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一将成万骨枯】(2 / 2)

不过,林志超很快摇摇头,高房价绝不是地产商的主要责任(站的角度不一样)。目前内地和港府签署的合约就是——每年卖地不能超过50英亩(182万平方尺),造成地少人多的局面(新界很多地方不开发);还有,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半是靠卖地、地产课税、补地费等地产相关的税收。

至少,地产商不是主要元凶。

林志超很快坚定自己的信念,他必须在地产事务上,和香港地产商站在同一阵营,这是毋庸置疑的。

“爸”

林瑞海来到办公室,好奇的看着父亲手中的报纸,他发现父正在出神。

林志超放下报纸说道:“地产涨幅越大,大家对我们的怨言就越大,这种矛盾会越积越深的。”

林瑞海拿起报纸看了看,随后说道:“这和我们有多少关系,地产涨跌是随市的行为,我们也不能控制价格走势。更何况,香港人多地少,香港人又喜欢赌博式的投资方式,炒楼是市场上的自发行为”

林志超笑道:“你说的再有理,难道能给大家讲通?所以,低调一些,避免生出不必要的麻烦。”

林瑞海点点头,说道;“嗯”

林志超知道,在他五个纯华人血脉的儿子当中,林瑞寰、林瑞海是最为低调稳重的,很少接受采访,媒体也很难从他们嘴里套到什么话,更不要说幽默了。林瑞江、林瑞楷,情况稍微好一些,会在媒体上宣传;而林瑞诚这个儿子,完全是记者们的钟爱,经常会在被记者遇到。

接下来,林瑞海汇报道:“爸,我们在东南亚的投资回报斐然,泰国、马来在1988~1991年这段期间,整个物业价值涨了三倍左右。因此,我们在东南亚,不含新加坡的地产投资上,净资产已经高达百亿港币。”

相当次,九龙仓集团仅注入东南亚市场20亿投资(不含新加坡),如今相当于净赚80亿。当然,这是账面上的资产。

林志超满意的点点头,九龙仓集团的债务也下跌是40亿港币,还坐拥十几亿的现金流。实际上,已经是拥有庞大的投资实力,哪怕是百亿资金也不在华夏。

“你现在要多去内地考察,特别是魔都的情况,待时机成熟,我们则调转方向,去内地投资。”

“嗯,魔都那边发展潜力不错,大家的思想开放等各方面能和粤省相提并论。”

明年是投资内地关键的一年,可能未来的很多项目,都要在明年谈拢。

九龙仓集团会在内地投资很多商业项目,并将东南亚的资金从1994年逐步抽回,投向内地。

一周后,长实集团旗下的长江基建宣布:将红磡隧道管理权移交给港府,正式结束本该40年的合约(2008年到期)。

这个计划是林志超一直以来的想法,毕竟红磡隧道已经赚了不少,平均在每年8%的回报率。以23年的管理期限,实际上已经获利不菲。

至于长江实业是上市公司这种事,以林志超的影响力,自然做出这种决定,不会有任何阻拦和批评的声音。

长实集团那些非经常性盈利,不都是股民的意外之惊喜;林志超本该每年领取几百万或上千万的董事长袍金,他也从未收过一分钱,全数交给公司。

在捐赠仪式上,林志超、蒲伟士、李嘉诚等人,和港府代表签署了正式的捐赠稳居,记者们纷纷按下快门。

蒲伟士是代表汇丰银行,也决定捐出股份。

当初修建红磡隧道,除了长实集团最大股权外,还有汇丰银行、和记黄埔、会德丰集团等,如今和记黄埔到了林志超手里,自然他可以做出决定。

至于汇丰银行和会德丰集团,在林志超提出建议后,也没有反驳。毕竟林志超都捐了大部分股权,他们也不好继续分红下去。

大家都赚到了钱,也没有必要继续。当年签署40年合约,实际上也是港府没有经验,一般三十年已经足够投资方赚很多了。基建行业一般可以在10~12年回本,收益相当的不错。

之后到了记者提问环节。

记者:“林先生,你这次带头将红磡隧道管理权捐出,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

有坑,意思是和最近的舆论有关吗?

林志超坦然说道:“当初我提议投资红磡隧道时,实际上已经想到了今天的事情。毕竟投资红磡隧道的最初想法,仅仅是为了连接港九,实现经济发展。如今我们各股东一致认为,既然已经获得了不错的回报率,便将这个重要的基建交给港府管理。合情合理,没有太多的想法!”

记者见林志超不上当,继续问道:“那最近关于地产涨势过于凶猛,你有什么看法吗?”

林志超说道:“这是市场的行为,我没有太多的看法!香港地产的问题,实际上是诸多原因造成的。”

他回避这个问题。

毕竟,还没有到‘开战’的时候!

等到后面,他这个地产领头羊,将受到更多的舆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