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火光(1 / 2)

负春风 苏静初 1775 字 1个月前

扑面而来的血腥,苏言只是怔怔的,安静地站在原地,任由那片嫣红染上了衣襟。看着跟前的陈瑾面目模糊地倒下,视线似是要被刺得疼痛。

直到她落在了那个熟悉温暖的怀抱,纷乱的思绪回笼,这才慢慢地回过神来。

苏言只觉手脚的冰冷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说不出的一丝一缕的暖意。她抬起头,君于远的俊颜近在咫尺,正用宽袖一点点地帮自己拭去脸颊上的血迹。

墨黑的双眼,含着淡淡的温柔。

她稳了稳心神,呢喃道:“皇上,苏言无碍的。”

这样怨恨的目光,这样决然地在眼前了断,并非第一次……

要辅助君于远成就霸业,就必须要铲除异己,就必须要有所牺牲。

此事在许多年前,苏言就已经彻底明白。

君于远不语,只是固执地抬起明黄的衣袖,将她艳丽的面容上沾上的点点晕红擦了个干净。

而后,神色一冷,搂着苏言,他灌入真气扬声道:“御前侍衞陈瑾叛主,此刻畏罪自尽。皇城告急,内应已死,先前种种朕一概不予追究!”

“叛军被‘天雷’所袭,溃不成军!御林军听令——”

“叛军不自量力,围城逼宫,不过是螳臂当车。我御林军兵士定要将他们杀个片甲不留!待叛军被一一绞杀,事后朕一定论功行赏!”

此番话一出,御林侍衞个个摩拳擦掌。男儿本色,谁不愿同仇敌忾,将敌人若落水狗般狠狠打出去?谁不愿加官厚禄,光宗耀祖?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原先略略失利的众人当下振奋精神,士气高涨,恨不得立刻杀出一条血路来!

苏言的脸颊贴着君于远柔软却微凉的锦袍,心下轻轻叹息。

在皇城中四周秘密埋下“天雷”,又借留守的御林军将叛军引致西门与北门之间。

想必两门沦陷得如此轻易,也是他暗中授意。

为的,竟是让这两千不足的御林军为饵,令叛军深入宫城,引至预定的陷阱之中。

好一招虚虚实实,瓮中捉鳖!

只是,君于远早已晓得陈瑾的所作所为,这才将计就计,借此清除掉他一手扶植的部下?

若是如此,她苏言又何曾不是另一个诱饵?

御林军手执刀剑,奋勇地在前方开路。

叛军因为“天雷”地连续轰炸,被分散开来。一下子群龙无首,犹若无头苍蝇那般,在深宫中抱头乱窜。

零零散散的兵士遇上数千御林军,只有被宰的份。一时间,前方沐浴在一阵腥风血雨之中。

君于远携着苏言被簇拥在正中,施施然地往东面走去。

后者提着一颗惊惧的心,一路匆忙策马而来。又被陈瑾所伤,如今一松,不禁浑身发软,脚步虚浮,需得被君于远托着手臂前行。

有些疑惑憋在心裏,骨鲠在喉,苏言犹豫半晌,终究问出了口:“皇上早知陈瑾叛主,这才布下此局?”

君于远侧头看向她,眸光闪动,眉宇间隐含着一分惋惜:“那日言儿与先生离宫,却被刺客连番追杀,朕不得不怀疑陈瑾。只是他跟随朕多年,忠心不二,并无叛主之兆。这一局,不过是为了试探。”

听罢,苏言暗自心惊。若果陈瑾真是叛军内应,君于远岂不是要落于劣势?

似是看出她的担忧,他抿唇又解释道:“御林军中内应已被李唐斩于刀下,又适逢救起了芝兰殿那个通风报信的小太监。陈瑾蓄意谋害言儿,死罪难逃。”

“他是条汉子,只是被仇恨蒙蔽了双目。朕不愿陈瑾死得窝囊,被人压在午门斩首,便给了他这么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说到这裏,君于远话语一顿,轻轻的叹息自唇间溢出:“若果陈瑾叛主投靠谢昊,那么朕便命人将他斩杀。若他誓死守住皇城,朕不会下手,却断不会让陈瑾苟活。”

他目光褶褶,神色冷凝:“朕是君,他是臣。即便爵位再高,手中权力再大,也不过是朕的赏赐,却不该忘了作为臣子该当的责任。一个自作主张,罔顾圣意的奴才,又何故还留在世上?”

陈瑾最后便是明白了这一点,才会在他跟前自行了断。

口口声声宣称忠于明国新帝,到头来仍是暗中忤逆,视君于远为无物。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内应已斩,御林军中必然需要这么一个人的牺牲来增强士气。

陈瑾自知他的所作所为即使万死也难辞其咎,何不顺了君于远的意,成全了大局?

苏言明了,方才的局面,陈瑾该死,且不得不死。

不然,以御林军为诱饵,引叛军入宫,这样的计谋若被众人知晓,只会令他们对帝王心寒。

必须有一个人来承担这一切,而最好的人选,莫过于带领御林军前往南门,又位居三品的御前侍衞陈瑾。

这场深思熟虑的一局,始终需要一个替罪羔羊来承担。

陈瑾追随君于远多年,略略思索便明白了事情的前后。

他对帝王的忠诚,终究是凌驾于私仇,这才选择了一条身败名裂的不归路。

苏言低低地轻叹一声,不知是为了这位忠君爱国的御前侍衞,还是君于远采用了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布局。

“天雷”制作不易,数量有限,若无法一击即中,恐怕区区三千御林军,根本无法跟谢昊带领的叛军抗衡。

一路畅通无阻,接近目的地,君于远一声令下,命李唐重新休整御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