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争执(1 / 1)

“曲长靖,你当真是做得一个好太傅,替朕教育了一个好太子啊。”皇帝高高在上,一字一句都极具压迫感。曲长靖无声地跪下,低头不语。“你就不想说些什么吗?!”皇帝怒道。“圣上,臣自觉臣无错。”曲长靖正面硬钢,“太子今日说得那些话,确实是臣之前教导太子兵书时告诉他的,太子今日不过照样转述了一遍而已。”皇帝自然也知道当日这些话基本都是孟鸢清说得,现在不过是曲长靖把责任都揽了下来。“圣上,臣当日并没有交错,太子今日也没有说错。议和、和亲,本质不过就是以男女的婚配,以嫁妆彩礼换取几年的和平罢了。总归是治标不治本的。”曲长靖道。“所以,你对和亲一事有意见?”皇帝问道。曲长靖道:“臣身为武将,在大燕国富民强的情况下,面对西戎的挑衅不能请缨,自然觉得难过。”“只是议和是圣上与诸位同僚共同的意思,也是为了让边境百姓平安一生,让大燕更加富足,这也是好事。”皇帝又看看燕凝潮,燕凝潮出来跪下道:“圣上,臣知道少将军乃是关外人士,父母因为战乱身亡便沦为孤儿,幸好被大将军收养,想来少将军如此出身,所以想要平定西戎也是情有可原。”皇上勉强消气,道:“我知道你们身为武将,心里都想上沙场杀敌,报效朝廷,封狼居胥。可是你们身为武将,更应该清楚打战有多么劳民伤财,会有多少百姓妻离子散,会有多少战士家破人亡。现在西戎愿意议和,与我大燕永结秦晋之好,这焉不是我大燕百姓之福?不也是你们的福气?”“陛下圣明。”众人跪下齐声道。“少将军可消消气,大将军一生戎马,驻守燕猛多年,难道你忍心看着他年近花甲还要金戈铁马?”楚王笑道。“能为大燕抛头颅洒热血,奉献一身,是我们战士的荣耀。不论是大将军,还是我,还是大燕每一个战士,都甘愿为大燕戎马一生。”“少将军这么说,那女子和亲不也是为了国家的安宁奉献自己的一生?”韩大人道,“还有一同过去的工匠艺人,他们也是在报效朝廷。难道只有像诸位将军这样,高喊一声抛头颅洒热血就是为国效力,像我们这些文臣,谏言,采纳民意,就不是为国效力了吗?”“韩大人说得在理,这以武力平定看起来是好了,可是古往今来,被平定乃至被灭国的国度复辟的也不是没有。”苏大人道,“少将军如何保证,举兵西戎就可以一劳永逸呢?”……“更何况大将军已经老了,至于你,不是我说句实在话,安南将军资历可比你深厚多了。”韩大人又道。“韩大人,我的少将军之位也是平定宁王叛乱之后圣上亲封的,难道你觉得不妥?”曲长靖反问,“我曲长靖不论是少将军,还是什么中郎将,还是什么校尉。哪怕我今时今日只是大燕军队中一介伙夫,我也会竭尽所能报效朝廷。我是这样,大将军也是这样。”楚王冷哼一声,“既然大将军甘愿竭尽所能为大燕奉献一生,不如这次和亲,就将安乐县主嫁过去好了。”曲长靖不可置信地蹬着楚王,想要让他把说得话咽回去。可是话一出口,就如同泼出去的水,怎么能收回去。除非在场的人都装刚刚没听到。“楚王这是什么意思?”曲长靖极力克制自己的感情。“没别的意思,只是少将军刚刚口口声声说什么心甘情愿,要为大燕如何如何的。眼下既然大燕有这个需要,不妨就让甘愿为大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将军再为大燕贡献一会。让安乐县主出将,使得大燕西戎永结秦晋之好,换取两国百年和平。”“一派胡言。”曲长靖立马反驳楚王,“楚王就是这么歪曲我的意思的吗?”“歪曲?有何歪曲的?莫非大将军甘愿为大燕奉献一生,他的后人就心不甘情不愿了吗?”“大将军甘愿为大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哪怕战死沙场尸骨无存也无怨无悔,可是牺牲一个女子一生的幸福安宁,这又算得了什么?!”“少将军话可不能这么说,女子的牺牲也不是牺牲。”“燕猛兵驻守燕猛关,为的就是关内百姓可以平安幸福一生。大将军更是希望四海尽归大燕,天下大同,再无争端。可是现在朝廷议和,还要嫁阿……安乐县主,岂不是叫大将军寒心!”其余人一听,心下幸灾乐祸。曲长靖终于进套了。韩大人正要就着曲长靖说得那些“寒心”之类的话向皇帝进奏。燕凝潮听他们两个争执不休,说来说去就是为了一件事,于是向圣上示意自己有话说。“楚王殿下,您也知道大将军已经驻守燕猛关数十年了,为大燕可以说是奉献无数,他使得西戎认畏惧我大燕风姿踌躇不敢向前。我忍不住问问你,大将军已经为大燕立下汗马功劳,如今我们非但不让他功成身就,享受荣华富贵,还要送走他唯一的血脉去到西戎那种苦难之地。说出去岂不是叫满朝文武寒心?岂不是叫天下百姓寒心?”“大将军为大燕鞠躬尽瘁,大燕却没让他功成身退,圣上,此举万万不可啊。”皇帝心中自有他的打算,把孟鸢清嫁去西戎,除非他疯了。只怕和亲的花轿送到燕猛关,孟清野会被气得一病不起。西戎地处偏远,即便是王室生活条件也不如中原。“不过,臣听得楚王说起女子为大燕牺牲奉献那一套话来,也是十分认同。看来,楚王当真是个明白人,也清晓女子并非不如男子的道理。”楚王不屑,燕凝潮继续微笑道:“既然如此,圣上,臣斗胆提议,此次和亲就许嫁楚王之女——嘉乐县主。”此言一出,楚王气得脸都绿了,尤其是曲长靖还幸灾乐祸地加上一句:“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