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景无厘头的归纳(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9.3 本来打算对山、水、建筑这样的分类做一个很细的归纳。

9.4 后来想着想着就想到别的方向去了。

暂时把旅行看的风景分为自然风光、建筑、历史,关于自然风光,昨晚很认真地设想了一遍将要行走的路途,从旅程的开头开始,一路上能看到什么,会有什么收获,然后发现,其实还没有出发,风景已经在脑子里了。然后又设想一遍,假如走了一趟那样的地方,会这么去描写它们,会使用什么样的文字,写出的文章大概是什么样的,结果发现,还没有出发,其实心里已经有文章了。接着就开始怀疑,去之后看到的风景与现在设想的情况会有什么区别吗?如果有的话,那么这些区别足够达到具有思想的深度吗?如果不能达到,那么去与不去又有什么区别呢?

当我开始记录当时的思考时,突然全身发虚,难以抵挡的困意袭来,然后就先搁下,睡觉去了。那时候,仿佛全中国的山水都在我的脑海中,描写千变万化的风景的文字都在我脑中,甚至对于任何一个风景的描写,都能够信手拈来一篇恰到好处的文章,仿佛世界上的上水都已经变成了文字,收藏在了脑子里。然而,当那阵激情过去之后,文章笔墨已经不在脑中,又变成了一片混沌。想来,那个时候应该是身体里的某种功能觉醒,所以脑中呈现的一切都无比清晰。

以下是当时的一些思路:

看自然风光能看什么?蓝天、白云、雪山、清澈的水、树木、草、沙漠、一点自由。

设想以下从预计的旅途的开始,一路上能看到什么看起来足够吸引人的风景:

四川:九寨沟——干净的水、树、一点自由,稻城亚丁——雪山、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树木、一点自由。

g318:水泥路、灰尘、蓝天、白云、树木、田地、山、行者、圣徒、雨、雪、雷彩虹、有灵魂但是没有思想深度的交流。

西藏:青旅,去一些有情怀的店逛逛,逛寺庙,逛八廊街,自由的追求者,淳朴的性情,宗教,信仰,异域风采。当一个人有别样的追求,选择别样的生活方式的时候,那就是一颗别样的灵魂。所以说,在西藏感受到的应该是:自由、信仰、不一样的灵魂。

新疆:吐鲁番、哈密——水果;喀纳斯——雪山、水、树木。

青海:青海湖、盐湖——蓝天、白云、水。

内蒙古:草原、湖、沙漠。草原——蓝天、白云、牛羊群、一望无际的绿色;湖——蓝天、白云、水;沙漠——沙丘、无边无际的黄色。

吉林:雾凇——雪白的世界。

云南:雪山、蓝天、白云、水。

海南:蓝天、白云、海。

其他:山——五岳、黄山、武夷山、张家界。

这么一归纳,自然风光看的无非就是蓝天、白云、山、水,主要还是山和水的吸引,难怪有山水之说。自然风光,尽在山水。

后来想想,或许不是自然风光都是这样的景色,是因为自己喜欢的、选择出来的都是这些特色的风景。

设想关于旅程中的风景的描写:(昨天晚上是想到什么来着,但是现在想不起出来了,现在也预想不出来,果然灵感是很重要的。)

(昨天想的应该是,对一个景点中的风光,到时候可以用什么,或者说应该用什么词汇来描写。比如说九寨沟景区,我已经在网上获取到一些图片,景区独具特色的风景在我脑海中已经有一定的印象了,那我就可以根据这个印象做一些描写:湖水清澈,湛蓝,犹如一块透明的蓝宝石,湖面平滑如境,岸上的树木葱郁翠绿,不远的山重重叠叠,再加上宝蓝的天空,纯白的云,它们交相辉映,勾勒自然的精美,如诗如画,令人心醉。——大概就是这种节奏,但其实结构并不够干净简洁,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脑海中对自然风光的词汇的画面已经有一定的积累,但是却没能将他们分类,精准地利用。)

关于自助游书本中关于风景的描写的一些用词、句子、方法的总结和记录:

有一种方式使用的次数非常多:。。。的自然风光异常迷人,山...,树林...,云...,村庄...,湖泊...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画卷(这里也可以用如诗如画,就像一幅画之类的句子。其实这个结构的使用原理可以是这样:脑子里想象出那个画面,将画面中的主要元素列出来,然后用“如诗如画”之类的句子将元素收成一个画面。此处还可以衍生出另一种类似的写法:一个句子一个动态描写的场景,最后将它们收到一个立体的句子里,这种有点蒙太奇。对啊,画面静止的可以算是二维,不在同一个空间里的各个因素的结合是三维,那四维是什么?时间与空间的叠加吗?这么说起来,文章也能构造维度吗?)

