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奥匈帝国,奥匈帝国并不算德意志国家,只有奥地利是德意志的一部分,波西米亚也就是捷克斯洛伐克勉强也可以计算在内,毕竟德意志往上溯源就是神圣罗马帝国,而波西米亚也是帝国的一部分。
毕竟东非在地中海可是一点话语权都没有,而地中海对东非的重要性其实仅次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在大西洋之上。
而现在衰弱的奥匈帝国实际上是普鲁士希望看到的,只不过现在普鲁士人乐见其成,恐怕等到奥匈帝国这个徒有其表的强大帝国被掀起最后的遮羞布就笑不出来了,前世如果奥匈帝国稍微强大一点,德国就有极大可能不会输掉战争,没有经历过整个的奥匈帝国连三分之一的实力都发挥不出,被一个刚刚独立不久的塞尔维亚所羞辱。
而且大部分不是沙俄那种很难开发的寒带土地,如果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开发出来,所呈现出来的潜力是惊人的。
而地中海地区沿岸那真是卧虎藏龙,东非想要在当地获得影响力和维护经济利益的最主要手段就是扶持奥匈帝国,现在奥匈帝国在地中海的影响力仅在英法之下,在东地中海更是仅在英国之一。
即便这样波西米亚人也只能算半德意志化的地区,而且现在奥匈帝国里匈牙利已经和奥地利平起平坐,所以奥匈帝国怎么说也不属于德意志国家范畴,如果是当年奥地利帝国,那也能勉强凑合。
当然,最主要的是东非的纯德意志移民占到三分一左右,非德意志移民又接受了比较彻底的德意志化,所以一些小问题完全可以忽视。
不过在恩斯特的加强下,如今奥匈帝国的状况比历史同期好上了不止一点半点,不过即便得到威尼斯的奥匈帝国,恩斯特也并不看好这个国家的未来。
而之所以东非对奥匈帝国进行扶持,那自然是为了未来能更好的接管奥匈帝国在全世界,主要是欧洲地区的政治资产。
尤其是在非洲,达累斯萨拉姆市就已经是最繁华的城市,超过了埃及的开罗,已经成为非洲地区的经济中心。
“东非和德国都是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如果我们两国能够在经济领域联手,那自然是皆大欢喜的事,也能够推动德意志在全球的影响力。”
毕竟现在德国首要目的还是为了本国工商业开辟市场和原材料产地,从而进一步助推国力提升,这也是卡普利维“新路线”的重要施政方针。
对于卡普利维的恭维,恩斯特谈不上兴趣,还是谈一些比较实在的利益为好。
当然,这一点也不可责怪德国人短视,恐怕连哈布斯堡都想不到自己“强大”的国家如此不堪一击。
而这仅仅是东非沿海,根据使馆工作人员的情报和对东非的分析,东非还有内罗毕,姆贝亚,哈拉雷等等内陆经济较发达的城市。
或许东非政府想继续“充当国际社会的小透明”,但是东非外海上繁忙的商业船队和印度洋沿岸发达的城市经济是骗不了人的。
毕竟德国本身在非洲也有块殖民地,也就是喀麦隆,毫不客气的说喀麦隆的经济状况相当差,至今德国政府都在往里面添钱,至于收回成本恐怕遥遥无期。
有了喀麦隆作为对比,德国自然就知道东非的不俗,毕竟撒哈拉以南非洲其实各个地区大同小异,喀麦隆完全可以看做东非的缩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