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个瞎子都争不过,这怎么能叫人不气馁,而更让人气馁的事,王锦凌明明什么也没有做,偏偏在学宫里就有一批拥护者,甚至比他们年长的师兄们,也对王锦凌这个最年纪的师弟爱护有佳……
他们针对王锦凌,早期王锦凌还会搭理他们一下,让他们戳羽而归,可到后面……
王锦凌根本不用出手,他的拥护者们,就能把这群人讽得无地自容。
拼学识,拼不过一个瞎子。
拼家世,拼不过一个瞎子。
拼人缘,还拼不过一个瞎子。
这让人如何不气馁?
他们倒是不想放弃,可当三个月后,宫主宣由收王家大郎为亲传弟子时,他们这群人还能如何?
别说宫主了,就是一个普通的大儒都看不上他们,他们拿什么和王锦凌比?
服气了!
不服王锦凌的人,这个时候也彻底的服气了。
瞎子又如何,一个瞎子能做到的事,他们这群有眼睛的人都做不到,他们还有什么好争的?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要他们是王家大郎,一出生就看不见,就算不自暴自弃,也不可能活得像王家大郎这般潇洒……
稷下学宫有不少学子,曾问王锦凌有何学习方法,王锦凌曾笑谈:“看不见,心无旁骛,专心至致。”
也就是因为这句话,宫主才提前宣布,收王锦凌为弟子。
宫主认为王锦凌此言甚是有理,认为王锦凌可以一心求学问,不受外界影响。
有不少人听到王锦凌的话,私下用黑布蒙住自己的眼,然后让书撞念书,自己听书……
还别说,眼睛看不见,还真得更容易静下心来,不受外界影响。
王家大郎成了稷下学宫的弟子,可他的名字依旧没有定下来,直到有一天……
稷下学宫的宫主,宴请各国大儒还有皇室贵族,将王锦凌介绍给众人,那一天……
王锦凌大放异彩。
那一天,王锦凌用自己的才学与风度,令众人折服……
那一天,王锦凌的名字定了下来。一个凌字,众望所归,可是……
他的祖父却看不到了。
那一年,王锦凌十六岁,如玉如竹,已是翩翩美少年……
那一年,王家大郎的名字定下来,他离家六年第二次回家。
第一次,是送走他的祖父。
十六岁的王锦凌,已初露玉郎之姿,他回到东陵,却没有急着回王家,而是带着小厮漫步京城街头……
一袭青衣,一根玉簪,再简单不过的装扮,可穿在王锦凌身上却别有几味,清清冷泠,温润如玉,明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特质,可同时出现在王锦凌身上,却又是那么的和谐……
“那个少年是谁?他长得真好看。”街上,有人看到王锦凌,不分男女皆会停下脚步,忍不住一看再看……
“好俊的少年,京城居然有这等人物,我们之前怎么没有看到?”
“玉郎,玉郎之姿也不过如此吧……”
“好俊朗的少年,如果他肯看我一眼,我就是死也甘愿。”
“这是谁家少年?”
一辆华贵的轿子停在旁边,一个美貌少女好奇的撩起窗帘,顺着众人所指看去,这一眼……
便失了芳心。
“母亲,母亲……我以后,只嫁他。”
“小鬼头,你才多大,怎么就想着嫁人了。”女孩的母亲,在女孩额头上轻点,却没有责怪的意思。
那少年……确实是一个好的,别人不知,她却是知晓。这个少年,就是名动四国九城的王家大公子王锦凌。
如果自家的女儿,能嫁得那少年,这一生肯定会很幸福。
有这样想法的,并不只有这一对母女,普通人家的女子只感仰望,因为她们很清楚,这个少年清贵不凡,绝不是她们可以肖想的……
权贵世家的少女,则一个个在心中盘算,要如何嫁得这少年郎。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王锦凌不知,他不过是走在街上,却引得众人围观,而围观他的都很有分寸,远远地看着,没有一个敢上前……
这谪仙一般的人物,要打扰了他,他踏云离去了该如何是好?