例子1:香格里拉的风光其实就是典型的藏区高原风光,蓝天、白云、牛羊,雪山、草甸、牧场,再加上纯朴、彪悍的藏族人,构成了一幅美丽、明朗...的自然生态(画卷)。

例子2:自北滚滚而来的金沙江到这里像高峡出平湖,水波不兴,静若处子,高山倒影,风景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例子3:此外,加上森林、海子、溪流、马匹、帐篷、藏民、经幡、玛尼堆的掩映,感觉如在画中。

例子4:苍山洱海,山水相依,珠联璧合,绵延40余公里苍山如屏,洱海如镜,湖水相映,山光水色,秀色迷人,宛如一幅色彩鲜明的山水画卷。

例子5:那终年积雪的群峰,云蒸霞蔚的云海日出,变幻莫测的高山风景,月宫播下的千亩古桂,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多姿多彩的飞流瀑布,翩翩飞舞的各色彩蝶组成了一幅幅雄奇壮丽的风景画。

(写了这一部分之后,之后的就不知道该总结那部分了。)

(不行,当我想去积累,去分类,去归纳的时候,开始迷乱,不知道该怎么着手。)

用词非常华丽。从目前看的两本书来看,他们的目的不同,写作方式会不同,字数不同也让文章的性质不同。一本书用文字介绍整个景区风景,字数比较多,所以写得比较细,文章涉及的内容可以多一些,结构也会划分得比较细。另一本书中的那段风景描写的文字主要用来很美的文字去赞美景区中的风光,这里的文字集体用得比较华美,几乎接近于奢靡。虽然这么说,但是我该怎么去总结呢?

9.5

插个其他的话,关于风景的文章,其实其他类型的文章也是,也分粗细,分主观与客观,就拿目前的两本自助游和《瓦尔登湖》来做一个例子,自助游是客观的,一本更细更杂,一本只用华丽的文字夸一下景点,而《瓦尔登湖》里面的风景非常细碎,可以把湖面的颜色从各个角度、各种季节、各个时辰的不同造成的细微差异上做对比和记录,就像一叶写尽秋,一滴水写尽万千世界,而且方式更偏向于他眼中的样子,它给他的领悟,而不仅仅是止步于规范的写作格式要求,写了一点就该停了的那种。所以以下的部分应该只是客观粗略的规范写作,并不是将来要使用的方式。

如果全国有名的山水都能用文字去形容,或者说把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山水的词句记在脑海中,那这样是不是所谓的肚子里有笔墨呢?试试吧。

先把类似的风景的文章找出来,然后对比一遍,找找里面的写作手法,使用的词句,然后再归纳,将那些写作手法和词汇收入脑海中,为我所用。(当然,这些都只是预设,结果如果,再说。)将自然风光部分分成几块:雪山、湖、山、草原、沙漠。

雪山:

目前能想出来的一点,让文章显得有文采的,让文字显得华丽的,是修饰。

第一种,使用形容词修饰。

第二种,使用修饰手法,比如说比喻...

这种,其实可以说是虚写。这种表现,如果是在电视剧中,一般为了让主角的镜头显得非常有韵味,极具美感,会精心布置场景,用能体现出美的摆设、丝绸、绘画等等物件,甚至会用上慢镜头,这也是修饰的一种。如果在人身上寻找这种表现的话,那就是妆容、衣物、饰品,姿容本天成,单独看还是太素了,但是上了妆,穿戴好看有品位的衣物、首饰,这就是一种修饰。文章也如此。

接着要看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修饰才最为恰当。对啊,要能自由地运用,而不能一直依赖本能。

还想到的一点是,以后要认认真真做事了。

在哪种情况下可以去修饰,增加文字的美感呢?什么东西可以修饰呢?风景肯定可以,写人的时候应该可以在某些部分进行修饰,说起来修饰也像是雕琢。

9.6

关于一篇文章的创造,之前思考的一个想法是,要有骨架、血肉、灵魂,文章的构思框架是骨架,内容是血肉,那灵魂是什么呢?就目前想到的来看,应该在于修饰和虚写。

之前有意识地训练的是文章的结构、框架、清晰的逻辑,这是理性的文章,虽然干净利落,但是少了一点内在的灵魂,用字也不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