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正如鲍尔特所料,想让这帮光是看上去就很不简单的俄国佬因为履带被打断而弃车,这无疑是一件太过于自以为是的事情。
最后一辆混在重型坦克队伍中间一并行进的t43中型坦克已经被打爆,变成了一堆熊熊燃烧的钢铁残骸喷射着滚烫的黑烟、蒸腾着炽热的火焰,散发着浓烈刺鼻又令人感到作呕的味道。
在它的身旁,还有另外两辆被敲断了履带的is6重型坦克停在原地、动弹不得,但却依旧没有放弃继续战斗,早已装填入膛的新锐穿甲弹已然蓄势待发。
“尝尝这个,法希斯混蛋!”
“开火!”
轰——
作为师主力坦克团下属主力营的尖刀连部队,基里尔率领的连队拥有那数量及其稀少、每车只能配置少量几发的试验性穿甲弹,一种设计构造与之前的穿甲弹完全不同的玩意儿,甚至没几个人记得住那花里胡哨的新名字,但连长同志却能清楚地记得:名叫脱壳穿甲弹。
毕竟,这名字还是师长......亦或者说是车长同志亲自向基里尔介绍的。
穿甲威力非常强大,但却同样存在异常巨大的弱点,精度太差、打出去根本无法准确预估弹道是最首当其冲的一个,这也是基里尔为什么没在一开始就下令动用脱壳穿甲弹的原因。
浪费了宝贵的炮弹不说,还可能因为根本打不中目标却停下车来当个靶子,反而把自己给搭进去,属实是得不偿失。
所以,基里尔的命令不是因为穿甲深度不够才去贴近距离,而是因为新炮弹精度实在太差,连中距离开火都无法保证准确命中反而可能阴沟翻车,迫不得已这才一路猛冲接近到足够确保命中的距离再伺机开火。
而眼下,在这刚过三百米大关的距离上,两辆履带被毁、原地瘫痪的is6打出的这两发炮弹,正是基里尔这边打出的第一波脱壳穿甲弹。
一前一后、先后开火的两发炮弹冲出炮膛、摆脱固定外壳弹体,只留下质量轻了许多的弹芯穿甲体继续破风前进,不到三百米的距离无疑是转瞬即逝。
叮咣——&#24378&#29306&#32&#109&#105&#97&#111&#115&#104&#117&#121&#117&#97&#110&#46&#99&#111&#109&#32&#35835&#29306
咚——
“打中了!我们打中了!!!”
常规炮弹在不到三百米的距离上,击中虎王这么大块头而且还是静止的目标,这简直是新兵蛋子炮手都能做到的简单之事。
但你要说用精度堪比撒尿,你瞄准什么地方和炮弹最终落点在什么地方,完全是不相干两码事的脱壳穿甲弹,那三百米的距离首发开火就能上靶命中确实值得惊呼。
这不光是实力使然,更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尤其是两发穿甲弹全部精准上靶就更是如此。
至于炮弹具体打在了什么位置......
拜托,都上靶命中、已经够给面子了,你还要什么自行车?打哪儿算哪儿吧,啊~
说起来是打哪儿算哪儿的听天由命,但实际运气却也确实称得上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