偶有声音传到王锦凌的耳边,王锦凌也只是笑笑,他知道他的出现,引来众人的围观,可只要这些人不影响他的生活,他并不在意旁人如何看他……
他是王锦凌,他为自己而活。
京城的大街小巷,祖父曾带着年幼的他走过一遍……
那时候,年迈的祖父换上粗布外衣,也把他打扮成一个农家小孩子,不顾旁人劝阻,执意背着他游京城……
趴在祖父不算强壮的肩膀上,王锦凌第一次明白,原来有一种感情,可以让人浑身都暖暖的……
从不曾想要什么的王锦凌,第一次有了想要的东西,可惜,他没有留住。
祖父说,这是祖母的愿意。祖母生前一直念叨着,要背着她的大孙子游京城,吃京城的小吃,要让王家的嫡长孙,也能享受普通孩子的幸福。
像他们这样的人家,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从来都不是用抱来体现的,而是赏赐,一件件珍贵却冰冷的珍宝……
就如同他父母对他一样,把他们拥有的最好的一切,全部给了他,父母给他的东西,价值连城,可是……
在王锦凌看来,那些东西加起来,也比不上祖父平日的一个拥抱,比不上祖父把他抱在膝上,念书给他听,更不用提,祖父已年迈,却仍背着他游京城……
他们这样的人家,少爷公子极少自己看书,因为伤眼。他们每一个人,在起蒙读书时,大多数让书僮念,一遍一遍的念,他们只要听就好……
他也有书僮,可在十岁之前,他的书僮根本没有派上用场,他的祖父在他五岁之前,一直把他抱在膝上,念书给他听……
五岁后,便把他放在小书桌前,然后弯腰,握着他的书,一遍一遍教他写字。
他的眼睛看不见,字总是写不好,可祖父从来不生气,握着他的手,一遍一遍的临摹,哪怕是上百遍也不厌烦。
为了让他写好,还专门为他找来,适合眼盲的人练字用的模板。
他的祖父、祖母,是他这一辈子最敬重的人,也是他这辈子,最想看到的人。可惜,他这一生都看不到他祖父和祖母……
名满天下大公子
君子世无双,陌上人如玉。不能同世生,但求同归土。
王锦凌出生时,他的祖母就去逝不,王锦凌不知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祖父平时也色极少提起,王锦凌只能之字词组中,去猜测,却幻想他祖母的样子……
可惜,不管他怎么想,也想象不出祖母的样了,只知道祖母是一个很温柔的女人,是祖父念了一辈子的人。
祖父去逝的时候,拉着他的手对他说:“你祖母胆小,又怕孤单,祖父早就想去见她了,可是舍不得你。现在看你能独当一面了,祖父也就安心了。”
“大郎,钱财乃是身外物,你祖父手上虽然有不少私房,可不能全给你,你只能和其他人一样分一部分,当然祖父给你的,肯定要比其他人的好,要是真平分了那些人才不会相信。大郎,别怪祖父……”
“祖父,我不怪你,我知道你是为我好。”王锦凌鼻子酸酸的,却哭不出来,他知道祖父等这一天,等了十多年了。
祖父一心想要和祖母在地下团聚,他要为祖父高兴,而不是让祖父不安心。
“好孩子……”王老太爷摸了摸王锦凌的头,这是他和妻子一直期盼的孩子,他真得不舍……
“祖父的私房并不算什么,那点子东西我相信你不会看在眼里,祖父给你留了更好的东西。”王老太爷摸出一个木盒,他已没有力气打开,只能颤抖地给王锦凌:“东西全部在裏面,从你出生那天开始攒起,好好藏着,王家人都不知晓,记住也别让王家人知道。”
裏面是王老太爷,得知王锦凌看不见的那天,秘密为他训练的势力。要不是这些事拖垮了王老太爷,王老太爷至少可以再活五年……
此时的王锦凌还不知,盒子里的是什么,但足够让他明白,老太爷为他做了多少。
“祖父,孙儿舍不得你。”王锦凌握着老太爷的手,泪珠从眼角滑落,声音带着压抑的哭泣……
这是王锦凌记事起,第一次流泪……
被父母嫌弃,被王家放弃,被人欺负,被人骂瞎子,他都没有流过泪,因为他不在乎,可这一刻……
他真得好不舍!
“别不舍,祖父是去见你祖母。”王老太爷也不舍,这十几年,他把全部的精力和爱,都倾注在王锦凌身上,但是……
他不能不舍,他已经老了。
“好孩子,以后会有一个人,代替祖父陪着你。就如同你祖母陪着我一样,你也会找到那个,陪你到白头的人。”他的孙儿值得全天下最好的女人。
“祖父放心。会的……孙儿一定会找到那个人。”王锦凌不知那样的女人,该是怎样的一个女人,但不妨碍他告诉祖父,他会和祖父一样,只寻自己喜欢的,而又喜欢自己的人成亲,绝不将就……
走在京城的大街上,却寻不到祖父的痕迹,王锦凌脸上的笑容,有那么一点清冷和孤寂,看得人心疼不已……
王锦凌突然停下脚步,抬头“看”向天空:“祖父,我完成了祖母的心愿,你和祖父看到了吗?”
周身似笼罩了一层,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悲伤和孤寂……
静静地站在那里,就好像被整个世界遗弃,明明应该是可怜的,可看到这一幕的人,却无法用可怜来形容大公子,因为……
在全世界遗弃他之前,他已经把全世界遗弃了。
“我好心疼,恨不得以身代之。”不知是谁说了这么一句话,回过神来的人,都不约而同的抹眼泪,留在王锦凌身上的视线,怎么也收不回来。
“那个公子,看上去好伤心,我想安慰他,我想帮他,他……应该是从容优雅,高贵冷清,谈笑风声,他可是多样的,但不应该,不应该是孤单的,不应该是悲伤的……”
明明什么话都没说,可看到这一幕的人,都忍不住垂泪,忍不住上前,想要安慰那个遗世独立的少年,可是……
真敢上前的却一个也没有!
