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贪慾无穷(1 / 2)

恶明 特别白 1501 字 5个月前

嘉靖皇帝在正常发展的历史上,活了五十九岁,这个年纪在当时来说也算是长寿了,他从荆楚的兴献王府出来的时候,身体很是敏感纤弱,据说连刺|激性的气味都受不了,这也是他信奉清静无为的道教的原因。也许是道教的某些养生的方法真正的起了作用,嘉靖皇帝的身体在气候远不如荆楚的京师,反倒是逐渐的好了起来。

有笔记说到,嘉靖在四十岁,还是满头乌发,好比二十岁的年轻人,说起来好像是大惊小怪,可是在十六世纪来说,四十岁满头白发的可是常见的现象。

不过在这个时空中,嘉靖皇帝已经是有了许多的白发,这一年是嘉靖十九年,他才三十四岁。现在的他可是有许多的好名声,比如勤政之君,比如圣明之君,已经是正常运转了上百年的内外朝制度。

司礼监和内阁互相制衡的制度,在他发动了检地清洗之后,完全的崩溃了。现在很多需要太监来办理的事情,都是需要他亲力亲为,必须很客观的说,所谓的宦官乱政,并不是明朝的普遍现象。

因为有明近三百年,我们所知道的大奸大恶也不过就是那么几人罢了,其余的监,司,局各个衙门的太监都只不过是和六部官员们一样,都只不过是这个帝国机器运转的零件而已,而且那些太监之所以从粗通文字,那是因为在内书房跟着内阁大学士们学习的,如果他们为奸为恶,教导的人应该是有多大的责任。

本性是喜欢玩乐的嘉靖皇帝,在经过黄锦和陆炳以及京师商团的蒙蔽之后,他觉得如果总是那么相信外臣,自己在深宫之中,不闻天下事,早晚还是要重蹈检地案之间的那种局面。

可是亲政的后果是疲惫异常,天下间的事情纷繁无比,内阁六部三司近万官员尚且是管得乱七八糟,何况一个皇帝。

结果就是越来越力不从心,内阁的大学士们总是和蔼亲切的说,下面的小事就交给大臣们来处理,真正的军国事当然不会隐瞒皇上,一定是钦定为准。大事小事的标准怎么界定当然是这些文官们决定了。

嘉靖皇帝心里面已经是有些后悔了,想要重新控制锦衣衞和东厂,用来制约已经是近乎无法制约的文官集团。

却没有想到的是,内阁和六部对此大为的支持,丝毫没有什么阻碍的意见,重新整顿之后,用起来才发现,这两个从前皇帝的爪牙已经是失去了从前的威力,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绵羊。

原因很简单,锦衣衞和东厂所有的收入来源都是被文官剥离到了六部之中,大家不要以为靠着敲诈勒索就可以维持一个庞大的武装情报机构的运转,必须要有收入,从前东厂和锦衣衞有部分的税收和专卖的权力,这才是有那样的威力和规模。这一点,想必是华州的刘十二还有罗义理解的最为深刻,司马从事对外,亲兵营对内,两个机构人数加起来人数不过两千,可是花费的数字近乎是半个夷州舰队的开销,锦衣衞和东厂这样效率更低摊子更大的机构花费可想而知。

内阁大学士们对于锦衣衞指挥使和东厂提督的态度很简单,要是想要威风,立刻掐住你的预算,没钱花,看你还能怎么做。

再说,在这两年左右的时间之中,厂衞的人手烟消云散,大部分流散四方,此时重建,手握权力的文臣们朝着裏面安插了无数自己的亲信,这样的机构怎么会亲近皇帝,这不是爪牙,而是别人的耳目。

在嘉靖身边的太监和军官,也不是从前的人了,从前的黄锦好歹也是有决断的角色,现在的芮小三,本就是低阶的宦官出身,除了听嘉靖的话办事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其他的长处了,检地案掉的那些脑袋,早就是把他震慑住了,尽管他是现在宦官品级最高的,可是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生怕惹祸上身。

周林更是如此,他坐在京衞提督这个位置上,已经是心满意足,不会再去要求什么,而且本就是个忠心的武人,没有那么多权势机关的心机,拱衞皇帝的安全那是足够的称职,但是指望在别的什么方面用上,那是不成了。

说起来,嘉靖皇帝也是有这样的感觉,从前黄锦和陆炳把持权柄,京师商团操控言论的时候,自己虽然是信息不通畅,可是通过一些渠道,终归是能知道到底出现了什么事情,现在成了真正的聋子和瞎子。

决断什么事情,根本形成不了自己的判断,因为他看到的就是文官们想让他看到的,他听到的也是文官们的言论,尽管这些都是称颂他作为什么圣贤,圣明,卓越,千古难逢,尧舜之类的夸赞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