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小耗子历险记 (4)(1 / 2)

伐p 言无咎 1575 字 2022-12-13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一个身材长挑的青年小校答应一声,往怀里揣了七八个窝盔,匆匆而去。石闵转对小耗子。“你们几个在我亲卫队中留几日,张艾回报后,再作去留。”

小耗子脆声声地应了。

随着大司空李农、义阳王石鉴的介入,局势对石闵越来越有利;鼓噪的军营安静下来,王泰回报宿卫军非常合作,孙威顺利接管了城防,孟准、王鸾未曾集结完部属,不知得到什么消息吓得溜进了宫中。

石闵招来苏彦,吩咐道:“不用埋伏了。你带人杀进宫。”说到这儿,他沉吟一阵,改口道:“。罢了,你去找周成,传我将令,命他为正将,你为副将,你们杀进宫中。告诉‘皇上’,你们是义阳王的部众,要拥戴义阳王登基。让他死个‘明白’。”

大晋永和五年十一月初二午后。

周成、苏彦率三千甲士杀进大赵皇宫;赵皇石遵、郑太后、张皇后、太子石衍、中书令孟准、左卫将军王鸾、上光禄大夫张斐俱被乱刀砍死。

一时间,邺城风雨飘摇,紧张不安的气息四处弥漫;无论是王公贵族或是依附他们的低级将士官吏俱俱惊恐,各谋出路,联成一个个团伙抱团互保。

就在这时,太尉张举首发倡议,请义阳王石鉴登基为帝,以便早定乱局。倡议一出,四方景从;乐平王石苞代表皇室后裔率先响应,石闵、李农紧随其后,代表禁军,拥戴石鉴为帝。各世家、军主不甘落后,纷纷表态支持。

石鉴称帝,可谓众望所归,大势所趋。

大晋永和五年十一月初五。

石鉴于琨华殿召开朝议,正式称帝。登基当日,石鉴大赦天下,封石闵为武德王、大将军。李农为大司空、并录尚书事。

大将军、大司马都是国家最高军事首脑,职位不相上下,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历朝以来,这两个职位不能同时并存。石鉴破例弄出两个最高军事长官,却未指定由谁总督中、外诸军事。这种做法不仅罕见,更是荒唐。

琨华殿上,石闵、李农并排而立,互相斜视一眼,旋即移开目光。

次日,新任中书令李松认为此举不妥,上疏禀奏说明,请石鉴明确总督中、外军事一职人选。石鉴欣然纳谏,当晚即宣石闵、李农入宫商议此事。

李农依旧住在西苑。这几日邺城人心惶惶,李农身边护卫不多,石闵不放心,认为大司空府不安全,将他留了下来。

接到诏令,两人沉默对视;稍倾。石闵先开口,道:“皇上有心了,欲图渔翁之利。”

李农嘿了一声,幽幽说道:“武德王知道便好。任他风大浪急,我们巍然不动就是了。”石闵颌首,点了五百护卫,两人结伴前往皇宫。

冬夜寒风冰冷刺骨,小耗子绷紧脸,瘦削的身子挺得笔直,紧紧跟在石闵战马之后。

邺城还未从惶恐中恢复过来;天刚入黑,大街小巷已少见人迹;偶尔有几个身影出现在视野,看到大兵马上慌慌张张躲了起来。无论是戚里的大宅豪门,还是枋里的矮门底户,尽皆静寂的如同没有人家一般,往日的歌舞喧闹似乎是梦中水花。

到了皇城金明门,宫门打开,一行人打着几盏灯笼迎出来,灯笼在风中飘摇不定,映得四周越发晦明黯淡;小耗子像宫内瞧去,只见里面的世界和外面一样,诺达的宫宇,看不到几点灯火;黑黝黝的长墙、高台,如同奇形怪状的妖物,蹲伏在黑暗中,似乎欲择人而噬。看得他心中一阵阵发渗。

石闵勒马摆手,队伍止住前进的步伐。李农犹豫着问道:“怎么啦。”

“心里有些发渗。”石闵道出了小耗子的感觉,随即冲迎上来的中年将军问道:“张才将军怎么在这儿?”

张才是殿中将军,隶属内卫,宫城守卫是宿卫军之责,两者有别。所以,石闵有此一问。

“末将见过武德王、大司马。才是来迎候乐平王的。”张才上来,对二人行礼解释。

说话间,从东边官署区过来一队人马,为首的正是乐平王石苞。

“武德王、大司马。你们倒先到了。”石苞骑坐战马之上,笑着招呼:“。走。我们一起进去见驾吧。”

李农呵呵笑着和石苞招呼,石闵唤过才从乐陵仓赶回的张艾,低低交代几句,随后和李农驱马入宫。

张艾带了一队人从后悄然离开,旋即湮灭在黑夜之中;小耗子看到这幕,心中一跳。难不成有什么事发生!不知不觉,他的手已经篡紧了刀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