王锦凌不知,那些人的心情,就算知道他也不会在意,默默地“收回视线”,王锦凌继续往前走,用耳朵代替眼睛,来聆听这个世界,可是……
耳朵再灵敏,那画面也不可能鲜活,走在京城大街上,王锦凌看不到祖父说的繁华,看不到祖父说的青石小路,更看不到祖父说的热闹的小摊贩、川流不息的人群,更没有当初,与祖父一同出行的快乐……
可即便如此,王锦凌也没有转身回去,而是继续往前,走到繁华的大街上,感受普通百姓的生活,只是……
王锦凌一看就是出身不凡的,根本没有人敢靠近他,他人还没有走近,那些普通百姓便离得远远的,给他空出一条路来。
融不进人群,如何感受世间百态?
王锦凌直到此刻才明白,当初祖父为何换装出行,这一行华服,与街上的行人格格不入,他自在,可旁人却不自在……
王锦凌自嘲一笑,收了继续往下走的心思,对身后的护衞道:“找家茶楼。”
“是。”
护衞上前,给王锦凌引路……
护衞特意加重步子,因为王锦凌不喜欢搭着人走,更不乐意手上拿一个棍子,即使眼睛看不到,王锦凌一样活得和常人没有什么不同。
这是王锦凌的骄傲,也是王锦凌的护衞,愿意用性命去维护的骄傲。
一路走来,除了护衞偶尔开口,说前面有台阶、门槛一类的外,并没有什么异常,站得远得人甚至没有发现,这个如玉美少年,竟是看不见,直到……
一个红装少女,走到王锦凌身旁,却不见王锦凌停下来,更不见王锦凌看她一眼,引得那女装少女气愤不已,想也不想就扬起手中的鞭子,朝王锦凌抽去:“你是瞎了吗?看到本郡主也不行礼?”
啪……一鞭子抽下来,却没有打到王锦凌,而是被王锦凌身旁的护衞拦下,那护衞正欲教训这少女,就听到王锦凌说:“郡主说对了,我的确看不见,挡了郡主的路,还请郡主原谅。”
说完,便后退一步把路让出来,风度好的让路人也忍不住赞赏,而此时众人根本无心赞叹,因为王锦凌的话,让他们心惊……
看不见?
这公子的护衞,明知对方是郡主,却一点也不怕,可见这公子的出身更尊贵,只是……
这么好的一个公子,怎么就看不见呢?
风华太甚,盛名太累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是呀,这么俊俏风流的一位公子,怎么就看不见呢?
当王锦凌出现在京城贵族圈时,发出这样感慨的不只一个人,为王锦凌哭红双眼的,更不止一个人……
可是,看不见就是看不见。天下名医,皇宫御医,奇珍异草……
一时间,天下最好的大夫,最好的药才,齐齐涌向京城,这些人都是自愿为王锦凌寻医问药,可是……
一次次失望了,没有哪个人能医好王锦凌的眼睛!
王锦凌对自己的眼疾,没怎么抱个希望,但也没有绝望。眼睛能看见,他是王锦凌;眼睛看不见,他还是王锦凌。
能看见最好,看不见……他也能悠然一生,虽有遗憾但无不满,他珍惜老天给他的一切,他拥有,不曾拥有的……
王锦凌是一个很懂得生活的人,即使眼睛看不见,他依旧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多姿多彩,偶有应酬却不会占据他闲暇时光。
在王家呆了半年,除了服后,王锦凌没有回稷下学宫,而是去了先生家。
听说,先生家藏书很丰!
当在,这并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还是,他想‘看看’这个世界。
他在出身王家,没有意外的话,会是王家未来的家主,在南陵他受到最隆重的款待,南陵帝王待他如上宾,南陵公主扬言非君不嫁,南陵贵族以请到他为荣,可这些……
都与王锦凌无关。
他来南陵是为了见识另一国風采,他来南陵是为了一看先生家的藏书,最好能全部“听”完……
过耳不忘,天纵之才!
