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尔斯德说了一大堆,其实并不是很复杂,简单点说可以将东非的高原地形看做远东帝国的平原,国土中间的几大高原实际上都是相连的,而东非就是借助这些相连地区的河流分支,把几条大河连接起来。
就好比远东帝国的京杭大运河,其经过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穿插一些小地形。
而被亚尔斯德重点提到的几个高原,可以看做江苏省,江苏省北部是华北平原,南部则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两者之间实际上没有清晰的分界。
当然,东非大运河,听着名字和远东京杭大运河很像,但两者实际上完全不同。
毕竟京杭大运河有明显的单一水道,长达上千公里,而东非显然没有这样的地理条件。
对此亚尔斯德也有说明:“东非大运河不是单独的河道,而是通过大大小小几十条运河,通过连接这几条河流的支流,从而间接形成一条覆盖整个东非中间国土的内陆航运网络。”
东非的主要河流,可以说各流各的,赞比西河往东注入印度洋,刚果河往西注入大西洋,尼罗河则往北注入地中海,整体河网呈散射状。
所以想把这些河流的主干道连接在一起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是这些河流除了主干以外还有成千上万的支流。
而东非大运河就是借助这些支流,来达成东非内陆通江达海的目的,压缩内陆运输成本。
“根据我们的测算,东非大运河实际长度可能达到一千七百到两千三百公里左右,具体数值还要看采取的方案。”
“因为东非大运河计划实际上是由几十个小运河方案共同构成,这些小运河方案中必然会做出部分取舍,导致数据变动。”
东非大运河计划实际上更贴切的说,应该是东非运河网络计划,东非的水利专家们也制订了许多替代方案,最终采取哪些方案,也看具体的施工情况。
对于水利部门的这种大胆构想,让恩斯特感觉眼前一亮,自己手下还是有能人的。
东非内河航运问题一直是一个心病,但是东非大运河计划巧妙的利用河流支流作为支撑点,既然主干道不能相通,那就把其支流连接在一起,这其实是一种迂回战术。
虽然支流在河道,水量上比干流差一点,但是能实现内陆水运网络的互联互通那就已经是东非福分了。
走不了太大的船只,小船也是能接受的,毕竟即便是小船,其成本也比公路和铁路要低的多,如果不考虑时间成本个一些特定因素,水运必是优先选项。
“很好,这个计划整体上没有什么纰漏,不过你们也要多到实地考察一番,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今年七月份之前汇总,到时候向我汇报。”恩斯特对着亚尔斯德说道。
对于十分同意这份计划,恩斯特还是选择稳妥为主,毕竟这份计划光是牵扯到的规模较大的支河流就多达上百条,对东非国土中间地带的生态问题有着巨大影响。
当然,生态问题实际上并不是恩斯特主要关心的,按照这个逻辑,其他国家都不应该修建运河。
19世纪到20世纪,实际上正是一个各国运河修建的高峰期,尤其是英,美,德,法等列强,也没看到前世他们修建的运河对生态造成太大的影响。
当然,对于一些可能因为运河修建而消失的物种,恩斯特只能说抱歉了,毕竟东非政府完全“以人为本”,经济发展上去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