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傅上瑞督师南直(1 / 1)

扶明 话凄凉 1136 字 2023-01-06

1651年3月。隆武七年。大地春暖复苏,苏松常各地,也是生机勃发,热闹非凡。此前,清廷为了禁海,迁徒沿海百里百姓,房屋焚毁,良田抛弃,使得近海成为荒无人烟之地。赵铭在占据苏松常后,与幕府谋士商议后,先后提出《复衣冠》、《振兴工商》两道政令,遂即又提出了投入数百万两白银,《复兴苏松常》的计划。两个月前,赵铭就命人,张贴告示,鼓励百姓开荒,将沿海土地用来种植桑苗,满足苏松纺织业的需要。当月,数以万计的百姓,便扛着锄头,带着工具,前往近海荒地开垦,将丢弃的土地重新利用起来。此外,各州县内外,到处可见工匠和民夫,叮叮当当的敲打着,搭建工坊。到三月间,苏松常各地已经是热火朝天,许多工坊都已经开始生产,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日夜不绝。各城各乡之间,招募缫丝、织机、提花、染色的工人的告示到处都是,优厚的待遇,引得不少外地人,也追利而来。因为大批银钱的投入,迅速就激活了苏松常凋敝的商业,工坊复工,大批雇工涌入城镇,给城中百姓和商贩,立时带来了不少实惠。一时间,许多逃到乡间种地的客栈掌柜,酒肆老板,杂货店的东家,都重新返回城中,竖起牌子,插上旗幡,燃放爆竹,从新营业。附近的百姓,采摘瓜果蔬菜,抓了鸡鸭进城出售,各城各镇立时就冲满活力起来。三月,上海县。此地原本只是个小县城,经济以水稻种植为主。此时,在县城外,黄埔江岸边,近万民夫和工匠,正在忙碌着,修建码头和仓库。据说,赵大帅要将上海县,变成什么通商口岸,河道淤泥必须清理,能够供船只航行,码头必须修得坚实,能够停靠千料以上的大船,仓管也必须要防水防潮,能够保证货物的储存。一来二去,众人也就逐渐明白过来,什么是通商口岸,就是今后万国的船只,都会来上海县贸易。这让一些人,立刻察觉到了商机,上海县的商铺价格,一天一个价的往上飞涨。初九正午,暖阳当空,码头的工地上,民夫和工匠们吃着午饭,休息一阵后,便准备复工。虽说工程才开始一个月,但是轮廓已经出现。黄浦江边已经打下木桩和石墩,仓库也建造了一人多高,有的已经快要封顶。这时,一艘从海上过来的海船,航行到了黄埔江,停在了还在修建的码头边上,套上绳索,放下船锚,船上放下一块船板,一名身穿绯色官袍,头戴乌沙帽,腰缠玉带的中年清瘦官员,从船上走下来,四下打量了一眼工地,眼中露出了惊讶之色。来人名叫傅上瑞,原任湖北巡抚,现在被隆武朝廷任命为南直隶督师,自长沙先到广州,再从广州坐船,沿海而进,耗时两个月,才从长沙来到江南。因为湖北和江西在清军之手,长沙要联系江浙,无法顺流而下,只能绕路而来。如此一来,隆武朝廷派员,要么走赣州入福建,再转进浙江,北上苏松,要么便是南下广州,再乘船北上。走陆路,山路太多,耗时耗力,所以傅上瑞选择了走海路前往苏松上任。去岁,隆武朝廷得到浙军光复浙江,收复南直隶三府之后,满朝欢腾,不过同时,又对地方势力,连续取得胜利而感到不安。朝廷之中,一大批文臣担心,长此下去,会导致藩镇势力曾大,造成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末藩镇割据,以及后来五代十国,乃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混乱和黑暗的时期,同时也文人地位极端低下的时期。有觉悟的文官,都不愿意那段历史重演,如果唐末太远,不足以惊醒世人,那么看下武将跋扈自雄,江北四镇和武昌左镇的教训,众人也都明白,镇臣势力做大,中央权威旁落的惨痛后果。为此,何腾蛟作为首辅,便拟定了方案,由朝廷派遣一批干员,前往江浙、福建等地,出任总督、巡抚、布政使等职,决定收回一部分权利。隆武帝对此有些犹豫,不过还是点头同意。毕竟做为皇帝,并不想有人,来挑战他的权利。于是衡腾蛟便选拔了一大批官员,派往地方任职,只不过他所派遣之人,都是他何腾蛟一党罢了。傅上瑞与何腾蛟乃是故交,两人关系十分亲密,可以说是何腾蛟的左膀右臂。这次傅上瑞赶来,可以说是肩负重任,何腾蛟能否在江浙打来局面,做出成绩来,就全靠他了。此前傅上瑞不过是个湖北巡抚,近些年功绩不显,倒是吃了几次败仗,但是何腾蛟为了扶他上位,整了堵胤锡之后,便将傅上瑞选入了内阁,给了他一个大学士的身份,前来督师,以求能够镇住浙系众人。这时,督造工地的陈于阶闻讯,引着一些官员和工匠赶来。陈于阶看着远处面生的绯袍大员,忙上前见礼,“下官浙江督指挥使司佥事陈于阶,不知上官是?”傅上瑞身边一员身穿山纹甲的将领,颇为傲慢拱手向天一礼道:“此乃天子任命的南直督师,傅上瑞,傅阁部,你等还不上前行礼。”南直隶督师?陈于阶等人都微微皱眉,怎么朝廷封赏未到,到先派遣一个督师来了。而且,这个傅上瑞是何方神圣,此前也没听过他立下什么功绩,他凭啥督师。话虽如此,但是东海镇,毕竟是明朝藩镇,陈于阶等人只能行礼,“下官等人恭迎督师!”傅上瑞微笑着挥了挥手,“诸位不必多礼,本阁初来乍到,今后还得依靠诸位啊!”说着傅上瑞扫视了黄浦江两岸的工地一眼,微笑道:“本阁刚到江南,便见如此忙碌之景,不知你们这是做什么啊?”陈于阶旁边一名官吏,很是骄傲,当即便道:“阁部有所不知,我家大帅,投入白银六百万两,振兴苏松常。我们这是修建码头,清理航道,为上海开埠做准备。”众多东海镇的官员,脸上都露出自豪之色,赵大帅大手笔,几百万两砸下去,原本萧条的苏松常,立时就充满了活力,大家都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按着赵大帅的话说,就是他们亲眼目睹,自己的行动改变了地方,改变了世界,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一个个都感到十分自豪。“六百万两?”傅上瑞听了这话,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眼睛立时眯了起来。(感谢大家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