有这样的天赋,再多的藏书,都不可能对王锦凌造成压力,花了三年的时间,王锦凌将先生家的藏书看完,而年满十八的他,也该回去举行成年礼,然后……
成为王家的少主。
只是,就在他回去前,发生了一件大事。
北陵因为粮草严重不足,而出兵抢夺西陵、东陵、北陵边境百姓,甚至各城边境小镇,也没有逃出北陵的抢夺。
此事发生后,各国皆怒,南陵皇帝牵头,欲组兵攻打北陵,可大军还行动,北陵人就收到消息,然后躲了起来……
深入北陵是一件冒险的事,为了这等小事而冒险,各国各城都不乐意。
这一战真要打起来,他们的损失远比,被北陵抢走的还要多。
北陵深知各国各城的底线,他们虽然抢却很有分寸,始终保持着,让各国不打不痛快,打又痛心的阶段。
围了北陵数个月,没有任何成效,各国各城也不可能让大军,一直在边境獃着,只得暂时退回,可是……
各国各城大军一退,北陵又来抢了。
如此反覆,闹得各国各城苦不堪言。
打实在不划算,不打要任北陵抢下去,他们又不乐意了。
使臣!
各国各城便想着,寻个使臣去和北陵交涉,让北陵消停一些,可一连数个使臣,都没法让北陵退让,北陵很光棍:我们吃不饱,快要饿死了!
边境的百姓深受其害,为了不再被北陵抢,有一点点能耐的人家,都搬离这裏,只有实在没有办法的人家,才会留在这裏苦挨,如此一来边境的百姓更苦了。
“我去试试。”
王锦凌知晓此事,放下书本,踏出家门,前往北陵……
三天,只三天王锦凌就让北陵的皇帝让步。随后王锦凌又分别前往西陵、南陵、东陵,甚至还有九城……
王锦凌的眼睛看不见,可他们足迹却布遍四国九城的都城。
王锦凌说服三国九城,同意每年给北陵一定的援助,北陵亦同样付出一点代价以换取粮食……
北陵有粮了,不抢了,高兴了。
边境百姓不用成天担惊受怕了,也高兴了。
三国九城兵不血刃,不见血的就化解了一场战场,更高兴了。
一个王锦凌,一场周游四国九城的劝说,让各国皇帝、各城城主看到了王家大公子的風采,见识了王家大公子的风度,也和王家结一个善缘。
各国纷纷像大公子抛去橄榄枝,愿以宰相之位求之,北陵皇帝更是放话,愿与王家大公子共治江山……
可这些通通被王锦凌婉拒了。
他无心了入仕,不过是不忍边境百姓受苦罢了。
经此一事,王锦凌名声大噪,四国皇帝,九城城主纷纷赞王锦凌为国为民,乃是天下人的大公子。
四国九城的君主如此赞王锦,真心有之,防备亦有之……
王锦凌的才能和影响力他们看到了,他们说王锦凌是天下人的大公子,不过是想淡化王锦凌和王家的关系,把王锦凌推上神塔,让他做一个为国为民,却不为王家的大公子。
王家上下没有看明白各位君主的深意,王锦凌却看得明白,不过他并没有将这些放在心上……
王家的大公子也罢;天下人的大公子也罢,他都是王锦凌,可是王锦凌看得明白,不代表王家其他人也看得明白……
因为北陵一事,王锦凌的成年礼推后了两年,在二十岁那年举行,而在成年礼上,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
在王锦凌的成年礼上,王家有一部分人受人煽动,在成年礼上公然逼王父退位让贤,让王锦凌接替家主之位。
这些年,王家有大事都会告知王锦凌一事,王锦凌偶尔会指点一二,而他的决策每每都让王家人获得极大的利益。
王家本就有许多人很服气王锦凌,现在王锦凌得四国九城君主夸奖,这一部分人,被有心人一煽动,便联合起来,在王锦凌的成年礼上,要求让王锦凌成为新任家主,可是……
王锦凌的父亲才刚当上家主没有几年,他才刚刚得到家主的权利,就算要他放下,也不应该在这种场合公然逼他。
王父知道自己的才能限,他虽看重家主的权利,但也不眷恋这个位置,可这并表示,他乐意看到,自家儿子联合外人,公然逼他让位……
王父心裏愤怒异常,他认为这绝对是王锦凌策划的,故意让他难堪,可这种场合他什么都不能说,他只能顺应族人的请求,做出欣慰的样子,同意让位……
可是,对王锦凌却有了隔阂……
王锦凌虽看不到,可他的心却如同明镜,他知道王家……
他不能再待了!
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九皇叔享受美人在怀时,苦逼的皇上还在御书房办公,得知九皇叔将孙思行送出城时,皇上沉吟片刻,抬头问道:“爱卿,此事你如何看?”
