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众人面色一变。
这诗的开篇,自然是点了刚才天香弹琴的事情,这足以说明,苏三这诗是即兴所作。
不过只这一点,当然不能让所有人变色。真正让大家变钯的,是这前二句的精妙。
这前二句一出来,众人嘴裏不说,心裏就品出了味道,所以才变了脸色。
锦瑟啊!你为什么无缘无故就有五十个弦啊。你可知每一弦每一柱都让我想念起与你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啊,这样的开头,这样的诗意……还真是骚包兼风流啊。如此好句,怎么自己就想不着呢……
苏三停了停,看了看众人的反应。
这首李商隐的诗作,用在这个场合,虽然不是非常完美,但是这首让后世人一读起来,就必然要默默复诵几遍的好诗,用在此情此景,倒也合适。
李商隐的这首好诗,在原意上已经不可考证,后世人的理解也各有不同,这样诗意并不很明确的诗作,倒有一种随遇而安的气质,因此他大胆地用来,倒也不必担心。只是其中几个字,只怕是要改一改的。
林荣与刘建并没有凑上去看,但是他们听到王少游只念了二句,便有些失色起来……似乎,这样的句子,这样的谋篇,不似一般人,可以做的出来的吧。
二人正变了脸。那边王少游的声音又响了起来……“秦生。晓梦。迷。蝴蝶,蜀帝。春心。托杜鹃。”
在封朝的历史中,庄子变成了秦子,望帝也变成了蜀帝,为了应景,略作改动,还是有必要的。
好在这些典故,这段时间他看书的时候,倒还学到了一些,不致于让人动问,用得是什么典。
天香听到苏三作出这样的诗句,不由的脸红了红……
按照她的理解来看,这二句应该解释为:你我往昔的生活,便像那秦生梦中的蝴蝶一样,色彩斑斓,但那已成为一场迷梦;我就像那蜀帝,化作杜鹃,日日啼血哀鸣,迟迟不肯离去……
一开篇写锦瑟,便点明了是听到自己的琴音,才有了这诗的。可是这苏公子,为什么说出那‘思华年’的话?我们之间哪里有什么过去啊。这人可真会瞎想……
王少游接着往下念。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二名是紧承了上二句的,进一步表明诗作者的心意……是加强诗意的句子。
到了此处,最后二句就是要收关的了。
只是,收不收的了关,大家已经不在意了。在他们看来,能写出这样的诗作,收关,收一个好关,那自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关键是,能收一个什么样的好关,这才是他们所期待的。
此时他们的心绪,早就不在什么考较苏三的心思上了,能写出这样的诗作,又岂是他们这样水平的人,可以考校的?
众人跟随着诗意,想着接下的最后二句,应当怎样来结束,才配得起这诗文中的那些个意思……心思倒像是被这诗吸引住了一般。
每天夜里,我都像那月下沧海中仙岛上的鲛人啊!泣出的泪水都化为珍珠。但你我往昔美好的生活,却是那蓝田山上,玉石生出的烟,遥遥可望,但不可即。
啧啧,这样的文意,如何收,才能收得好啊……众人紧张地看着苏三的笔。
苏三却稍停了停,抬起头看向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