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赵佶病愈听政之后,张康国便敏锐地嗅到了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似乎,天子官家日常议事时,往往招政事堂诸人合议,而再非蔡高两人独断,对于他,这自然是莫大的好兆头。然而,他也渐渐醒悟到,自己先前两边得罪的举止太过孟浪,倘若要动手,就至少必须联合将一边整得不能翻身,否则,他日必定还是自己倒霉。
高俅的把柄他现成地捏着一个——那就是高俅身为朝中高官,居然和一干宗室皇亲搅和在一起做生意,其中还涉及到泰州巨贾连氏。大宋官员中,家人私底下经商的不少,控制产业的也不少,但是,这一次却不是寻常生意,乃是和海外诸国往来。若是拿捏得准,一个通敌卖国的罪名扣上去,足以让对方有口难辩。
蔡京虽然行事谨慎,但是,他张康国也不是吃素的。他自当年投靠蔡京以来便一直暗地观察,甚至蔡家大少蔡攸是个不安分的,处处出头处处干涉,光是以老子蔡京的名义受的他人请托之礼,便有将近数万贯之多。仅仅这些当然还不能动及蔡京的根本,但是,他还隐隐约约探听到,此次宫闱内的变故和蔡攸有说不清的关系。若真的如此,那他这一拳砸下去,蔡京恐怕也讨不了好。
形势一片大好,张康国自然决定主动出击。他首先找到的便是在他进了政事堂之后,接任翰林学士的兄长张康伯。张康伯见蔡氏兄弟在朝风光无限,自然也想尝一尝兄弟同在高位的滋味,和张康国的想法不谋而合。两人一番计议之下,张康国便决定由兄长拉拢朝官,而自己则设法向政事堂的另两个同僚下手,于是,阮大猷便第一个收到了张康国的邀请帖子。
虽然心中掂量,但阮大猷仍然是按时赴约,只不过,他牢牢记着祸从口出的宗旨,言谈中绝不涉政事,口口声声在京城的风月场所上打转,完完全全不像一个手握大权的执政。
然而,张康国费尽心机请来他又岂是为了风月。酒过三巡,他便藉着酒意举杯道:“今日阮兄赏光莅临,我倒有几句话要说。今天是十五,虽不是中秋佳节,但这初春赏月,仍是人间一大快事。只是,即使这明月今夜高悬于顶,却难免他日被阴云掩盖。苏子瞻的诗中写的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知阮兄认为如何?”
阮大猷眉头一皱,转而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他自己虽然并没有什么坚定的立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会对张康国存有好感。至少在他看来,他当初身为曾党时,并未因其去位而落井下石,只是另投大树而已。而张康国却在被蔡京提拔上位后,屁股都还没坐热就开始暗中算计,无疑是卑鄙无耻的典型。此刻品着这句语带双关的话,他的嘴角便挂上了一丝笑意。
“张兄,月有阴晴圆缺固然不假,但是,你也应该看到,无论什么时候,满天繁星何时遮挡过皓月之辉?”阮大猷好整以暇地举杯细品了一口,眼睛也眯缝了起来,“似我这样的人,到了如今的地步已经心满意足了,没什么非分之想,也不想给自己找什么麻烦。”
张康国没有料到看似最好拉拢的阮大猷竟然如此直接地表明态度,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但仍是强笑道:“阮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阮兄在政事堂乃是年资最长者,如今屈居这个地步,却是有些不公。”
“沧海桑田,此一时彼一时。”阮大猷忖度张康国似乎别有心意,口气便渐渐缓和了下来,顺势好言劝道,“张兄,你得罪元长相公在先,而后又和伯章相公闹得不太愉快,若是如此执着下去,在政事堂未免孤立无援,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的。”
听到阮大猷口气松动,张康国心中着实大喜,面上却立刻装出了愤色。“圣上倚重蔡元长,不仅以其为首相,而且言无不信,可是,蔡元长都干了些什么?先是改茶法,然后借口兴学校配制党羽,最后甚至将自己的门生故旧安插到了朝中要职上。长此以往,恐怕整个朝堂便无人可以钳制他!圣上当初之所以置副相,乃是为了分其权,可高伯章因为姻亲之故,居然处处和蔡元长一个鼻孔出气。”
“张兄这就错了!”阮大猷见张康国终于说到了点子上,心中便暗暗思量了起来,“伯章初入政事堂,哪里能够这么快和蔡元长分庭抗礼?这些天的情形你也该看见了,他和蔡元长在政见上多有分歧……”说到这裏,他猛地停住了话头,脸上露出了踌躇之色,转而用另一句话糊弄了过去。“总而言之,张兄行事还得三思,莫要两面树敌。有的时候不妨走中庸之道,凡事锋芒太露并没有好处。”
“阮兄,有一句话我不知当说不当说。”张康国见阮大猷似乎有些醉了,话中隐约带了别的含义,不由更凑近了些,低声试探道,“论资历,论才干,阮兄都不逊于别人,难道就没有动过自立门户的念头?这长久居于人下,毕竟不是大丈夫所为。”看看阮大猷仍旧不为所动,他不由狠狠心又加了一句,“要知道,如今朝堂上的局面,就连圣上也是颇有微词的。我看圣上的样子,似乎已经有所悔意。”
咣当——
这一次不用假装,阮大猷就失手碰翻了酒杯,脸上露出了货真价实的震惊之色,但是,他马上用一阵大笑遮掩了过去。“张兄,你不是开玩笑吧?蔡元长乃是圣上一手任用,而高伯章更是当年藩邸旧人,论信任,恐怕你我是万万及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