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用句子的结构上的美感,诗的画面感很强,这几乎是她的诗的最优秀的部分。今天继续看林徽因诗集的时候,发现一首诗很让人喜欢,就抄了下来,这诗有两首,第一首写的是茶铺,特别贴切,从旅游的见闻中看见人们的生活,是你喜欢的方向;第二首是关于一座矮楼,等把这首抄完之后,回来看时,心血来潮,就顺着诗中的句子画起画来,先是楼的整体框架,楼附近的遮掩,瓦,窗,到楼下的小草,酒瓶,路上的小石头,再到小楼的主人,刚好可以画成一幅画,而诗句出现的方式刚好跟绘画的结构顺序一致,突然明白为什么她的诗的画面感那么好了,她是将她的美术功底运用到诗里面了,这是是她的强势。接着去百度了一下林徽因的人生简历,其中有一项是,她在外国修过美术,这佐证了刚刚的推想。诗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呈现美,美术是对美的呈现这毋庸置疑,如果用柏拉图的理论,或许可以这么解释,美有一个原形,美术和诗是美的模型,是不同的呈现方式,都在呈现着同样的东西,林徽因看到一种美,她用美术和诗呈现,所以一个人的美术、诗有共通之处,这应该是能说得通的。所以说,如果你有能力抓得住,那你有可能看见世界的共通之处,而你又能看见多少呢?可以做这样一个假设,如果把一个人看成是一个点,那从他身上散发出去的各种线路,都能追溯到这个共同的点,各个线路应该也是在某种程度上相似的。
此外,还有一些关于她的诗的混杂的感悟:
短句,一句中呈现一个镜头,镜头的画面外还可以加修饰;一段中呈现一片景,每一句是其中的一个镜头的特写;诗或者说文章的整体格局:标题是题眼,是全诗围绕的核心;开头部分要开题,先呈现整体,就像绘画的时候先要描轮廓;中间部分要展开,展现细节,就像绘画的时候对细节的描画,从诗的结构上说,描画的时候,句子之间的结构尽可能要呈现一定的美感;结尾是收,就像把一个空袋子打开,装了东西后,要扎好口袋一样,又或者用绘画来说,当你把画画好之后,从远处看画的整体效果,或者是感觉。还有一点是,诗是自由的,在诗的国度,没有边界,无界才是诗的风度。再有一点,你以前写文章的时候,虽然是乱写,没什么好点评的,但是其中涉及到画面感的时候,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这还是能感觉到的,现在看来,这估计要归功于来绘画上敏感的直觉。
喜欢独自言语请大家收藏:()独自言语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