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成为皇上的心腹,并且替皇上处理这种阴私的事,可见符临是个有本事的,而他也没让皇上失望,他知道皇上心中已有定论,只不过碍于一些事,不好说出来。
“皇上,九皇叔太过妇人之仁难成大事,那人应该斩草除根。”符临说出皇上心中想,而又不愿意说出来的想法。
是的,皇上想要杀了孙思行,只不过身为仁君与明君,他不能直接说出来。
“他的父亲曾救过朕的命。”这就是皇上不愿意直接开口下达杀孙思行命令的原因。
他不能让臣子寒心,符临说出来就不一样,人是符临提议杀的,他只不过是听出臣子的建议。
“皇上,孙太医是御医,他救皇上本就是他的责任,再说孙太医突然辞职,皇上您没有降罪于他,便是大恩德,皇上,您是一国之主,请以江山社稷为重。”也就是说,皇上早就还了孙正道的救命之情,皇上你用再顾忌此事了,就算为了江山社稷也不能再仁慈了。
符临能成为皇上的心腹不是没有道理,皇上要歌颂功德时,他会给皇上制造机会,皇上不想当恶人时,他会站出来,说出皇上心中想说的话。
皇上惋惜的叹了口气,闭了上双眼,微微点头:“依爱卿的意思办吧。”
那惋惜的样子,不知道情的人还真以为,他多舍不得杀孙思行,可符临明白,这不过是皇上的手段罢了。
“是。”符临领命而去,出门的刹那,眼中闪着凌厉的光芒。
皇上这一次是对血衣衞动狠手了,血衣衞里的奸细,还有皇城的奸细估计也要倒大霉了,只是不知陆少霖倒了后,谁会接手那个位置,而他又能从中得到什么……
人为多愁少年老,花为无愁老少年。年老少年都不管,且将诗酒醉花前。
王锦凌没有想到成年礼上,会发现这种让人不愉快的事,可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不满与愤怒于事无补。
成年礼到这裏就算中断了,王锦凌并不在意,一个成年礼罢了,他还不放在眼里。
送走了所有的宾客,王锦凌才有时间和父亲好好谈一谈,尽量把这件事说清楚,以免王家内乱,让旁人笑话。
虽然王锦凌知道,不管怎么解释,这件事必然会让父亲不痛快,即使说清楚了,父子之间也会有隔阂,可这并不是不解释、越闹越僵的理由。
他只求问心无愧,至于父亲相不相信,那不是他需要考虑的问题。父亲信也罢,不信也罢,他都做了自己该做的,尽到了王家子弟的责任。
王锦凌和父亲解释后,也不管王父如何想,第二天便收拾东西,说是自己学识阅历不够,也不了解王家产业,为了日后做一位合格的家主,他需要去视察各地的产业……
这个理由?
即使所有人都知道原因,也没有人挑出一丝错来。
那天,带头在成年礼上闹事的几个人,见事情变成这个样子,一个个愧疚不安,他们去找王父说清,说都是他们私下的行动,大公子并不知……
王父本就因王锦凌的体谅而愧疚,现在听到族人这么说,更觉得自己错怪了大公子,可是……
身为父亲,他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再说他明面上也没有和大公子说什么,现在要急巴巴的去解释,反倒落了下乘,只能暗中补偿大公子。
这群人和王父说清楚后,又去找王锦凌,向王锦凌认错。
事前他们看不明白,事后他们还能想不明白吗?
这是有心人,想要分裂王家。
可是他们的认错,并没有得到王锦凌的原谅,王锦凌给了他们严厉的处罚,并告诫所有人,不要打着为他好的旗号,擅自作主。
有人不服,说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王锦凌好,为了王家好,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王锦凌并不和他们争辩,只留下一句:“认为自己没有错的,可以不必受罚。”也等同被王锦凌放弃。
“聪明是好,可太聪明就是弱点,王家不能内乱。”这是王锦凌给王家子弟的忠告,至于有多少人听得进去,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
王锦凌刚到王家便又离开了,王家人和京城的人不舍是肯定,不过再多的不舍,也留不住大公子。
大公子决定的少,极少会因某个人而改变。
大公子走的那一天,京城大街上挤满了前来送行的人,贵女有子,贵公子有之,普通人家的小姐少爷也有之,有几个感性的直接哭着、喊着,叫大公子不要走,可是……
再多的人也留不住大公子。
曾有人说,温润如玉的大公子,其实是一个没有心的人,他的心不在任何人身上。
此言一出,无数人反驳!
谁说大公子没有心?
