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说萧二先生出身儒家书院,谢端阳倒是来了几分兴趣。
佛修明州见了不少,道门修士就更不必说。
但儒门的修士,还真没见过。
儒家修法,与佛道大为迥异,除去养练法力外,亦是必须培养浩然之气。
儒门的法术神通,或多或少都需浩然之气的辅助。
浩然之气越加醇厚,神通威力就越厉害,而且有利于功法体悟,境界突破。
这也是儒家许多修士,艺成后不居于灵脉之力,吞吐灵气潜修,而是下山投身大晋朝廷的缘由之一。
非得借着红尘洗练心境,见识家国人事,才有助于浩然之气的养炼。
虽然从入门起,要比佛道魔几家的进境慢些。
但一旦修成,也是极为了得。
不过谢端阳如此关注,却也不全是因为这。
而是因为如同《明王诀》一般,儒门浩然之气同样也是有助于祛除他身上的煞气。
当然,也不是一般儒家书院中培养驱运此气的法诀都有此效。
不过浩然之气博大刚直,与煞气天生水火不容。
祛除起来,要辛苦许多。
而且成功之后,体内半点儿煞气不存,却是没有了《明王诀》纳煞气为己所用的妙处。
如果不是因为这,找家书院习练浩然之气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与燃灯佛宗一脉类似,儒家的书院颇有些有教无类的意思在其中。
心中想着,谢端阳驱御黑虎,跟随在真空老僧之后,凌空越过那些凡人的营帐,直直朝着山上飞去。
见他们有修为在身,那些大晋仙师供奉,以及身着僧衣的佛修,全然不拦。
这也是论法大会的规矩,除去斗法较量外,依旧延续了阐经说法的传统。
除去佛经义理外,也有关于修行碍难的讲解。
明州那些没有高明传承的散修,自是不会错过这等好事。
除非有要紧事,否则断然不会缺席。
可能那些筑基境界的“大修”随口说上一两句,都可能令他们醍醐灌顶,少走数年弯路。
如果金丹老祖兴致到了,亲自登台讲法,那就更是机缘了。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场各家庵寺庙观展示自身软实力的平台。
除去正常开山门收徒外,若是在论法大会上见到什么资质悟性出众的根苗,自然也不会错过。
而聚集了如此多的修士,来场交易会,互通有无,自然也是应有之义。
这对散修而言,同样是难得的良机。
因为种种原因,几千年下来,论法大会倒是越来越兴旺,超出原本划分地盘,分配修行资源的本意之外。
因此之故,山下的阵法也布置得颇为简陋,可以说除去最简单的阻隔凡人迷幻作用外再无其它。
以两人的修为,自是不会受其影响,一瞬便即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