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畅销(1 / 1)

金属叮叮当当的声音充斥着军工坊。??了解了火炮和火枪的生产情况萧铭又叮嘱了宋长平和陈琦一下生产任务。军工坊的生产能力翻了三倍,但是对萧铭来说还远远不够,原因很简单,他现在的能力和西方列强差距太大。而在现代这个时候,即便是国土面积只有四万平方公里的荷兰战舰也有数百艘,曾经的英何战争中单方更是一次性能投入火炮八千门,而这还是十七世纪前叶。如今已经是十八世纪,这些帝国海军的实力只能更强。而相比这种恐怖的数字,萧铭目前的势力差距很大,所以现在他准备大力展贸易继续拓展造船厂的数量,不然想要和这些老牌帝国争夺殖民地真是有生之年了。所以此次在长安体会了一把政治的阴暗之后,他不想把精力浪费在朝堂上的尔虞我诈上,内耗只会让他分心,拖累青州的工商展。再者,他如今手握幽州和青州两片土地,土地面积不输当时的大不列颠本岛。毕竟当时大不列颠本岛也不过二十四万平方公里,他只是稍微差了一点而已,十五六万平方公里还是有的。有了这样的土地面积,他对土地暂时是没有需求的,剩下的问题只是工业化这块土地,让土地上的百姓富裕起来。一边想着,萧铭一边向商会而去。今天庞玉坤负责将土豆分下去,让各州县负责进入各村进行土豆的宣传,配合这种宣传他需要商会出把力。老百姓不傻,一种从来没见过的东西拿过去,他们不会上心去种植,除非他们现这种东西能够卖钱。而这就需要商会这次对土豆的推广了,其实对萧铭来说这次土豆卖出去多少无所谓,卖出多少钱也无所谓,重要的是他要让当地的百姓知道种植土豆是能赚钱的。进入商会,一股土豆的香味扑面而来,在商会里十来个煤球炉上架着铁锅,土豆正在水里面煮着。商人们围在铁锅前正在吃着水煮土豆,这种吃法也是土豆最基本的吃法。而在商会更里面一个庖丁正在炒土豆丝,一个庖丁正在炸薯条,商人吃过煮土豆之后就跑到这边等待。萧铭进入商会,李开元立刻走上前来,商人们也立刻围拢过来,眼中带着一丝丝期待。“殿下,不少商人提出采购土豆,就是这价格他们觉得太贵,刚才下官和他们讨论了一下,他们认为这土豆五两银子一石还是比较合理的。”李开元说道。“五两银子?”萧铭皱了皱眉头,这比他们预期的价格要低很多了。如今一石米的价格不过是五十文钱,这已经是十倍的米价了,这个价格可以说很高了。犹豫了一下,萧铭说道:“五两就五两,现在主要是把土豆卖出去,一石五两,一亩地就是一百多两银子,若是如此,百姓可就财了。”“是呀,这说的下官都想回家种土豆去了。”李开元喜滋滋地说。摇了摇头,萧铭说道:“不用得意太早,等土豆产量上来,这土豆的价格只会继续下降,到时候能比米价贵一点就不错了。”李开元深以为然。得到了萧铭的肯,李开元这时对一众商贾说道:“殿下答应了,五两一石,要买的现在就可以下单子。”此话一出,商人立刻包围了李开元,纷纷喊道。“我买二十石。”“给我一百石。”“二千石,我要贩卖到长安去。”“……”商人们的购买热情高涨,萧铭心中满意。这土豆慢慢就会传遍大渝国,如事实也正如他预计的一样,商会采购土豆之后就准备将这些土豆变成实际的利润。于是码头上出现了将土豆卖到外地的商人,青州的东市和西市反应最快,土豆很快出现在市场上。第二天入城的百姓看见摊位上的土豆之后顿时惊讶了。昨天府衙还派人下乡宣传土豆种植,对这种陌生的东西很多人不敢种。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一季粮食出了差错就足以要命了,不过当他们询问到土豆的价格之后,百姓们的神色变了。“五两一石。”一个百姓惊呼道。摊贩点了点头,极力推销,“不会有假,这是我刚从商会买来的,我这拿出卖总得赚点,一斤五文钱,味道很不错,这锅里是试吃的,你尝尝。”百姓的眼睛转了转,这两年他家的粮食都卖给了府衙,一年能赚个十五六银子左右。相比以前,他家中是富裕了不少,这五文钱的东西倒是不贵,于是他说道:“来个两斤,拿回去让我家内人尝尝,说不得明年要种上一亩土豆试试。”摊贩立刻满脸堆笑,这土豆的生意还不错,从早上到现在他总共卖出去了三石土豆了,由此看来,这土豆卖出去不是问题了,想到这,他寻思着再去商会采购一些,这次青州商会提供的土豆有限,若是不能够及时购买恐怕就没有了。而正如商贩想的一样,随着土豆贩售出去,这前来采购的商人越来越多,甚至不少百姓前来采购土豆拿着村里贩卖。平时走街串巷的游商更是把商会堵了个水泄不通。这些人不是大商贩,都是一些小贩,每次采购的都是一石,两石,不过在萧铭的示意下,商会倒是很乐意将土豆卖给这些小本经营的游商。原因无他,因为这些游商和百姓都是本地人,现在萧铭正在扶持本地的商业,要重点扶持民间的百姓。而且,这些游商和百姓都来自最基层的民间,他们带着商品在封地内到处流动,也能够把最直接的消息带给百信们。有些大商家不愿意去的地方,这些游商也会涉足,如此一来,土豆的消息便可以真正地覆盖封地每个角落了。稍晚的时候,李开元把一天土豆销售情况交给了萧铭,总体来说,第一天土豆就卖出去了二千石,这个数字很不错。接下来几天这一万石的销售任务估计很快就能完成,轻轻松松五万两银子到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