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敢问封老爷子家有女眷在么?现在洛阳城可不太平。”制大 z.com 制枭
刘益守不动声色问道。
封回眼中阴霾一闪而过,叹息道:“我就一个儿子,现在在邺城做官,家中没有女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没有女眷就好!
现在刘益守非常害怕对他态度好的人,是想要招他做女婿!
“老夫当年在安州(今北京密云县)为官,那里靠近边地,民风彪悍,时有塞外胡人入寇。那些人什么德行,老夫早就心知肚明。
如今尔朱荣来洛阳,他是什么人,平日里什么做派,老夫也是有所耳闻。可以这么说吧,如果是尔朱荣主洛阳事,现在洛阳早已血流成河,不似今日之平静。
至于为什么尔朱荣会这么老实,我想答案应该就在你身上。老夫也是有点人脉,知道你这个人。”
封回正色说道。
果然,尔朱荣“进京赶考”,哪怕是请刘益守“代笔”当枪手,也是被有心人看穿了老底。
其实这也很正常,尔朱家族作为北魏西北面的“看门狗”,家中女人如何做派(都去跟北魏各大员联姻去了)不好说,但尔朱家的男人,作风可都是相当“淳朴”的。
打仗就是胡人那一套,攻破某个部落,女人为奴,男人高于车轮的杀掉,矮于车轮的,看不顺眼的为奴,看顺眼的就收为“苍头”,也就是给骑兵老爷扛马槊的随从。
封回对这些事情,显然不是一点都不知道,而是知之甚详。
“好了,言归正传吧。刘都督来找老朽,是有什么事情呢?”
封回放下酒杯说道。他已经算是尽到礼数了,毕竟,别人不知道尔朱荣的军队进了洛阳都听刘益守的,他却是知道的。
对这样的人,你无论多么客气都是不嫌多的。
当然,这也是因为刘益守不仅送上拜帖,而且是孤身前来。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既然别人给了面子,那就要接着,这是个很浅显的道理。
活了七十多岁封回,自然是懂的。
“元子攸,不希望做傀儡,所以想在洛阳多杀点人。封老爷子应该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
刘益守毫不避讳的说出了所谓的“军机大事”。
不过封回倒是没怎么吃惊,想想也是,七十七岁高龄,怎么看都是已经将这个世界琢磨透了,还有什么事情能吓到这样的人呢?
“这个老朽倒是没想过,不过听你这么一说,又觉得不是什么稀奇事了,唉。”
封回叹了口气,他经历的事情太多,像刘益守这样的,或许对元子攸要做的事情感觉不适。然而北魏朝廷中枢的现实就是,每次政变后,元子攸要干的那种事情,当权者都会做一遍!
不说别的,胡太后当年,就被权臣元乂囚禁了好几年,在这一波政变当中,不少世家勋贵都挂了。
而几年后,高阳王元雍,又联合其他势力,解决了元乂,让胡太后和元诩能够掌管朝政,形成之前尔朱荣未南下时的局面。
洛阳每次闹腾,都会死一大堆权贵,除了没有尔朱荣这样的强力外援打手外,其他的跟今日之局面并无本质区别。
这候 75z wz .co m* 章汜。“可是尔朱大都督,亦是有些要杀的人。”
刘益守从怀里掏出一本册子,在封回面前晃了晃说道:“名单很长很长,封老爷子,亦是榜上有名。虽然几乎是排在最末尾的。”
刘益守这话,信息量极大,封回也是愣了很久,才微微点头,有点明白对方今日来府上是为了做什么了。
尔朱荣为什么要杀封回呢?难道他不知道,封回这个人,德高望重,很有号召力么?
其实糟糕就糟糕在号召力三个字上面,要不然,尔朱荣发了疯去为难一个七十七岁老人?这么大年纪,就算不杀,又能在人世间晃悠多少年?
“元子攸有一些党羽,尔朱大都督有一些亲信,在朝中定然是势成水火。不过如果还有些人,能够缓和一下二者之间的冲突,游离于这两股势力以外,那么,朝局就会趋于稳定。
两条腿的鼎站不稳,三条腿的鼎才能立得住,封老先生觉得是否是这样?”
刘益守笑着问道。
其实,历史上这么做的人,并不止刘益守一人,实现朝局稳定的办法,也并不只是这一种。但封回感觉眼前这个人实在是很有意思得很。
他是尔朱荣的手下,就算不帮主公,那起码也要去跟元子攸混啊,跑自己这老头家里,能捞到什么呢?
&#24378&#29306&#32&#98&#120&#119&#120&#99&#111&#46&#99&#111&#109&#32&#35835&#29306&#12290“刘都督,你说的道理老朽都明白,只是有一点,我还没看透。”
封回浑浊的眼中有光芒一闪而过,他笑着问道:“就算我做这些,对你刘益守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活在人世间,每做一件事,都要为自己谋取直接的好处么?”
刘益守反问道。
封回摇了摇头道:“确实不是如此,你继续说。”
“假如世间盗匪横行,那么哪怕你一身武艺,也无法完全保证自己和亲人不受盗匪的伤害。如果你做了一件事,让天下太平了一分,其实也就是间接了保护了自己和亲人,怎么能说没意义呢?
打个比方,我们单个人,随意往路边的阴沟里尿尿拉屎,觉得无所谓。若是人人如此,那势必瘟疫横行,各处都是臭不可闻。
这个时候,你是不是还说很多事情与自己无关呢?”
封回微微点头,表情有些动容。
制大 z.com 制枭。当年他在华州得罪了人,来到安州为官,发现那边“民风淳朴”,一家所有男女老幼,皆是住在很大一间屋子内,夫妻人伦,也是不避讳他人。
于是封回下令,并推行各家以内,分房而居,卓有成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