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蓝天学校
学院的领导在王简的批评之下,结结巴巴地说了一些学院存的问题,主要还是师资流失严重,有能耐有本事的老师肯定想着法子调走了,或者另谋高就去了,剩下的都是一下混日子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也肯定是喜欢混日子的学生,所以一所职业院校就成了一个大家混日子的地方,每一次招生都费了好大的劲,为了拉学生已经无所不用其极,给提成,假许诺,只要能拉来人,虽然说他们是事业单位倒闭不了,但是如果招不到人,那就有可能被收编了,院领导也就做不成了,所以还得维持着。
这是一个实际的情况,当然院领导在讲的时候不会说得这么直白,只是把问题点出来,王简听到了他们的话,就知道这次他们说的是实话,职业院校明明存在这些问题,他们却说不存在那是不可能的,现在一承认,感觉比原来预想的还要严重,明明职业院校应当是越来越受欢迎的,但为什么就是没有人愿意到职业院校上呢?
王简就让他们分析一下原因,他们便讲了一下自己的见解,认为现在人们的观念中还是上大学,一听说是到哪个职业院校上的,就是很看不起的样子,觉得没有什么出息,出来后也就是当个技术工人,或者根本找不到工作,这样的话就没有人来愿意上了,即使来到这里上了,毕业之后找工作也不轻松,虽然是职业院校,但是与企业的对接并不顺利,企业喜欢熟练的技术工人,也不喜欢刚刚毕业的学生,再说现在的大型国企业要的人都是大学毕业的学生,职业院校的学生哪有机会进去,除非是有一定的关系才行,大型国企比公务员还难进,基本上都是近亲繁殖,或者是有关系者才能进去,进去之后待遇就是很好,这样的好工作,怎么可能让职业院校的学生进来?
职业院校的学生只能到民营企业去,而民营企业的老板不可能给你多么优厚的待遇,不想着法榨取你的剩余价值那都不是民营老板,这样的就业大学生不愿意去,职业院校的学生也不傻,他们为什么愿意去?即使去了,也是坚持不到多长时间就辞职不干了,但他们也算是学校统计的就业了,搞来搞去,职业院校的学生和大学生一样只不过是得到了一个专科的文凭,拿着这个文凭在有些地方还是能够有资格考事业单位公务员的,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就看他们的本事了,也有的职业院校学生在学校就过了本科,毕业后还考了研究,哪里都有特例,但不能代表整个职业院校的水平。
听了他们的话,王简感觉职业院校吸引力不足,看来不是一个方面的原因,体制机制、学校自身、社会现状,都有一定的原因,体制机制当然是职业院校本身的这个定位和设置就是存在问题的,他们既然是培养职业技术为主的,那就要不搞什么那种普通的文凭,就搞职业技术方面的认证,只要搞好了,很可能就是职业院校中的名文凭,而现在跟着其他大学后面发的那些文凭一钱不值,不如另辟蹊径,闯出一条新路来。而对于学校自身来说,他们还是习惯了计划经济事业单位那套的做法,不愿意去适应市场需求,必竟那样的话就不舒服了,反正工资待遇都是国家发的,多干一分工资不会多,少干一分工资不会少,何必去劳心劳神去研究这些东西?同时社会在职业技术工作这一块的认识不足,认为只有上了大学进写字楼或者当公务员才叫一个好的职业,只有那些走投无路,没有好的就业方向的人才会去做一些技术工人,这种情况虽然有利于农民工的就业,但是老一代农民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新的需要就业者却不是愿意从事老农民工所做的工作,那谁来去做?显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工人的价值要逐渐显现出来,而且技术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越到老越吃香,虽然现在感觉在公务员队伍、事业单位队伍里很轻松,但真是有一天他们失去了工作,那就什么也干不成了,必须引导大家的就业观念,重视职业技术的存在。
至于那些国企业单位的封闭进人问题,王简当然也是知道,像银行、石油等一些大型国企,待遇优厚,而在招人上又不按照事业单位和公务员那样招人,完全就是看关系,少数需要一些真正的毕业生人才,导致他们在社会上存在的人员比例甚至都低于公务员,自己的亲戚朋友当公务员的一数也是不少,但是却没有一个在这些大型国企的,这主要还是在于这些单位的进人都是近亲繁殖,如果自己有一个亲戚在这种企业呆过的,那么才能有新的亲戚有机会进到这种企业中来,所以导致社会与他们结识认识的少,在社会的比例少,而实际上他们的用人数不比公务员少,只不过都集中到一块了,没有人别人知道。
存在这种情况,王简现在没有办法,他不是国资委的主任,他只是教育部的部长,他不可能制定一个大型国企进人的规章,而且这也是得罪几千万国企工人的事,他要是制定了还不被人骂死,他们的子女要是进不了国企都能把企业的门给堵了,不让进不罢休,完全不顾全国人民的感受,这力量可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