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死亡时间(2 / 2)

法医恐怖事件 黑瞳叔 1865 字 3个月前

我又看到原本贴满各种奖状、画纸的房间变成了血迹斑斑,整齐摆放的东西被打碎了一地。

蓝色火焰慢慢的消散,我看到一个奇异恐怖的景象。

在那间房间下面是一片骨海,随处可见的骨头填充着地面。好似下面不是土凝聚出来,而是骨头凝聚出来的一般。

时不时的还会有几具完整的骨骼出现在我眼中,而这些骨骼却都是白花花的人骨。

在那座骨山上我看到一块巨大的石头。

石头上布满了青苔,却是又有四个鲜血淋淋的大字无法被青苔遮盖。

那四个血红的大字引入了我的眼帘之中。

“早登彼岸。”

我猛然惊醒,从床上坐起身来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你怎么了?”让我错愕的是赵继佑竟然坐在一旁的凳子上茫然的看着我。

我回过神来吐出几口气摇头说:“没事儿。”

赵继佑奇怪的看了我一眼不过也没有说什么,静静的坐在椅子上心平气和的闭上了双眼。

我拿起一旁的手机看了一眼时间,发现已经到了早上的七点钟。

赵继佑习惯早起闭目养神,而我没有太多的讲究。被噩梦惊醒之后就变得不怎么困了,摇晃着脑袋我起身穿好衣服到衞生间里开始洗漱。

等我洗漱完之后房间的门被敲响,打开门站在门外的是江冰。江冰早已穿戴整齐,我和赵继佑整理好衣服就跟着江冰一同走出了宾馆。

在楼下的早餐摊上随意的吃了几口之后,我们三便是朝着他们县城的警局赶去。

文荣给我们找的宾馆局里警局很近,穿过一条街便就到了警局的门口。

我们三毕竟是外来客,在进入警局之前还特地给文荣打了个电话让他出来接我们。文荣的速度很快,在刚刚挂断电话没多久我们就看见文荣从警局裏面跑了出来。

他将我们三引入了警局内还特地召集了他们刑警队的队员开了个会,无非不是说一些让警员配合我们工作的事情。

会议之后我们三没有墨迹,直接引入了正题,我要求让他们县里的法医带我去殡仪馆重新对四名死者的身体进行尸检。而江冰和赵继佑则是留在警局内查看四名死者生前的资料。

带我去殡仪馆的是他们县里唯一的一名法医常格。

常格四十多岁的年纪,身材有些发胖,不恰的是他的个子还不是很高,远远的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肉墩子一般。

常格满是肥肉的脸上时刻露出一副笑容,只是他笑起来的时候却根本看不到他的一双眼睛。

他对我比较好奇,在他眼里从上面下来的应该都是专家。既然是专家的话他可能有点儿不明白我年纪轻轻是怎么当上法医学专家的。

对于这个我心裏也清楚,但是却没有解释。

我们俩一路谈着关于四名死者的尸检报告,从常格口中我得知的答案和我昨晚看的相差无几,四名死者身上并没有其余的伤口,可以确定是煤气中毒死亡。

唯一让我不解的就是四名死者的死亡时间。

如果文荣所说的是错误的,四名死者在死亡后没有再次出现那就说明这起案子已经没有继续查下去的必要,直接可以结案。

但是在死亡时间这一块上如果有出入那就还需要重新查起。

到了殡仪馆常格带着我填了几样表格后就一同来到了停尸房,我们再一次的将存放四名死者尸体的尸柜拉开。

我和常格一起将四名死者的尸体放到四台解剖台上,常格拿出尸检报告递给我说:“这是先前的尸检报告,对着这上面的内容进行尸检应该比较容易点儿。”

我接过报告轻轻翻看着问:“四名死者的死亡时间是7月20号的晚上11点钟左右,尸检是什么时候做的?”

“21号的早晨八点钟。”说到这裏常格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满是肉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尴尬的笑容:“去现场的时候我亲自去的,现场鉴定死者系是自杀,所以我们就没准备对尸体进行尸检。到了第二天早晨文队说死亡时间不合理,那个时候我才重新进行的尸检。”

我点头表示理解,轻轻翻阅着尸检报告。

尸检报告上写的很详细,四名死者身上的尸斑、尸僵基本都吻合。

可以说能够确定死亡时间在7月20号的11点左右。

常格的尸检报告写的不是很详细,而且还有许多地方都明显的有着忽略。这种情况是我预料之中的,毕竟先前四名死者是自杀的背景。

幸好的是这些东西并不影响我重新对尸体做尸检。

重新判断死者的死亡时间就必须要从尸斑和尸僵中下手。

按照常格的尸检报告来看死者的死亡时间能够确定为是7月20号。当然,其中如果有这差错的话也不过是几个小时的差距。

而现在是7月24日,时隔接近4天的时间,尸斑已经到了侵润期,很难判断出死者的具体死亡时间。

我参考着常格的尸检报告一步一步的对四名死者的身体仔细的进行排查。四名死者之中两名男性死者身上的尸斑已经停止了扩散,甚至已经停止再度生出新的尸斑。

我用解剖刀将他们尸首上的尸斑轻轻划开,发现裏面的组织已经呈现了深紫色,血液也早已停止了流出。

将这些记在了心底,我回头看一眼常格想看看他那边的进展怎么样。

常格负责对那两具女尸重新尸检,在我回头的时候却看到常格全神贯注的盯着一具女尸的脚步。

我皱着眉头不了解他在干什么,慢慢的走过去问他发现了什么。

常格抬起头眯着一双眼说:“这具尸体的腿部发现了一点儿灼伤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