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接风宴上的变故(1 / 2)

伐p 言无咎 2401 字 2022-12-13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永和七年十二月十八,民王府敬献传国玉玺使团离开邺城,踏上南下羊市的行程,准备同大晋扬州刺史殷浩完成玉玺和粮粟的交割。

民王府对此行极为重视,不仅指令征北大将军石青为敬献使,还安排了两个副使——政务院主管郎闿、刑曹从事郗愔。鉴于石青希望加快行程,尽早完成交割,使团队伍不大,只有两百名精骑作为护玺仪仗,不过民王府给两百精骑配备了一百零八面旌旗,以至于队伍虽小,气势却不小,旌旗铺展,;猎猎作响,很是威风。民王麻秋亲自送到邺城郊外,在浊漳水北岸即兴贺词,恭贺传国玉玺历经劫难终于重归天子掌握,并祝大晋朝廷由此中兴绵延万世。

一番仪式下来天将近午,石青率队南下,当天仅赶出五六十里路程,晚上在安阳驿歇脚。从第二天起,石青开始催促使团人马尽快赶路,不得无故耽搁,如此以来,南下速度快了许多,十天时间赶出一千五百多里,在永和七年最后一天到达悬瓠城。

悬瓠城的守将是原陆战营军司马张凡。

诸葛攸宛城败于桓冲之后,被石青调进关中担任秦州将军,防范梁州司马勋。陆战营在宛城之败中损失惨重,石青干脆予以解散,将原陆战营老卒充实到新编民军中任职。张凡因夜袭官渡旱寨的功劳被提拨为悬瓠城守将,乃是归属豫州将军王朗麾下的副将。

汝南周氏家主周勃被石青提拨为汝南太守兼悬瓠城墟集主事,为了尽快恢复元气。中原需要一个稳定的商贸交易墟集,鉴于此,石青很大度地原谅了周方,还给周勃加了个汝南太守的职位。

汝南周氏对石青非常感激,敬献使团的到来,让感激有了表达的机会,这一天周勃早早渡过汝水迎出三十里,并将汝南郡豪杰郡望和悬瓠城各大商家尽皆邀集到府上为石青举行盛大的接风晚宴。

“周太守太过客气了。”望着熙熙攘攘的宾客和流水价上来的各色菜肴,石青淡淡地说。他内心里很反感这种铺张浪费,恨不得向周勃索要这顿宴席的花费换取些粮粟运到枋头、乐陵等地赈济贫民;但表面上他没有流露太多不悦,悬瓠城和汝南人士和邺城的关系很脆弱,当前当以安抚为主。

周勃没看出石青真正的心思,只以为对方矜持,当下谦逊地笑了笑,道:“大将军乃当世英雄,地方乡党渴欲一见久矣,难得有此良机自然要欢庆一番。可巧的是,明日还是正旦佳节,汝南父老有福了,之前实没想到竟能与大将军同渡佳节。”

伸手不打笑脸人,周勃谦恭有礼,石青更不好意思发作。当下举杯一迎道:“周太守有心,石某心领了。请——”

饮了五六杯酒后,石青搁下酒盏,准备和周勃谈谈边墟之事,这时张凡匆匆从外进来禀报道:“大将军。值守士卒来报,国丈褚衰在东城外喊关,说是有朝廷给大将军的诏谕。大将军以为该当如何处置?”

“哦,褚国丈?”眼光一闪,石青即刻令道:“快开城门请褚国丈进城,石某借花献佛,就以周太守的宴席为国丈洗尘。”

“是!”张凡应了一声急匆匆去了。

没过多久,张凡领着一支二三十人的队伍来到周府。队伍中除了褚衰着文士袍服,其余尽皆披甲佩刀,不用说都是亲随护卫了。

石青率郎闿、郗愔、周勃早早迎到府外,眼光在褚衰身上稍一流连,石青上前拜揖道:“徐州一别,转眼两年有余,褚国丈身子越发康健了。”

