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维尔用力地鼓动着自己的双手,根本不在乎刺痛的掌心,完全不在乎异样的视线,丝毫不在乎自己的独特,只是竭尽全力击打着手掌,用这种方式将脑海里的所有思绪酣畅淋漓地宣泄出来。
他曾经亲自参与了“上帝之城”的拍摄过程,惊叹于兰斯的惊艳才华;现在他又亲眼目睹了“借刀杀人”的精彩绝伦,彻底折服于兰斯的大胆、激进、细腻、深刻、锐利。前所未有地,哈维尔感受到了内心的亢奋:难道,他正在见证一段历史的崛起?
克里夫·罗宾森听到了那清脆的掌声,在空旷的洛杉矶剧院内部回荡着,单薄而矫情,抬起头看了过去,然后就看到哈维尔那倔强而挺拔的脊梁,犹如一棵青松般,伫立在放映厅那朦朦亮起的光晕之中。如果换做其他时刻,克里夫早就嗤之以鼻了,但今天,他却没有。那孤单的掌声将他从电影构建的时间里拖拽了出来,猛然清醒。
克里夫没由来地打了一个寒颤,他意识到,他需要一点时间,更多的一点时间,细细地回味一番刚才这部电影,他必须先从电影那紧绷到极致的情绪之中走出来,让大脑可以冷静下来,然后……
就在这时,稀疏响起的掌声打断了克里夫略显零散的思绪,抬起视线,他就看到了宽敞的放映厅里稀稀拉拉地站起来了十几个人,每个人都奋力鼓动着自己的双手,加入了哈维尔的行列,双眼激动不已地看着大屏幕,用最直接的动作传递着内心的情绪。
紧接着,站起来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似乎视线所及之处都可以看到有观众站立起来,从一楼到二楼,掌声逐渐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气势,将洛杉矶剧院这宽敞而老旧的放映厅填充得满满当当。
由于这间放映厅历史悠久,内壁的聚音和回音效果都是老式设计,让室内的声响显得空旷而悠远,却难以把声音的爆发力释放出来。可此时此刻,那哐当作响的掌声却渐渐凝聚成了一股绳,强有力地鞭打着放映厅的墙壁,以一种绝对强势的姿态撼动着整座建筑,恍惚之间,居然有种地动山摇的错觉。
克里夫可以感受到双手传来的微微震动,不由低头看了看,这才发现,不仅仅是放在扶手上的双手,就连屁股底下的椅子也有种晃动的感觉,他猛地就站立了起来,抬起头看向了天花板,强烈怀疑这座建筑是否下一秒就会变成废墟——当意识到是自己想太多时,克里夫的耳膜才感受到了那凶猛的撞击,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的掌声化作了鼓槌,狠狠地击打着那薄薄的耳膜,在脑海里激荡出连绵不绝的余韵。
克里夫嘴角露出了一抹无奈的笑容,轻轻摇了摇头,即使他不想承认,但事实就摆在眼前,“借刀杀人”的观众反应效果远远超出了预期。那么……影评人呢?还有“十二罗汉”呢?事情的发展似乎又一次脱离了预期的轨道,朝着一个未知的方向呼啸而去。
洛杉矶剧院感受到了山呼海啸的掌声,整座建筑被淹没在那汹涌的声响之中,瑟瑟发抖。转过头,就可以看见那蒙胧灯光之中一张张陌生的脸庞,却洋溢着相似的情绪——兴奋之中隐藏着错杂。
每个人都是如此亢奋,他们都可以感受到肾上腺素炸裂的急速快|感,但电影却在推向高潮时,再一次戛然而止——似乎整部电影都是如此,总是在关键爆发时刻硬生生地将情绪狠狠地掐住,那种激荡在胸腔里的情绪根本无法宣泄出去;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这部电影显然没有表面那么简单,它是一部商业电影,却又不止是一部商业电影,但又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犹如在一片迷雾之中隐约可以看到灯塔的光芒,却隔着千山万水,始终无法靠近,那种迫切追根究底的情绪在脑海里不断撞击回荡着。
最终,他们只能选择用掌声来宣泄,直白而畅快地宣泄着内心的错杂情绪。
掌声越来越热烈、越来越汹涌,当“借刀杀人”剧组走到台前时,声响达到了巅峰,全体观众集体起立鼓掌,甚至夹杂着欢呼声、口哨声和叫喊声,那如同雷鸣般的掌声恍惚间让人误以为自己身在多伦多电影节上,而不是一部好莱坞商业电影的首映式。
汤姆·克鲁斯看着眼前那沸腾的人海,顺着视线连绵不绝地往后延伸,犹如惊涛骇浪一般在击打着岩石,那空旷的鸣响在苍穹底下悠远回荡,排山倒海地席卷而来,莫名地,汤姆的眼眶就有些温热,如此场景,在他的演员生涯里仅仅只见过一次,“雨人”在纽约举行点映时。那是遥远的1988年了。
抬起双手鼓动着,汤姆有些狼狈地掩饰着自己的情绪波动,转过头看向了站在旁边的兰斯。此时兰斯的脸庞上看不出任何情绪的变化,只是礼貌地拍着双手,嘴角那得体的笑容带着一丝自信的从容,彷佛早就预料到了眼前一切般,汤姆偏过头去,在兰斯的左耳边上扬声说到,“我们做到了。”
兰斯没有转头,嘴角的笑容轻轻一扬,高声回答到,“这是一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