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本的历史上,罗伯特·李维顿就是在拿破仑的远征军在圣多明各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之后,前来法国,向法国人提出,希望购买新奥尔良的建议的。而在失去了圣多明各这个支点之后,再加上欧洲形势紧张,大战随时都可能发生,拿破仑不得不接受了美国人的建议,甚至干脆将整个的路易斯安纳全部以低价卖给了美国人。(其实如果卖掉了新奥尔良,失去了出海口的路易斯安纳根本就无法维持。)
但是如今,法国人已经通过和杜桑·卢维杜尔的谈判基本上解决了问题,而“自由贸易号”在此期间的战斗中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在两次战斗中,就消灭了三分之一的美国海军。所以,购买新奥尔良这样的建议,美国人自然是提都不提了,如今美国人前来,还真的只是来谈如何继续让美国人使用密西西比河的航道以及新奥尔良的港口的问题的。
这种事情,并不难谈,法国虽然已经开始运作向北美的移民活动,并且也已经将一些欧洲人送到北美去了,不过现在还远不是和美国人翻脸的时候。北美是欧洲工业品,尤其是法国工业品的重要市场,跟谁过不去,也不能和钱过不去呀。
反过来,其实美国人也不想和法国人翻脸,这一方面是因为英国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得罪了法国,美国的农产品很难再进入欧洲的市场了。
所以,无论是在原本的历史上,还是在这个时空里,虽然美国海军和法国海军在加勒比海一带,把狗脑子都打出来了,但是双方却一直都没有宣战,而且双方的商船依旧可以和平地到对方的港口去做买卖,甚至围观两国海军打架玩。
在本时空,即使是“自由贸易号”就在新奥尔良附近海域击毁了“美国号”超级巡航舰,新奥尔良城中的人,无论是法国人,还是西班牙人,还是美国人都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然后呢,然后大家继续该干啥干啥,美国人的商船照样在新奥尔良出入。
所以,美国人要继续获得航道和港口的使用权,其实并不难,但是想要像西班牙统治时期那样几乎不受限制,恐怕就难了。但是既然在圣多明各的谋划至少暂时是失败了,而海上的结果对美国也并不有利。虽然“自由贸易号”已经离开了美洲,但她给年轻的美国海军留下的巨大阴影却不是那么容易散去的。所以就只能老老实实地谈交易了。
除了密西西比河的航行权,以及新奥尔良的港口使用权之外,罗伯特·李维顿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从法国购买钢制火炮。
当初法国人举办巴交会的时候,美国人也看到过法国人展出的钢制前装线膛炮。不过因为那东西太贵,而且美国自己也有生产火炮的企业,如果大量购入这种火炮,会损害国内的生产商的利益,所以当时美国人并没有大量购买这种大炮,而是和英国人一样,只少量的采购了几门,然后运回去做测试,并且让自己的兵工厂试试,看看能不能山寨一把。
然而世界上逆向开发难度最大的事情一般来说总是这两样,一样是工艺,一样是材料。英国人在山寨法国人的钢炮的过程中,主要是遇到了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对于英国人来说,问题并不算特别大。但是美国人的技术水平却是没法和英国人比的,所以,这两个问题,美国人都遇上了,而且目前都没有解决的办法。
好在此前,北美这边也没什么钢炮,大家手里都没什么好东西,所以,美国人也没太觉得又赶紧把手里的青铜炮换成钢炮的压力。虽然各种测试都证明,钢炮在性能上,无论是精度还是威力都要远远超过青铜炮。
但是这种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首先是“自由贸易号”用钢炮在安全距离上弔打了“美国号”和“国会号”。对这一战,美国人得出的结论之一就是:没有钢炮,今后在海战中,就和没有大炮相似。
接着路易斯安纳的法军也开始装备钢炮了,当然这还不是最该死的情况,最该死的情况是,就连加拿大人也开始装备钢炮了,甚至于前段时间,在和达科塔印第安人的一次冲突中,美国人还缴获了一门可能是英国人开发的,1.5英寸口径的轻型钢炮(法国人自从发明了公制单位之后,就不肯造这样的口径的武器了)。这种炮甚至可以用两个人拉着走,而两匹马,就可以把它拉着飞跑,但是它发射出的炮弹,射程和威力都远远超过了美国人的6磅和8磅炮。
所以罗伯特·李维顿来法国还有一个目的是向法国订购更多的钢制火炮——虽然,国内的兵工厂对此非常不满,但形势逼人呀。
然而刚到美国,罗伯特·李维顿就发现,法国人居然愿意出售能生产这种火炮的企业。这真是……罗伯特·李维顿盘算了一下,两大难题,材料的难题依旧无解,但是至少工艺问题不是问题了呀!
当然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引进这样的技术,国内的兵工厂就继续能过日子了,而他也能获得更多的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