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光指着手中装有石墨烯的广口瓶介绍道,“果然如推测一样,石墨烯不仅是最薄的材料,也是最强韧的材料……”
那边的杨乐山忙完了手中的事,这时也走了上来,一边走一边脱掉手上的手套,像是考验一般问向杨帆,“你能猜到这东西应用方向吗?”
石墨烯的应用方向,如果这个问题放到十几年后,随便一个平时多关注一些科技新闻的人来都能头头是道的说上一大通。可惜现在是九九年,在杨帆提点,吴德光发现之前,石墨烯还只是仅存在推测之中的物质,别说普通人了,便是跟物理稍微接触少点的学者都不一定知道。
这种时候自然是露巧不如藏拙,杨帆嘿嘿一笑,“杨老就别为难人了,我就是一个大一新生……”
看着杨帆的表情,杨乐山拿手指虚点了杨帆几下,“你小子,不老实!”
杨乐山也不介意杨帆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直接介绍道,“根据现在发现的特性来看,石墨烯最有可能的应该是成为硅的替代品,制造超微型晶体管……”
杨帆自然知道这点,只是暂时不可能实现这点,其实实现也没什么价值。就现在超微型晶体管的加工工艺,距离硅的极限还远着呢,更别提石墨烯了。再考虑如今硅和石墨烯在成本上差距,肯定不会有企业会选择石墨烯。
至少在杨帆重生之前,用石墨烯生产超微晶体管,集成CPU还处在推测阶段。
别看一零年之后石墨烯被炒的火热,可是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推测中的应用方向除了超微晶体管,集成电路之外,不外就是显屏,电池,电容,太阳能电板。
如果现实真有想象中的美好,这些推测都能实现,石墨烯还真有可能是划时代的材料。
就像渐渐兴起的工业四点零的说法,不外就是智能化进入工业生产中,同时新能源的大量应用!
在这裏面,石墨烯在晶体管方面的应用自然跟智能化息息相关,而电池,电容,太阳能电板就跟新能源相辅相成!
说实话,对于石墨烯杨帆也只是雾里看花,知道的那点东西也是后世新闻媒体的说法,对此,杨帆也只能半信半疑,那一夸张就是提升多少多少倍,什么充电五分钟,跑上千公里……
看起来特像吹牛不打草稿,其实石墨烯也不用像新闻里吹的那样,一下就是几十上百倍的提升,只要能有个百分之几十的提升,就足以改变世界。
说起来,石墨烯终归之是杨帆的一次赌博,赌的是十几年后,是他不知道的未来。
听着吴德光跟杨乐山聊起石墨烯有可能的工业制备方法,这次不用杨帆想方设法的提醒,他们就找到了方向,只是具体过程还需要一次次试验。
总之,工业制备方法不外就是物理,化学两种方法,而很巧合的是,宁大不管物理还是化学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而相邻的东大工科又是极为不错。宁城还有宁理工,宁工等各有所长的工业学校。
看着两个老人不断跟自己介绍着石墨烯的优越性,以及未来无限的可能性……
杨帆笑了笑,两个老人搞了一辈子科研,脸皮确实比较薄啊。他们又不是不知道自己不懂这个,可还这么卖力的介绍,说来说去,不就是看着石墨烯实验室即将组建成功,可研究经费还没着落吗。
如果换了别人,那种学霸,或者学术吸血鬼,说不定杨帆还真会拿点劲,可是对着两个受人尊敬的学者,杨帆便干脆地说道,“先期我会往实验室账户上打入一千万!具体怎么使用你们做主,我就派一,两个财务来负责资金统筹就好!”
说是负责资金统筹,其实主要就是起监督作用,不管怎么尊敬这两个老人,但是该有的程序一点不能少。
两个老人基本不会出现问题,可实验室的能出问题的地方多了,难道还能让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全面负责资金方面的问题吗?
这种懂实验室的财务还真不好找。真要找个一般性的财务过来,估计跟没有一样,根本起不到监督的作用。而这一千万可是杨帆美国之行好不容易省下来的,可不忍心打了水漂,说起来这还真让杨帆有些头痛。
吴德光见杨帆答应的如此干脆,也很干脆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行,你小子很不错,多余的话我就不说了,在宁大有事就来找我,在宁大我还是有几分薄面的。”
吴德光的保证就像是一道护身符,说起来以他的身份地位,这点保证在宁大还真是不小的特权。
杨帆凭什么在宁大如此特殊,到了现在总共也就参加了半天军训,连一节课都没上,就这样还没人来找他的麻烦,不就是背后杵着郑昆骥,以及时任经济学院副院长的郑国光吗。
出了实验室,杨帆直接跟叶清婉打了个电话,说这笔资金使用的问题。
这事由叶清婉出面确实更合适,本来她从小就是以宁大为家,这时出面跟宁大合作合情合理。同样,对于实验室这一块她也有相关方面的人脉,毕竟她一家都是大学教授出身,哪怕都是跟实验室相关不大的经济方面的,可至少要比两眼一抹黑的杨帆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