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国公府在人偶一出现时,便被人围住了,严禁外出,当沈清欢和南宫瑜赶到时,苏玄羽和舅母张氏,已然被带了出去。</p>
为首的竟然还是大理寺卿孙坚白!</p>
两人没有上前,孙坚白也见到了他们,只微微低下了头,走在队伍的后面,临近两人时,低声道:“皇上已然下旨了。”</p>
沈清欢猜到定然是这样,握着南宫瑜的手,不由得一点点收紧,最后还是将怀中的房门残片递到了孙坚白的手中,“大人,这是我从沈府里找到的。”</p>
孙坚白诧异的看了她一眼,将帕子收进衣袖中,冲她一点头,大步走开。</p>
“清欢,清者自清,孙大人的为人我们都知道的。”南宫瑜知道她紧张,轻轻将她揽在了怀中。</p>
沈清欢点头。</p>
北境。</p>
近一年的时间,匈奴一直都不安分,又因为今年大旱,收成甚少,便有不少的匈奴人在边境烧杀掠夺,不断试探。</p>
护国公苏永康领兵镇守,已然击退了许多进犯的匈奴人,只是见他们一直虎视眈眈,怕早晚要有一仗。</p>
今日他将将与副将巡视了一遍,便有人来报,京中派来了监军,送来了粮草。</p>
朝廷每个季度都会派送粮草,以备军需,这是在正常不过的,可是为什么还要委派监军?</p>
几个副将也是心生疑窦。</p>
苏永康见了,沉声道:“这既然是陛下的意思,定然有陛下的考量,走,我们去迎一迎监军大人。”</p>
“是。”</p>
他们都是武将,声音洪亮,即便是几个人,也甚有气势,策马而回,荡起一路尘沙。</p>
太阳越升越高,立即就要到了中天,几人等了半天,依旧没有见到监军的影子,这里还有许多事情要做,都等的心急不已。</p>
“这监军大人到底什么时候来!适才说了,已经到了雁门关外了,这不到二里的路程,怎么就这么慢!”副将敖啸忍不住埋怨。</p>
苏永康皱眉看了他一眼,他继续道:“将军,我说的是实话嘛。”</p>
另一个副将薛义看不过去,轻声提点道:“你还是少说两句吧,这监军来的蹊跷,你若是再留下什么把柄,不是平白无故的给将军惹麻烦吗?”</p>
敖啸挠了挠头,“我……我不是有意的,那我以后该怎么办?”</p>
薛义没有说什么,做了个禁声的手势,“你是什么人,我和将军自然知道,以后你只要管住嘴,不要乱说话就行。”</p>
敖啸刚想说话,忽的又捂上了嘴,小声道:“好,我不说话。”</p>
两人见了,不由得一笑。</p>
而就在此时,一支队伍缓缓从城外走来,三人定睛看去,为首的人举着的正是昌国的旗号,这便是京中来的监军。</p>
三人互看了一眼,便大步迎了上去,为首的人见了,也立即示意队伍停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