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农夫种树(2 / 2)

都市逍遥客 随缘·珍重 1575 字 3个月前

未雨绸缪,远远要强于临渊羡鱼,做公司固然样这样,做人何尝不是如此呢?没有做好准备,机会来临时,如何去迎接可能的飞跃和升华?

有闲钱的老板多了,也没见几个老板真的会养闲人,更别说像起步时的恒远那样,直接单列了一个部门出来——储备部。

成树国提这么个意见出来,倒也不是说他真的高瞻远瞩到什么地步了,他是想增加一些人选,好协调他和刘宁、欧阳生的矛盾。

矛盾爆发得很突然,也很奇怪,他们三个,居然为这些“农夫”应该在哪里招而产生了分歧。

欧阳生是来首京游玩时听说这个消息的,他早早就预定了一些名额:我大江派上下好汉不少,东北人性子也直爽,最符合你要求的“忠诚”二字了。

谁想成树国和刘宁后来听到这消息,就不干了,谁都知道,楚云飞出钱,那叫一个痛快和厚道,有这好事,为什么不为家乡父老谋点福利?

用成树国的话说:东北人豪爽?那是假的!盛产胡子的地方,玩心眼,他们一点不比别人差,说老实忠诚,那还得是咱西北的汉子!

一听这话,刘宁更不乐意了:扯淡,别说什么西北东北的,说实在还得说咱赣通人,这样吧,云飞,你给个话,你要不愿意在赣通招人,我刘某人自己出钱总行了吧?

于是,成树国最终就提出这么一个建议,扩招吧。

扩招……那就扩招吧,楚云飞也很痛快,储备点人,也不是什么坏事,原本打算招六十个人,现在一个地方招两百,六百个人……总够了吧?

人太多?搬铁锭用不到这么多人?那好办啊,大家闲得没事,可以……去种树嘛,还顺便可以治理沙漠呢。

当然,这就涉及到了土地承包的问题,所以,成树国等人在家乡招人,楚云飞却是忙着沟通协商承包楼兰沙漠的事宜。

承包沙漠,难度要比他想象的大得多,楼兰沙漠面积太大了,横跨了几个二级行政区域,地方政府协调起来,很是麻烦的。

而且,在楼兰沙漠种树,这话怎么听怎么觉得不现实,要是楚云飞只想承包沙漠的边缘部分,植树固沙的话,倒也是好事,可沙漠中心种树……是不是太夸张了点?

他这裏正沟通不顺呢,楼兰沙漠那边,倒有人找上门来了,来人的目的很简单:他想把自己的林子,卖给楚云飞。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这个叫“战斗”的人,是楼兰沙漠边缘一片沙地的承包者,承包了八万亩的沙地三十年,植树造林。

这是个很艰苦的活,同战斗一起承包沙地的伙伴受不了这份辛苦,渐次地放弃了,只有战斗咬着牙挺了下来,七年过去之后,负债累累的战斗,终于把自己的承包地全部换上了绿装。

当时他同当地政府签定的,是经济林用地合同。

也就是说,这片林子他承包三十年,虽然最后交还政府的时候,需要保持相当数量的森林覆盖率,但他的利润不是由政府担保的,是来自对自己所造林子的“间伐”。

间伐,很好理解,就是林子里的树木成材后,间隔着伐木,然后再补种树苗,保持林子的繁茂之余,将伐掉的木头卖掉,获得利润,如此反覆循环。

等战斗的林子成材后,他想摘取果实了,但是很遗憾,这果子,已经不属于他了。

细说起来原因,也很辛酸,果子不属于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种树种得太好了!

战斗所承包的这块沙地不远处,就有国家林场,那林场是曾经的防风固沙的国家重点工程,在四十年前,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打造防风带。

那时的人们很单纯,虽然没什么劳动报酬,无非就是管饭算工分而已,但人们造林的热情很高,国有林场一度也是一片郁郁葱葱,气象万千。

但随着岁月的变迁,林场最终还是垮在了文攻武衞中,等到市场经济大潮兴起的时候,林场更是雪上加霜,护林工人已经不再是人人羡慕的工作了,每个月拿那点死工资,够做什么的?

人心一散,树也没人惦记治病杀虫了,偷砍林木的也没什么人管了,甚至有附近的牧民,赶了成群的羊来啃树皮——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一个活生生的中型林场,就这么一点点地被蚕食掉了,等国家有关人员来调查的时候,发现林地面积只有鼎盛时期的四分之一,就这四分之一中,一多半还是病树死树,实在让人扼腕。

令调查人员奇怪不止的是,相邻不远处,有几万亩的林地,长势喜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