大公子有心,只是你们感受不到罢了。大公子他待人真诚,大公子他与人为善,大公子他处处为他人考虑,大公子他……
总之,大公子身上有无数的优点,他们绝不允许有人说大公子不好。
王锦凌是以视察王家产业的理由离开,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都要去看看王家的产业。
王父因为之前误会了大公子,心裏愧疚的很,在王锦凌视察时,给了王锦凌最大的便利,哪怕王锦凌没有那个心,也对王家的产业了解得七七八八。
四国九城的君主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叹气:他们之前布的局,恐怕是无效了,王锦凌不上当,王家父子相争的戏码不会上演。
当然,这都是几国皇帝内心的想法,他们绝不会表露出来,即使再想拆分王家,他们面上也会给足足够的礼遇。
无法让王家内乱,那就拉拢王锦凌这位新任家主。
王锦凌每到任何一地,都会受到隆重的款待,各地有名的大夫,也会被找上来,给王锦凌看眼疾。
王锦凌是一个好脾气的,可并不表示他来者不拒,只是这种事太多,一一拒绝也是一件麻烦事,就在王锦凌想着如何脱身时,王家传来消息:王母去逝。
对母亲,王锦凌说不上是亲近还是疏远,打从他记事起,他就跟在祖父身边,而他记事比一般孩子都早。
母亲是他的亲人,他尊重母亲,却没有对祖父的亲近。收到母亲去逝的消息,王锦凌怔了片刻就起身回京城王家……
王家一片素白,灵堂被布置在正厅,王父看上去消瘦了许多。
王父与王母感情很好,他们虽是门当户对利益结合的婚姻,可王家能选择的人家太多,当初也是王父看上了王母才结亲的。
王母一死,王父受了巨大的打击,小儿子、小女儿虽然不小了,可这两个孩子一向被父母保护得太好,母亲一死这两个孩子和王父一样伤心,不仅帮不上王父,还要王父花精力照顾他们,可是……
王锦凌不同。
虽然王父心裏不肯承认,可他明白王锦凌是王家顶梁柱,王锦凌回来,他心裏也踏实了。
“大郎,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了。”王父拍着王锦凌的肩膀,努力压抑自己的哭声。
王锦凌连夜赶路,整个人瘦了一圈,看上去憔悴的紧,可他的出现还是让王家上下松了口气。
“母亲是怎么死的?”王锦凌进来,没有和众人寒暄,他虽和母亲不怎么亲近,却很清楚母亲的身体有多健康,根本不可能出事。
当初,祖父病重而死,他没有在身边照料,便是心中最大的遗憾。为了不让类似的遗憾再发生,他一直注意父母的身体,他母亲正年轻怎么可能突然就死掉。
“是意外,你母亲散步时突然摔倒,脑袋撞在石头上。”王父哽咽着,说出妻子的死因。
他完全没有想到,妻子会死得这么突然……
王锦凌听罢怔忡了片刻,心裏莫名的涌出一股悲痛,可是……
看着颓废的父亲,茫然懵懂的弟弟、妹妹,王锦凌只能收起悲伤,处理母亲的后事,还有替父亲处理王家的事务……
所有人都可以倒下,王锦凌不可以倒下!
他是王锦凌,惊才绝艳!
才子风流复年少,无愁高卧不公卿。
稷下学宫招收学子非常严格,能进入稷下学宫的学子,不仅才识不凡,人品更不是不能差,像王锦凌这种有眼疾的学子了,稷下学宫建宫数百年,还不曾招收过一个……
历来,不是没有身有残疾,却才华横溢的学子,可稷下学宫从来不招,甚至长相凶恶的人,稷下学宫都不会招收。
不是稷下学宫以貌取人,而是相貌也是入仕的要求之一,稷下学宫对学子的长相要求,只是五观端正,并不是非俊美不收。
王锦凌双眼无法视物,连稷下学宫第一关都过不了,不过王老太爷在这裏取了个巧,稷下学宫并不要求学子说,自己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所以王老太爷并没有明说,只让人带王锦凌去稷下学宫报名,然后参加稷下学宫考试。
王锦凌的眼睛看不见,但他双眼灵动有神,而且数十年在黑暗的日子中,王锦凌早已习惯了,他平时行走、与人交往,根本不受眼疾的影响。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王锦凌是个瞎子……
最主要,这样一个锺灵毓秀的人,没有人会相信,或者愿意相信他是一个瞎子。
他们王家没有隐瞒,稷下学宫的人看不出,他们王家大公子有眼疾,这能怪他们吗?
王锦凌很顺利的通过了稷下学宫的考核,走在一众学子间,只有十岁的王锦凌,依旧夺目耀眼,凡是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将目光投向他,甚至有不少学子,还会特意停在原地,只为欣赏王锦凌的風采……
王锦凌眼睛看不见,可并不代表他对外界一无所知,他知道有许多人在“看”他,可这些和他有什么关系?