褚衰满面红光,虽少了些大将军的杀伐之气,却多了些富贵安逸。他冲石青摆摆手,带着些戏谑说道:“石小哥勿须安慰。两年间小哥在中原建下赫赫功业,老夫却只在田舍间流连,当真是老了。”

“褚国丈说笑了。”石青寒暄两句,随后将郎闿、周勃等宾客一一介绍给褚衰。

褚国丈亲临让周勃又是一番惊喜,连忙命令仆佣再整杯盏,重开筵席。待众宾重新坐定下来,石青问道:“褚国丈年高德劭,岂能轻易南北奔波,朝廷若有事差遣石青,驿传一纸公文即刻,何须劳动褚国丈。”

褚衰虽然是当今皇上的外公,其实年龄并不是很老,不过五十出头,石青“年高德劭”这个词用得实在勉强。郗愔暗自腹谤:这厮长得一副武人粗鲁模样,没曾想心思竟是如此玲珑,若不知道这厮底细,大半就会其表面蒙骗。

思忖着,郗愔看向褚衰。褚衰携诏谕而来,多半是出于荀羡的谋划。

褚衰呵呵一笑,对石青说道:“说来好笑,此次老夫之所以北上,实是因为皇上诏谕有些为难之处,其他人北上宣诏,石小哥未必会理会,老夫自忖和石小哥有些交情,这便毛遂自荐来了。”

“嗯~~~~”石青稍一愣怔,旋即有些警惕,试探着问道:“皇上到底是何意思?又怎地会让人为难呢?”

“邺城归附,石小哥居功甚伟,说是朝廷一统四海之首功之臣亦不为过。皇上虽然年幼,也知道石小哥乃社稷之柱石,天下少有之英雄,渴慕之情由来已久。前段时间,皇上听人言及石小哥怒诛段龛,奇袭襄国,彻底覆亡石氏伪朝之事迹,兴致大起,定要见石小哥一面,并明发诏谕,谕令石小哥借敬献传国玉玺之机前往建康见驾”

说到这里,褚衰瞥了一眼,无奈地苦笑道:“当时朝中诸君尽皆谏劝皇上,言道邺城新附,人心未定,民王、石小哥等未必敢来建康,强行召见不合事宜。然皇上使出小性,言道石小哥为社稷一统计宁可放弃王位尊荣,实乃天下一等一的忠良,岂有心生忌惮不敢南下之理?执意要下诏谕令石小哥进朝相见。呵呵,朝中其他臣公不知石小哥性情,不敢北上宣诏。倒是老夫当年和石小哥在徐州见过一面,知道石小哥是难得的忠贞之士,故此解下诏命,北来敦请。哈哈哈不知石小哥可否卖老夫一个颜面。”

褚衰娓娓叙说,不时发出两声轻笑,似乎在说一件极有趣之事,石青听在耳中,却是心潮翻滚,阴翳密布,几经按捺才压下起身离席而去的冲动。

邺城和大晋朝廷眼下不能翻脸。否则数十万人的生命就要被饥饿吞噬。可是自己能南下建康吗?既然自己回到这个时代,就必须担负起份内的使命;轻率地前往建康危险不言而喻,若是有个万一,日后谁能阻止燕国南下?谁能阻止中原分裂、阻止汉家尚要延续两百年之久的涂炭命运?

尽管暗地里是疾风骤雨电闪雷鸣,表面上石青却面沉如水,没露声色。周勃和一众汝南豪强不知底细,听闻褚衰言语之后,以为有了趋炎附和的机会,尽皆扬声赞道:“征北大将军之忠贞贤良中原士民深知,朝廷诸公真是可笑,远在千里之外妄发议论,实在令人失望。好在皇上和国丈心思清明,能够识辨忠奸。否则,真要让那帮无知之徒坏了大事。”

郗愔朗声一笑,离座起身,肃然对褚衰说道:“汝南父老说得有理,石大将军不计虚名荣辱,一心只为朝廷计,只为江山社稷计,中原士人家喻户晓。江东诸公没有见过石大将军,但凭私下揣测,着实不公。好在皇上此番见诏的及时,依石大将军之忠贞,必会应诏而去,只要石大将军现身江东,风言风语自然就消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