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新内阁(1 / 1)

帝国崛起 断刃天涯 1533 字 2022-12-15

散朝了,朱由检健步如飞,走到无人处,终于忍不住兴奋,畅快的仰天大笑三声:“哈哈哈!”大殿之上那些文武大臣,看他们不顺眼很久了,早就想收拾他们了,但是一直没机会也没那个能力。心里就这么憋着一股无名火,实在是这个皇帝离不开这些文武的支持。现在不同了,以前离不开的这些人,突然变的重要性没那么明显了,逮着机会自然要发泄一番。当然朱由检没有把事情做绝就是了,毕竟这些人真的是自己的统治基础。统治和治理整个国家,怎么都绕不开这些人。就算他们是一群废物,也只能用他们先过渡一下,然后慢慢的发现培养新的人才。“朕也就只能做到这一步了!”朱由检兴奋之余,无奈的自言自语。其他的事情,就得等下一代了,他只能打基础。登州营进京这个手事情,陈燮本来是不愿意的,架不住朱由检很直接的表示,京师安危不能依靠那些废物了,考虑到辽东和蒙古的局面,陈燮只好妥协。把一支精锐骑兵队放在京师的意味,朱由检不说,陈燮也能感受到深深的信任和依赖。朱由检的性格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可见这些年国家的局面给他带来的打击之大。在一次一次失望面前,挺身而出的陈燮是唯一的亮点。帝王心术再怎么阴暗,对待陈燮的时候,朱由检都阴暗不起来。控制欲这个东西,说实话也是要看人的。有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在手,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朱由检也想看看,京营那些饭桶们,看见登州营进京之后,面临危机感会有什么反应?京师的事情太复杂,这大概就是陈燮不愿意留在京师的原因了。陈老爷现在做事情习惯了简单粗暴的手段,在那种使不上劲的环境里,真是浑身都不自在。但是有人就如鱼得水一般,觉得这样的所在才是该呆的地方。散朝之后,洪承畴黑着一张脸,他是礼部尚书的头衔加东阁大学士的位置,内阁排名倒数第二,比杨廷麟高一位。原因很简单,他是从基层干起来的,军功较重。本朝打内阁大臣中,他和卢象升都是靠剿贼起家的,而且两人都不是什么翰林出身,算是一个代表了。杨廷麟还干过庶吉士,不算是他们这一伙的。明朝官场的关系非常复杂,什么乡党,什么同年,什么座师,反正是错综复杂就是了。甚至还有东林这一号,完全是因为政治主张相似而汇聚在一起,后来有掺杂了利益关系的捆绑体。到了朱由检登基后,对所谓的党争可谓深恶痛绝,温体仁为何被拿下,就是因为“有党”。钱谦益是怎么倒霉的?还是因为有党。但凡涉及到“朋党”,是个皇帝都不喜欢。陈燮有没有党?政治上肯定是没党的。这货就一个逍遥派,根本就不往里搀和。他只坐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是谁想拉拢陈燮就能拉上的。洪承畴无疑没指望能跟陈燮走的更近一些,两人之间的仇恨早就埋下了。甚至是不能化解的仇恨,只是陈燮似乎忘记了,洪承畴也装着以前的事情没发生。面子上的和光同尘是要维护的,私下里怎么下黑手就不好说了。不过现在的洪承畴,还没那个实力和胆子就是了。骨子里对陈燮的畏惧深重。满怀抱负的洪承畴,上任之后发下跟之前想的有很大的差别,心里失落可想而知。他倒不在乎那些做粮食买卖的勋贵大臣的死活,实在是突然发现君臣之间的平衡并没有随着新的政策而出现。放弃了一些权力的朱由检,反而更加强势和主动了。这无疑不符合文臣的利益。这一届内阁的成员有五位,首辅是周延儒,次辅是陈演,接下来是卢象升洪承畴和杨廷麟。这个组合是钦点的过度组合,下一届内阁才是真正意思上廷推的产物。以前的廷推,是吏部先拿一个够资格的名单出来,现在这个资格已经明确了,想成为大学士,必须是从基层一路上来的,然后至少是三品大员。这样一来,余地就大的多了,竞争也就更为激烈了。洪承畴又脚趾头都能想到,四年之后的廷推,现在就进入竞争阶段了。而且这个廷推的规则有一个漏洞,就是选出十个人来,由皇帝挑选五个,最后根据票数来决定座次。