王锦凌丝毫不受外人的影响,脚步不疾不徐,从容不迫,脸上的笑容始终淡然如风,小小年纪已隐有名士之风,让人不由自主将目光放在他身上……
“此子不凡,老夫欣赏。”稷下学宫几位大儒看到这一幕,眼中闪着欣喜的光芒。
说这些人肤浅也罢,说这些人只注重外貌也罢,不管什么人,面对相貌堂堂,气度不凡的人,总是忍不住会多看几眼,甚至心生好感……
再说,这些大儒看重的,并不是王锦凌的好相貌,他们更多是看中了王锦凌的气度与风华。
只一眼,这群大儒就知道,王锦凌的气度与风华不是普通人家能教出来,也不是只识几个字的劣童会有的……
腹有诗书气自显,常年浸淫在书海里的人,一举一动自然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更不用提王锦凌不仅仅是相貌堂堂,而是长得极其出色,再配上他出众的气度,和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清贵,这群大儒要是不注意到他,那才叫奇怪呢。
“那个少年是谁?”王锦凌不知,已有不少大儒在打听他的身份,准备考校一番,如果才识不差,能入他们眼的话,他们不介意收这样一个出众的少年为亲传弟子。
大儒的亲传弟子,和稷下学宫普通学生,自然是不一样的。
稷下学宫每年怎么的也会招收百来人,可能成为大儒亲传弟子的,每年不过一两个,可以想象这些大儒招收亲传弟子有多么严格。
王锦凌的身份并不难打听,很快这些大儒就知道,那个气度不凡的少年,是王家嫡长子,王家未来的家主。
“去,把他的试卷拿来。”
像普通学子的试卷,这几个大儒是不会看的,但王锦凌是例外,他们想要看看王锦凌才学如何……
才学是他们招收亲传亲子,最重要的标准,凌驾所有条件之上。才学不过关,任你出身再好、品性再好,长得再好,这些大儒也是不会收的。
很快,王锦凌的试卷就被呈了上来,还未看内容,众人就先被这一手好字给惊艳了:“小小年纪,就有了风骨,好字,好字。”
而等他们看完后,一个个忍不住叫好:“好文章,好才华,王家有此子,可再兴百年。”
这样的赞美,可不仅仅是高,而是非常高。
“老夫人要收此子为弟子。”开口说话的是稷下学宫现任宫主,其他几位大儒见宫主开口了,只得打消收弟子的念头了。
宫主不论是才学还是名声,都在他们之上,最主要宫主至今还未招收弟子,王家大公子能入他的眼,比跟着他们更好。
大儒的品性还是值得认可的,他们并不因宫主抢走一个好弟子而不满,他们打从心底为王家大公子高兴。
稷下学宫的宫主,要招王家大公子为弟子,自然不能走一般的程序,很快就有稷下学宫的人,找到王家人,说是宫主见到王家大公子,甚是欢喜,想要见一见。
这话说得含蓄,王家上下却明白,他们家大公子是入了稷下学宫宫主的眼,说不定有机会拜宫主为师。
王家上下一个个高兴坏了,陪王锦凌来的一个伯伯,更是高兴的手脚不知往哪里摆,唯有王锦凌,他面色如常,好像稷下学宫宫主要见他,和普通人要见他没有什么区别。
在王家上下催促王锦凌快去时,王锦凌含笑点头,说了一句:“容我换身衣服。”
从头到尾没有表现出一丝激动与紧张,而受他影响,王家上下也冷静了下来,然后一个个为自己的反应羞愧。
他们不是没有见过大场面,只是一时听到宫主召见,太过惊喜,才会如此失礼。
王锦凌只是重新换了一件普通的衣裳,并没有因为宫主召见,就大张旗鼓的焚香沐浴更衣,让来请他的先生,大赞王锦凌沉得住气……
王锦凌随着引路的先生,去见稷下学宫宫主,还有一同想要见见他的大儒们。
王锦凌虽然看不见,可他并不怯,落落大方的行礼问好,待到宫主说让他坐时,他也不曾隐瞒自己的眼疾,坦荡的说道:“宫主,我眼睛看不见,还请宫主说一下椅子的方位。”
王锦凌从来不隐瞒自己的眼疾,但也不会见人就说,我王锦凌看不见,他不需要用眼疾来博同情,除了略有不便外,王锦凌从不认为,他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可是……
王锦凌却不知,他这一番话,把稷下学宫几个大儒惊成了什么样子……
凤战与陆以沫(一)
凤战,或者应该叫我凤离战。
我打从出生就知道自己的身份,也知道自己的责任。我不会为责任而活,可我也不会逃避责任,更不会像的族人一样,窝在一角等老天爷垂青。
我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我相信三分天注定,七份靠打拼。凤离族要重回九洲大陆,不是坐在雪山之巅等就可以的,不努力、不付出,你凭什么要求成功?
打小,我就跟着父亲念书习武。我父亲能文能武,是我认识的人中最有才华一个,可惜他从不在人前表现出来,在人前他永远是一个农家小老头,有点小见识却脱离不了农家人的本色。
我从小所学并不比那些世家公子差,可我却没有世家公子该有的风流派头,我父亲总是让我向村里的孩子学习,让自己显得粗鄙不堪。
小时候我不明白,我羡慕书上所说的风流气质,羡慕话本里的才子佳人,直到后来我才明白,其实粗鄙不堪没有什么不好。
所有我认识的人中,都以为我出身寒门,目不识丁,他们在我面前从不掩饰什么,私秘的信件也让我经手,因为……
我不识字,那些秘密信件就是给我看了,我也看不懂。
这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不是吗?
