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番外2(1 / 2)

从观阳到北庭县有两条路可走,岔路口就是青龙城。

一条是沿卢栩当年开辟的商路,一直向北走到永固县,再一路向西,直到卧虎关,从卧虎关出关。

另一条,则是从青龙城直接向西北方向出发,走新商路到卧虎关。

不过大多数人还是愿意走老路,成熟,安全,方便。

老商路来往的人多路自然就趟宽了,加上有人维护修整,平坦好走,并且沿途平均大半日就能遇到一个小店面,无论是吃饭、喝水、住宿,还是遇上雨雪天,想停下随时都能停。

新商路虽然近,但开辟的时间尚短,沿途多山,经过的县城也少,想要赶上繁华的老商路,还差着许多。

观阳商队一般还是愿意走老路,路熟,人也熟,走哪儿都方便。

新商路主要是登州、堡山和川丘的商人在走,住宿便宜,路近,他们又是朔州本郡人,一起出行,也不怕山匪。

西北和北境物产总体差别不大,都是牲口皮毛,但西北的矿石远比北境丰富。

另外,自从两年多前在西北发现盐矿,西北的商贸就随之繁荣起来。

矿石宝石小商人们是没本钱买多少的,但西北的粗盐便宜!

简单过滤的粗盐不如关内的官盐细腻好吃,但胜在便宜!

发现盐矿后江郡守和颜君齐就亲自去看过,随后给朝中上书请工匠来教北庭县的百姓进行过滤。

但洗盐是大岐不外传的技术,加上西北水源不足,盐工们也不大愿意出关。

协商之下,朝廷派了两名盐工教他们进行初步过滤,北庭县每年开采一部分盐送到关内,而生产多余的盐,也算官盐,则由北庭县自行售卖。

为了安抚蛮人们,县衙每年会给每户发盐。

蛮人各个部落几乎每年都不需要再买,就能免费吃到比从前更干净更好吃的粗盐,他们对大岐开采盐矿总算没意见了——

大岐的工匠来估测时颜君齐叫上了所有部落的首领一起去旁听,他们这盐矿,若只他们吃,据说能吃好几千年。

各部首领眼睛都亮了。

既然吃不完……

那,那就开吧!

反正如今他们都要听大岐的,大岐人就是不问他们,硬要去开,他们也没什么办法。

反正原本盐矿也只属于一两个大部落,其他部落哪一粒也得用东西换,现在归大家了,所有人都有,不要白不要!

颜君齐借盐矿狠狠宣传了两族百姓是一家,盐矿是大岐的,是陛下的,也是定北郡每个人的。

盐矿赚的钱,将来会用于救灾救荒,养孤寡老人和幼童。

普通的蛮人牧民,尤其是奴隶们,听得一愣一愣的。

他们都没见过的东西,还和他们有关?

盐矿招工时,也没限制只能是大岐人,而是公平从县城、村镇和每个部落招选的。

他们暗戳戳相互监督,保证盐矿不会被哪个部落或者大岐人独占。

大家都很满意,商人们也特别满意。

北庭县盐矿每年的开采量有限,除了每年固定往关内送一批粗盐进行再次过滤,给各部落发福利,剩下的其实不太多,于是,西北的粗盐虽然是官盐,但允许普通商人买卖,不必非是官商不可。

附近的小商户们全都激动了,连登州、堡山和川丘的商人也愿意千里迢迢去西北贩盐。

只是粗盐便宜,利润虽然可观,但其实也是赚辛苦钱,这些商人路上还是想尽办法省钱。

为了缩减路途,缩减开支,他们不辞辛苦,选择走新路。

卢锐原本是要走旧路的,一来想看看哥哥当年创造的辉煌成果,二来他的文书是观阳开的,观阳人走旧路才合理。

但现在,他已经有点儿露馅儿了,弄得他不敢在青龙城多留,一大早就出城了。

其他到青龙城出货或进货的小商队们也都赶早开始忙,卢锐趁着大伙儿排队时候打听一圈,听说新商路食宿便宜,查文书货物也比较松懈,他心动了。

正好有几个登州的小商队要走新商路去北关县,正在城门口和镖师砍价,卢锐不再纠结,决定加入他们。

镖师也是登州人,按货物和人头收费,一般的小商队请不起镖师,大伙儿都是在青龙城外拼个大商队,卢锐加入,别人也没啥意见。

镖师随便问了问他要出关做什么,他说去走亲戚,镖师不识字,收了钱,只看看他文书上的印章,便没再多问了。

见他就一个人,又看看他行李,问他有没有帐篷。

卢锐摇头。

走旧官道随时都能找到借住的地方,根本不用准备帐篷。

镖师:“那你晚上跟我们挤挤,赶紧去买条厚毯子,路上条件差,咱们晚上得在野外住,山上可冷。”

买毯子又得进城,他刚交了钱,回城买东西,不知道镖师们会不会等他。

卢锐聪明是聪明,但没什么心眼,也不会绕弯子,就直接问了。

大胡子笑道:“你这小孩儿,放心去吧,路上谁不知道我黑熊,我骗你个小孩儿,以后不用在道上混了。”

别人也笑道:“放心吧,他姐和他姐夫在登州开了个客栈,你从观阳到登州没多久就见到了,他姐夫脸上有个大刀疤。他要是坑了你,你到他姐店里去,他姐准还你钱,还帮你揍他。”

那家店卢锐知道!

他放心了,保证半个时辰内准回来,骑上旋风按别人指路去买了厚毯子,花掉三两银子。

本就不富裕的卢锐,更穷了。

好在新商路住宿真的便宜,小商队又都舍不得花钱,黑熊领他们到路上的小村子去借住,一晚上才二十到三十文,还能免费喝热水。

到需要搭帐篷在野外住时,黑熊就叫卢锐和他们一个帐篷。

他们晚上要守夜巡逻,镖师们谁帐篷里有空位,就喊卢锐去睡。

卢锐一点儿也不认生,每天好奇地问个不停。

别人都当他十五了,一致地嘲笑他娃娃音,卢锐也不恼,还扬言他还要再长一尺,长高高。

因为跟着商队,卢锐的速度不得不降下来,他白天坐在旋风背上和人聊天、看景,晚上趁着天黑透前把白天听的、看的画下来,写下来。

慢慢的,整个商队都知道他会画画,还有人问他会不会画人。

卢锐:“会呀!我从前常在街上画人的。”

随后,卢锐就多了赚饭钱的买卖——给人画像。

第一个,是这群小商队中最大的一个,他们商队全是一家人,还带着女眷和半大的儿女,找卢锐给他女儿画张相,回头送去给定了娃娃亲的亲家看。

小姑娘腼腆拘谨地在帐篷前坐着,卢锐找了把野花给她拿着玩儿,等天快黑透时,他画完了。

画上远山,近花,还有笑颜如花的姑娘。

别说别人,连小姑娘自己都看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