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佞臣的用途(1 / 2)

伐p 言无咎 2428 字 2022-12-13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五月二十一清晨,石青在邺城东门送别郗超以及南下和谈专使刘群。

“刘大人,此行南下最重要的一点是快,尽早与大晋朝廷缔结和议,依靠建康朝廷制衡荆州桓温。”

建安驿外,石青、刘群离开和议使团队伍,在一行青青柳树下漫步而行,随意叙话。石青刚从宫中出来,他和麻秋就降晋称王、诸葛攸豫州之败以及未来的形势做了大半夜的畅谈,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石某和麻督议定,欲请大晋朝廷赐封麻督‘民王’之号。嗯,不错,这个赐号确是浅显直白了些,但事不在其表而再其里,石某以为这个赐号不错。”

石青瞥了一眼惊愕的刘群,娓娓而谈。刘群点点头,示意记住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传国玉玺敬献一事。这件事其实是桩买卖,可以另外商谈,石某所求者,不过是越多越好的布帛、粮食而已,其他并不在意,刘大人需要在这方面留心。石某对和议条款要求不多,唯有一点就是,无论如何三五年内大晋军队、政令不能在中原畅通无阻,中原需要时间,石某需要时间,刘大人切切留意!”

“刘群明白。”刘群躬身长揖,随即招呼和议队伍辞别石青,翩然南下。

一夜没睡,石青没有一点疲惫之感,荆州军的出现仿佛点燃了与慕容氏罢战后渐趋熄灭的斗志,让他处于极大的亢奋之中。“三娃子!即刻传杨群、赵韶、赵诲去西苑见我,然后传令亲卫骑,收拾行装,备妥七日粮草,随石某去豫州走一遭。”

荆州军在豫州出现,让石青不敢有丝毫大意;另外,关中密使向石青转诉了王猛征募胡人出关的用意,石青对此很是赞同,所以,他想往豫州走一趟,解决大晋荆州军的威胁并把关中河西的胡人士卒安置下来。

谁知道石青刚回西苑坐定,豫州新的通传报到了邺城。

这份通传是诸葛攸从堵阳报来的。诸葛攸在通传里先是请罪,言道自己轻敌冒进,因大意导致大败,罪不容诛,然后道出了敌军的动向,说宛城之战过后,上官恩等敌军没在原地驻守,而是匆忙南下,据守新野、樊城、邓县三城。诸葛攸道,也许对手听闻王朗后军正全面攻略豫州,自知实力相差太远,所以不敢轻锊其锋。通传末尾,诸葛攸道出了自己的判断:环顾宛城,能予乐弘、上官恩臂助者,必是荆州桓温。然,对手不能以力凌之,只能曲意谋划,设伏偷袭,且大胜而不敢留守,实因事发仓促,力有未逮,先前无备耳。

看罢通传,石青打消了去豫州的主意。荆州军北上是临时起意救援乐弘、上官恩之举,短时间内可能不会给豫州带来威胁。这样的话,从建康朝廷入手制衡桓温也许更有效。

拿定主意,石青吩咐亲卫:“请杨群大人进来说话。”

杨群在青兖任太守期间,勤恳谨慎,辖治有方,石青很是满意,这次青兖人士大规模进入邺城,他让杨群也跟着来,目的自然是为了提拔。

半年的太守生涯过去了,杨群一改昔日落魄模样,神色间恢复了许多自信。进了营房,他从容对石青施礼道:“征北大将军,杨群来了。”

“杨大人请坐。”

石青请杨群就座,他自己却在营房内来回踱步,随意地问道:“不知杨大人对青兖施行的胡人抬籍一事怎么看?”

“杨群窃以为胡人抬籍实乃长治久安之良谋。”

杨群先给出一个肯定的结论,然后斟酌着解说道:“自汉以来,胡人开始内迁中原,历经汉、魏、晋数代,内迁数目已达数百万之众。内迁胡人是为了充实边塞,避免胡人在塞外骚乱扰边,原本是个好计。然则,中原朝廷历朝历代看重胡人之勇武剽悍,喜用其为卒为伍,却忽视了胡人乃野蛮之人,不受忠义靡勒,没对其予以王化。国力强盛之时,中原朝廷自然不在意这些胡人,然则一旦国力衰弱,变乱迭起之际,未曾驯服的胡人便容易成为大患。八王之乱后,中原之所以沦落如斯,根本因由便是如此。”

“好。不错,杨大人见地透彻。”石青扬声大赞。

杨群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大将军借抬籍之名,对胡人施以王化,以礼仪羁绊之,去其粗俗野蛮。一旦时日长久,胡人便只能为我中原汉家之鹰犬,再不可能成反目之虎狼。抬籍之根本,就在于此。”

“杨大人之言深得我心。这件事交给杨大人,石某很是放心。”

石青来到杨群席塌前站定,俯首注目杨群道:“石某有意将关中一部分胡人迁至豫州施予王化,并在其中推行抬籍之策。这件事说来容易,若想安稳妥当,不出纰漏,却大为不易,不知杨大人可否帮石某分忧?”

杨群起身一揖道:“杨群驽钝,大将军但有所命,唯尽心竭力耳。”

“能尽心竭力足矣。”

石青点点头,缓缓交代道:“王朗来报,关中军进入豫州以来畅通无阻,许昌、谯郡、汝南等地闻风而降,眼下豫州全境已归入邺城下辖。石某有意以王朗为豫州将军,驻守宛城,防御大晋荆州军。王朗将军麾下有徐磋、白犊等部胡人近两万,诸葛攸麾下还有毛受部千余胡人。石某意欲以防御荆州军之名,命令关中各部胡人分别驻守许昌、悬瓠城、淮北、宛城等地。待秋后农闲时,令豫州各部胡人家眷部落从河西南迁豫州定居,弃游牧渔猎之习,学耕种植桑之道,治汉家礼仪经学,推行青兖抬籍之策。这便是汝——豫州新任刺史杨大人之职责。”

杨群愕然一愣,随即有些惶恐。在青兖推行抬籍之策比较容易,因为青兖胡人早被石青肢解的支离破碎,没有半点反抗之力。可在豫州就有些难了,关中胡人尚未受到严厉靡勒,而且数目如此众多,一旦做起乱来,可不是文职刺史能够应付的。

杨群的为难神色石青尽收眼底,当下开口点拨道:“杨大人勿须顾虑太多,在豫州推行抬籍之策,一手需要硬一手还需要软。硬的一手由王朗将军以军令靡勒,若有人胆敢抵触,石某不吝于杀一儆百;软的一手就是大人的职责,对于心向汉礼的,杨大人可予以鼓励,对于懵懂不知的,杨大人可点明汉礼的尊荣加以引导,对于抵触的,悄悄报于王朗将军即刻。”

杨群幡然醒悟,欣然道:“杨群明白了,有大将军和王朗将军依助,杨群定会将抬籍之策在豫州推行下去。”

“抬籍之策若在豫州推行的好,以后可以邀请关中、河西等地胡酋前去参观,以便在中原各地予以推广。杨大人切切当心。”

石青密密叮嘱了一阵,然后送杨群出去,站在营房门外交代道:“杨大人准备准备,尽快赶往豫州去吧,石某会通知王朗将军将豫州政务予以转交,大人任命刺史的正式文诰过段时间再行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