十五岁那年,战火波及到我所在的村庄,南陵的士兵闯入村子里,到处杀人、放火。而我的父亲,依他的实力他完全可以把我带出去,但是他没有这么做。
我的父亲,他说他这一生只为成就一个我,为了我的将来,为了凤离族的将来,他可以坦然面对死亡。
生死关头,我父亲有惊世武功,可却没有施展出来,他和那些普通的乡野老人一样,死在南陵的马蹄下,而我……
在他的安排下,活着离开了。
从这以后,我有一个完美无缺的身份,即使查到这个村子,也没有人会想到我是凤离族的人,更不会想到我是凤离族的王室血脉。
凤离这个姓,是不能出现在九洲大陆的,我所在的村子有好几户人家姓凤,父亲当初选择这个村子也就是因为这个姓氏。
不能叫凤离战,至少要保留一点属于凤离族的东西,所以我叫凤战,将中间那个字去掉。
村子被南陵人灭了后,我就开始过着半逃亡半流浪的生活,在我刻意接近下,我与边关的士兵们混熟了,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成了一名普通士兵。
父亲教给我的东西很多,但他没有告诉我未来的路要怎么走。他只告诉我,未来的路随我走,成功了我就是凤离族的功臣,失败了……
失败了就失败了,左右没有人知道我是凤离王,凤离族的人等不到凤离王,自然会推新的凤离王出来,所以我不需要有太大的压力。
从军是我自己的选择,也是我唯一的选择。
我是目不识丁的乡野村夫,我不识字就不可能走文官的路子。再说了,就算我学富五车又如何?
出身寒门的我,没有世家的推荐根本不可能为官,就算当官将来的前途也有限,在世家的压制下,我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从军是我最好的选择,在战场上要升官凭的是军功,虽然总会被权贵子弟冒领军功,可是……
那些出门名门的权贵子弟,需要有能力又没有背影的人,在战场上为他们立功,好让他们有冒领的机会,所以我这样的出身,也是可以往上升的,虽然速度慢了一点,可我满足了。
这不是前朝,我也不是凤离族的天子骄子,我只是一个普通乡野小子,能在军中立足一步步往上爬,已经比大多数人好许多了。
在官场上要凭人脉,可在战场上却是要有实打实的能力,没有能力你就是再有人脉也走不远,因为你的敌人不会因为你有人脉就放过你。
每一次军功都会被人抢走三分之二,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五年内我依旧升上了千夫长,手下管着上千人,可见这五年内我杀了多少人。
在战场上,没有双手干净的人,每一个双手都染满了血,只有多与少的问题,无疑我是多的那一类,只不过在人前我从显露出来,不管何时我依旧是那个,从山沟里走出来,空有一身武艺的傻小子。
按说,依我的出身升到千夫长就已经到了顶,可我不甘心,我要做的可不是一个兵,我要的是成为手握实权的将军。
没有机会那就创造机会。
那一年,东陵和南陵又打了起来,东陵领军的是开国大将军叶少怀,而南陵派来的亦是一员猛将。
我悄悄潜入叶将军的营帐,偷看到他的作战计划,然后我将叶将军的行踪泄露给南陵知晓。
如我所预料的那般,叶将军被南陵精锐困在泥沙潭,无法脱身。
军中副帅是叶将军的儿子,他要点兵亲自去救叶将军,可其他副将不肯,因为太危险了,此去九死一生。
军中众人争吵不休,叶将军的儿子执意要救人,副将们不肯,争相代之,可他们的实力比之叶将军父子实在差太多,叶将军的儿子很清楚,如果让副将带人去,结果不仅叶将军救不了,反倒还要搭一队人马进去。
这个时候,有人推荐了我!
凤战,一个千夫长,可能耐却是有目共睹物,不敢说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但却能在敌军中来去自如,如果说有人能冲破包围,救出叶将军非凤战莫属。
运气和机会很重要,可实力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我得到了营救叶将军的机会,而我也没有辜负叶家父子的期待。我单人一骑日行八百里赶到泥沙潭,孤身杀入千余人的包围圈,将被困在裏面的叶将军背出来了。
那一战极其惨烈,我背着叶将军,一个人挑了南陵一千人的精锐部队!
那一战,从黑夜战到日出,又从日出战到日落。
从营中出发到灭了南陵的精锐部队,整整两天两夜,我一刻也没有合眼,双眸比鲜血还要红,还要刺目……
真正的浴血奋战,真正的九死一生,真正的血流成河。
我背着叶将军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身上没有一处完好的,可我却感觉不到痛,更感觉不到害怕。
因为我知道,我成功了。
成功的——用命,博到滔天的富贵!
用命,博到滔天的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