往,无人能想象出其真正的文化面貌。此刻在场众人却能从画中一睹当年之风采,瞧着画中之人特色迥异的服饰打扮,看着他们手中所持念珠,仿佛因这炫丽色彩而回到了千年之前那个“国人有礼、擎诵佛书”的大理国。

“此邦之人,西去天竺为近,其俗多尚浮屠法。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戒几半。绝不茹荤饮酒,至斋戒毕乃己。”傅怀音细看画卷片刻后,轻声开口道,“元朝郭松年在《大理行纪》中所记载关于大理国的种种,确实与这画卷相差无几。”

陈哲勾起嘴角笑了笑:“傅小姐博学多才,广览群书,想必对这一时期的风貌早已了如指掌。不知傅小姐对陈某所持的残卷真伪,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