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番外4(2 / 2)

文官虽然不行,但关外出武将,孝光帝任用了几个年轻蛮人武官,剿匪时把南边的土匪们都打懵了。

仕途上,颜君齐没卢舟那般幸运。

他前前后后,从县令到郡守,一直在定北郡干了二十年。

有人阴谋论孝光帝忌惮卢舟和颜君齐里应外合才把他调回京城,也有人说颜君齐被“流放”在外那么多年,全然是受了卢舟拖累。

不过颜君齐本人对进京入中枢表现的并不热情。

不知是为了避嫌还是性格使然,他对谁都不冷不热,无论是下衙还是休沐,除了写书、编书、修书,就是去贺府借书,或到卢舟府上走走。

除了和做京兆府尹的贺颂之、在鸿胪寺任职的宗鸿飞偶尔聚聚,根本就不交际。

他先后在户部和吏部任职,官拜尚书,也没什么好人缘。

倒是因为职务问题,把同僚得罪得不轻。

朝中的勋贵们以为走了个抠门的乌尚书,日子总要好过点儿,没想到来了个颜尚书,比姓乌的还狠。

乌尚书只是不愿意给钱。

姓颜的是他娘的翻旧账问他们要钱。

什么他爷爷、太爷爷、太爷爷的爷爷那时候多支走多少钱,他们家还欠了户部多少钱。

那、那他们哪儿知道呢?!

他追账追得太狠,还派人盯着人家今天纳了几房妾,明天去哪儿喝花酒,后天买了什么新奇物件,府里又采买了什么奴婢仆役奇珍异宝昂贵食材……

反正逼得人不得不承认,他们就是有钱不还,还装穷问朝廷要钱。

纨绔们被逼急了,怎么会有人连他们家买把青菜多少钱,做身衣服几米布都要管?!

被逼疯的老少纨绔们想跑去把他那放账本的库房一把火烧了,一了百了,让他再算!

进皇城烧账本太难,他们选了个不难的,集资雇了一批人专门帮他们写奏折弹劾颜君齐,告他公报私仇。

颜君齐能怕他们?

他把大岐律法用得比大理寺还熟,他们敢告,他就反怼,每每把勋贵们怼得哑口无言,怼得三司怀疑人生,他们这群专业人士,是不是得回去再把律法条文好好理理?

再之后,颜君齐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宗鸿飞当上御史中丞了,俩人开始“沆瀣一气”“公报私仇”,逮着勋贵们大事小事鸡毛蒜皮的事一顿参。

御史台每年业绩勋贵们贡献了一大半。

经过颜君齐和宗鸿飞三年不懈努力,大小朝会勋贵们不是请假,就是鸦雀无声当摆件。

每年也没再多领一分钱。

孝光帝但凡想赏赐自己这群“老实巴交”的亲戚点儿东西,脑海里先闪过的都是颜君齐那张俊脸和宗鸿飞那张笑脸。

啧,还是算了。

他也不想被劝谏个没完。

有钱还是再修几个水渠吧!

而颜君齐担任吏部侍郎到吏部尚书期间,他对大岐全境的地方官员也没客气。

别谈感情,别谈交情,他们不熟,他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吏部工具官,只看政绩。

粮产、税收、人口、工程,文教成绩,有没有灾情,如何应对的,治下有没有百姓活不下去要造反,审了多少案,有多少冤假错案……

还是数数这些。

他还发挥在户部保持的优良传统,要求每个郡年底把该汇报的填细。

写不清楚?

他给模板。

哪个郡有特殊情况,他可以单独再出一版。

颜侍郎每年到翰林院“鼓励”新考上的翰林们,“你们是来自各郡的才子,是大岐的栋梁,蛮人都能学会的东西,你们一定能学会,好好加油。”

于是,年轻精力棒的后辈们努力学了如何用好各类表格,到了年底,被各衙门叫去当苦力。

算吧年轻人!填吧年轻人!

栋梁不能输给算吏啊!

翰林们水深火热,孝光帝却幸福了,他爷爷在位时冗长的奏折,到了他的时候,已经只有当年长度的一小半。

户部也很开心,各地年底报的账目清晰,福利的是他们。

颜君齐在京中搅动风云时候,全京城最爽的就是卢栩。

他终于有了自家的靠山,弟弟和君齐一个在内阁,一个在六部,出门谁都不敢招惹。

他还把家属接来在京城住了一阵子。

不过腊月和文贞惦记他们的书院,只住了不到半年,就拉着八车书跑了。

他们两个阿娘也不习惯京城的生活,还惦记着老家的生意,逛遍京城的大小成衣铺绣庄裁缝铺和布庄,学了新的裁剪方式和成衣款式,她们也带上一堆样板、布料,跟着腊月、文贞一起回了老家。

之后卢栩每日的乐趣不是和睿王一起闲玩儿,就是钻进冠海楼研究菜谱。

晚上君齐写书、编书时,他就坐在同一张书桌上写他的菜谱。

耗时两年多,他终于在京城印了他人生编写的第一本书——《家常菜谱一百例》。

还是插图的。

这书印刷精美,封面漂亮,就是搞得常在他们书铺买书的书生们有点儿茫然,常常出现在书册首页被感谢的卢郎君,原来也会写书?

他们一翻,好家伙,菜谱?!

菜谱都能印成书了?

有人痛骂,浪费纸张,浪费工匠,暴殄天物。

不过京城也不乏实践者,开卖当天就有太学的学生买了一本儿回家试,不试不知道,一试,还真挺好吃!

很快,卢栩的菜谱成了京城畅销特产。

落榜一轮游的考生们回家时几乎人手一份儿。

又雅又实用,没有丝绸首饰昂贵,还不像食物易腐易坏,带回去还能跟老婆聊聊京城见闻,明日做什么菜,多好。

受到鼓励后,卢栩又写了第二本、第三本。

他还专门写了本儿野菜食谱,教人如何辨别野菜,做野菜。

不过受知识所限,他只能写关外、隆兴郡和京城附近的野菜。

这本野菜菜谱卖得不好,但却引起了太医院注意。

许多野菜也是药材!

他们太医院可一直想效仿前人做本普及草药的书册呢。

从前的医药书籍,只写文字少有绘图,前朝那版插图的,也有许多错误。

卢栩这儿有现成的图,还有关外的,这东西从前可没有,不用白不用啊!

睿王睡了个午觉,卢栩给他们的印坊拦了个大活儿,早就不上朝的睿王被宝贝侄孙叫进宫,让他发光发热,帮太医院革新医书。

睿王:“……”

姜濯:“九爷爷,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印,他印还不成吗?

睿王不肯放过卢栩,拉去当了一阵子苦力,卢栩被动学了许多印刷技术,还掌握了大岐最先进的印刷经验。

作者有话说:

卢栩:不想点,真不想点,我这技能树,唉,真亮!再瞧我们家两条大腿,多粗!

流浪中的卢小锐:哥哥,你的大腿也很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