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郎闿的发现(1 / 2)

伐p 言无咎 1781 字 2022-12-13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大晋永和七年二月二十二。

尚书台吏员一大早便在邺城四处奔走,传达太子冉智谕令,大魏文武臣公午时前赶至琨华殿朝议。

自去年八月北征以来,这是大魏第一次启用琨华殿,也是太子招集的第一次朝议,在襄国战败、冉闵下落不明、局势变幻莫测之际,太子这次的举动很有些意味。大魏朝臣如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接到谕令后即刻赶往皇城。

当然,对于知情者来说,这次朝会并没有值得期待的地方;两天前,新义军带来冉闵死讯,石青提议朝廷大举公祭之时,这次的朝议以及主要议题就被确定下来了。

郎闿便是知情者之一。洗漱之后,随便用了些食物,他迈出郎府,踽踽向皇城行去,一路之上,脑海里翻来覆去尽是昨晚太武殿的情形。

昨晚,郎闿、刘群、孙威、韦伯阳在太武殿外等了一个多时辰,最终还是见到了董皇后以及大将军董闰。

孙威和韦伯阳此来的目的很简单,是求朝廷安置的。眼下孙威手中没有一兵一卒,戍卫之责也被蒋干代替,堂堂戍卫将军成了无职无权的闲人,实在很尴尬,于是他来找董闰,要求回到悍民军中。韦伯阳原本没有正式官衔,他一直随侍其父御史大夫韦膄身边,帮着打理政事,韦膄殁于乱军之中,他没了随侍对象,于是来找董闰说项。

董皇后与董闰对孙威、韦伯阳颇有好感,不仅因为他们是冉闵嫡系,还因为时逢人心离散,两人勇于担当,这份忠义太过难得,特别是韦伯阳,不顾丧父之痛也要为朝廷出力,精白之心,殊为可贵。明白两人的意思之后,董皇后和董闰欣然应允,命孙威回悍民军,暂以将军之名行校尉之职,领一营三千人马;拔擢韦伯阳为中书令,日后随侍太子左右。

孙威、韦伯阳满意而去,郎闿和刘群被董皇后和大将军留了下来。两人向董皇后和董闰禀明朝中诸公对公祭所做的安排,听说公祭只需十日,大将军董闰如释重负,随即告诉二人:公祭之后,太子应即刻登基称帝。诸公当提前谋划,有所准备。

按照礼制,冉闵安葬之后,太子就该顺理成章地登基称帝。这事原本没有多议的必要。只是思及冉操喊出的“内乱”二字,郎闿恍然感到其中没有那么简单。可是,邺城有谁能呼风唤雨动摇国本?郎闿苦思一夜却不得其解。

经过冉闵一两年的整合,邺城文武互相牵制,政局渐趋平衡,无论是董大将军、蒋干、张温这等将帅,还是申钟、刘群、缪嵩等重臣,只可能离心离德,却不可能凭一己之力,颠覆国本。郎闿苦思一夜却不得其解。

思酌之间,郎闿由金明门进皇城,来到琨华殿前广场。此时未到午时,广场上到处都是等待朝会的官吏,大伙三五成群两两一伙聚在一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郎闿展目四顾,打算寻找知己之人叙话。眼光一扫之下,他发现广场上有两处地方特别异常。这两地聚集的官吏特别多,气氛与其他地方迥异,很有些亢奋,最奇怪地是,这两处被邺城官吏围在中心的人士他竟然不认识。

怪了?难道地方上又出了什么名士?郎闿大感诧异,打量着热闹圈子里的中心人物,一边向就近的踱了过去。

这个圈子中心是个年约五十的谦和文士,此人一言一行,带着世家子弟受礼仪熏陶的痕迹,只是还有些拘谨,实在没有杰出人士的风采。郎闿疑惑地拉过身边的官吏,问道:“这人是。”

官员谦恭地回道:“回禀大人,他是前太傅刘隗的嫡亲弟弟,幽州刺史刘准。”

原来是他呀郎闿恍然大悟。

刘准籍籍无名他不知道,刘隗的名号他却是知道的,既然刘准是幽州刺史,郎闿也就明白他身边为何围着这么多人了。幽州被鲜卑人占领,他这个有名无实的幽州刺史退屯渤海郡,正面对敌鲜卑大军。朝廷诸公对鲜卑人有些好奇,于是找上他问询。

“诸公放心。鲜卑人没什么好怕的。前次慕容恪、慕容评亲临渤海,刘某与新义军联手与共,他们还不是知难而退了”

人群中飘出的刘准话语正好印证了郎闿的想法,郎闿一笑,霍然忆起,如今刘准客居马颊河一带,算是在新义军庇护之下。暗自琢磨着,他来到另一个热闹的圈子外。

这个圈子的中心人物看上去像是个粗豪的武人,郎闿仔细打量,却在这人闪烁的目光里感觉到几分精明。

此人比刘准倒要强上几分,只是不知是谁?郎闿向身边人一打听,被人告知这是渤海太守逢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