这个规则真的很坑啊,坑到洪承畴都觉得皇帝这是摆明了让大臣们先斗个你死我活。你不斗还不行,不然你就没机会登上大学士的位置。而且这个现任的大学士们,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多少眼睛盯着他们的屁股下面的位置啊。为了保住内阁的位置,现在这些大学士,肯定也都不会放弃连任的机会,到时候什么同僚情谊,都是扯淡。该整死对手的时候,一点都不会手软。所以现在这个危机感就已经很严重了,洪承畴自诩如履薄冰。这样一比,在外面的陈燮,真是太快活了。三省总督,跟土皇帝有啥区别?还是皇帝特许的土皇帝,这个待遇真是羡慕死人了。回到办事房,屁股还没坐热,就有书吏来请他去周延儒那议事,洪承畴答应一声,收拾收拾出来,走到周延儒的办事房内,其他几位都先到了。周延儒拿起手里的一叠奏本道:“有几个事情商议一下。”说这个话的时候,周延儒的心里还是非常苦涩的,因为这个内阁也改良了,新的制度是朱由检搞的。具体内容就是,军国大事,内阁行事票拟权的时候,必须要有三位以上内阁大臣支持。这就不像以前了,首辅的话语权很重。如果想凭借个人威望来镇住这些助手们,看看现在这个内阁就不现实。陈演还好一点,看上去是一个“应声虫”,卢象升就是属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类型。杨廷麟跟卢象升走的比较近,两人都是相似的性格。洪承畴倒是一个成熟的官吏,问题这是周延儒没有摸清楚他的底细,上任前还派人去请他到府上做客,结果被婉拒了。都是新制度闹的啊!众人都坐下,面前摆着这些事情的抄写件,拿起来看看大致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才由周延儒继续道:“按照次序来吧,先说第一个事情,陛下对内府的兵仗局很不满,已经停办了,匠人都打发去了辽东。让内阁拟一个章程出来,今后工部的军器局军器制造,如何保证质量的问题。”提到这个事情,其实最有发言权的就是洪承畴了,他是在外带兵打仗回来的,知道大明工部的军器局是个什么玩意。本来是先进武器的鸟铳,因为质量太差,三发以内必然炸膛,直接导致军队宁愿用冷兵器。嗯,大炮还好一点,但是也有限。质量笨重,打个三五炮就红了炮管之类的问题非常普遍。当初汤若望在京师搞了一段时间,铸红衣大炮数门,还是有点成效的。但是那玩意动辄四五千斤,摆在城头上还能用,拉出去野战就是个累赘。朱由检在这个问题上很不满,自然是理由非常充分的。人家登州营是什么装备?纯火器的装备,什么时候见过炸膛了?不满归不满,这个军器局牵涉太广了,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不像内府是太监在管的,皇帝一句话就灭了。匠人全都发配辽东,几个管事的太监都人间蒸发了。可以说皇帝对工部的军器局是很火大的,只不过新的改良版制度之后,他不好直接插手。看上去是有点作茧自缚的感觉,但是朱由检还是这么去做了,可见陈燮对他的影响。作为内阁,要给个交代才行,继续这样下去,没个对比就算了,现在有一个登州军器局作为对比。襄阳整军的四个总兵,都是登州装备,怎么没见人家换成刀枪?皇帝不傻,以前是不知道,现在是知道了,还有能力去改变了。“工部军器局制造的军械,确实不如登州造。在陕西的时候,我手里有几门红衣大炮,入川之时全都没带上。倒是襄阳整军的四个镇,带上了百余门火炮,轻便的紧,寻常一匹马拉着走,山路有两匹马也能带的走。”洪承畴当然要体现自己的长处,这个发言权不要是自己傻。而且他说的很艺术,没说太过分的话,就说存在差距。话说到这里,洪承畴就停下了,没有继续说怎么办。这也是说话的艺术。周延儒心里有点腻歪,你说的都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等于没说嘛。我问的是怎么办,这活有点得罪人啊。京官对清苦啊,尤其是工部这样的衙门,这些年也没啥大的攻城。造点军器应个场面,下面的军队还不爱用。以前是一团和气,大家都装着看不见。十多年的战争下来,这个事情早就暴露的一干二净了。期间还发生过一次大爆炸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