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按我的规矩来(2 / 2)

风起2005 贪杯的饺子 1978 字 2个月前

而尤里·米尔纳也借此登堂入室,成为了鹅毛国商界的名人。

2005年尤里和搭档格里戈里又成立了一家新的投资公司,并将公司命名为Digital Sky Teologies(数码天空科技)。

这就是马凉前世大名鼎鼎的风投公司DST。

一个在未来几年内便成为全世界创投圈都闻名,却又对普通人秘而不宣的顶级风投基金。

DST的背景十分特殊,一向被盛传为神密的权力掮客。

因为其背靠着鹅毛国钢铁亿万富翁、世界第三富豪——阿里舍尔·乌斯马诺夫。

由此可见,DST的资金来源是多么的豪横,甚至通了天。

这也造就了DST财大气粗的投资尿性,非独角兽企业不投,估值十亿美金以下不投,只投已经在赛道胜出的头部企业。

并且可以接受创始人和核心员工提前套现,私下收购他们的股份。

最豪横的地方就是,DST甚至能对一家企业投上十几亿美金,都不需要为自己争取一个董事会的投票席位。

就是这样一家牛叉上了天的风投机构,在接下来十几年内投遍了全球互联网巨头。

多年后就有大佬评说,DST能够调动全世界所有的互联网公司。

因为DST投资的企业包括Facebook、Twitter、Airbnb、p、Spotify、阿里巴巴、字节跳动、京东、快手、小米和美团等各国的互联网巨头。

仅Facebook一笔投资,就为他们带来了约10亿美元的回报。

之所以能投得这么多巨头,与DST的投资策略不无关系,其最与众不同的是给予创始人自由,不干涉公司事务,不要董事会席位。

DST另一策略则是全球化,一个赛道多投,在全世界范围内投。

错过了Uber?

不慌,人家还可以投滴滴跟Ola。

同一个赛道的类似项目,只要是不同国度跑出来的赢家,DST就绝不会错过,玩这招通投人家可是高手。

DST这种暴发户式的投资方式,一度被无数人认为是非常荒谬的做法。

创投圈纷纷暗笑尤里·米尔纳是地主家的傻儿子——人傻钱多。

可后来大家才发现,沙雕的竟是自己。人家DST真正牛的地方恰恰就在于此。

DST的这套暴力投资的哲学,一般的投资人根本就学不来,也玩不了。

亏钱不怕,再贵也投得起,主打的就是一个“我全都要”。

就像是马凉前世,DST就把Facebook和Twitter全投了一遍,压根不慌哪一家会提前倒下。

不怕亏钱,那谁还玩得过他。

虽然这会儿才2008年,但DST已经蓄势待发,把目光头像了阿美利加。

尤里的打算和马凉差不多,想趁着次贷危机抄底米国硅谷。

这次蔓延至全球的经济危机使得大部分投资机构都资金紧张,投钱也是畏畏缩缩。

而DST却不同,刚刚完成募资的他们正是最豪横的时候。

第一次出手,尤里·米尔纳就把目光投向了米国的社交赛道,盯上了Facebook和Twitter。

“尤里,你确定要这么干吗?”搭档格里戈里担心地问道。

尤里·米尔纳很是自信地点了点头:“十分确定,不管这两个网站谁会成为社交赛道的王者,反正我全都要。

要实在不行,大不了最后让这两家公司合并就好了。”

手握重资,尤里的内心从未有过今天这般强的底气,再骚的操作他都可以玩的出来。

“好吧,钱是你搞来的,你说了算。”格里戈里虽觉得不妥,最终也只能无奈地同意了。

而远在华夏的马凉,还在细心交代詹妮弗要盯着推特四巨头呢。

“你告诉杰克、伊万他们,融资不用着急,再发育一段时间才更有谈判的资本。

下一轮融资,融资额度已经不是三亿美金了,咱们直接朝着五个亿努力,估值报到五十亿美金,绝对没有大问题的。”

不是马凉太过膨胀,而是瞅见Twitter如今的形势一片大好,才临时改了B轮融资的目标。

因为他还有几个杀招没放出来呢,所以很有信心敢这么喊。

“五亿美金?BOSS,我没有听错吧?”詹妮弗闻言,直接惊呼了出来。

马凉无比肯定地回应道:“没错,你就按我说的告诉推特公司。

如果他们非要提前开启融资窗口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切都必须照着我的规矩来。

TwitterB轮融资为五亿美金,出让10%的股份。

而且持股5%以下的股东不得谋求董事会席位,即便是5%以上的股东,进入董事会后也必须放弃一票否决权。

就这么定了,没得商量。”

Twitter的逆天改命计划的最后一环还没有完全扣上呢,他才不想董事会蹦出那么多阿猫阿狗过来搅和。

尤其是自己投资的那些游戏公司,接下来要和Twitter进行并购换股,这件事更是必须牢牢掌握在他手里才行。

不然的话,他马大老板费了那么多心思弄出的逆天改命计划却搞不到小钱钱,还玩个毛线啊。

“OK,您才是BOSS,您说了算.”詹妮弗乖乖听话答应了。

这会儿她根本不想有任何异议,甚至还巴不得马凉能更逆天一些呢。

因为那样一来,她自身的利益也会跟着水涨船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