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黎阳盗祸缘何起(1 / 2)

高太尉新传 府天 1566 字 4个月前

河北的盗祸其实远远比众人想象的更加严重,中原承平日久,但是,百姓却绝不富足。其实从根底来说,却是因为大宋的赋税太重了。初唐时用租庸调税制,中唐时出现了两税法,但是,虽然名义上是两税,事实上,自中唐到宋代,名义众多的苛捐杂税仍然让百姓苦不堪言。一旦有战事,那么,百姓往往要承担更重的税赋。所以,当年汉武帝用兵远征匈奴,结果虽然远驱匈奴千里,中原大地却十室九空,几乎亏空了文景二帝打下的坚实底子,如今的大宋虽然没有那么强大的武力,但面对的情形几乎也是一样。

如今的大宋表面欣欣向荣,实则也同样是隐患累累。熙丰变法、元祐复旧政、绍圣元符再附新政、建中靖国两法并行,而后再到崇宁革新,可以说,朝廷的每一次政令更改,都没有给百姓带来任何的余地。他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拱手奉上该交的赋税,要么就干脆坐牢。尽管茶法的改革让大宋多出了每年四百万贯的收入,几乎填补了军需之用,但民众要承受的却是为此带来的沉重包袱。尽管没有花石纲,尽管没有大兴土木,但是,盛世之下隐忧仍在,这是任何一个帝王也无法消除的。

自从去岁年底北上之后,燕青就几乎在整个河东河北转了一大圈,真真切切地见识到了这号称富庶之地的种种景况。为了路上安全,他一共带了十几个精壮手下,原本以为这一路上必定不会惹出任何麻烦,却依旧不可避免地遇上了数十拨盗匪。收拢了几拨人之后,他却发现大多都是失去了田土的百姓,至于真正有案子在身而不得不落草为寇的一百个里头都挑不出一个。久而久之,官逼民反四个字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

虽然有心让这些人从良,但是,思及自己此次北上的真正目的,燕青仍旧是冷下了心肠,从中挑选了一个最聪明机灵的作为头目,许了他一通富贵之外,又让带来的心腹手下教他们武艺。由于始终没有以真面目示人,因此这些山匪只知称呼七哥,别的一概不知。最后,燕青便以自己要做大事为由,令这些人分别投靠各山头。

这一招果然有效,由于这些人经过半年训练,比寻常流民强了许多,一进去便多半是小头目,久而久之,各式各样的消息便传了出来。一番分析下来,燕青便逐渐得知各地的盗匪并未有横向的串联,心中自然放下了心。

于是,他便换了个方式,假称是皮货商少东和一干商人打上了交道,从侧里打听盗匪情况。由于出手阔绰兼且手腕高明,久而久之,河北各地的商人也认识了不少。此番路过黎阳时,因有人说有大买卖要商谈,他便带人宿在了一个商人家中。

然而,刚刚睡下没多久,他便听到一阵异常的响动,立刻把自己的手下都召集了起来。不一会儿,邀他前来住宿的皮货商刘平也被惊醒了,让两个家人到外边一打探,却得知有盗匪进了城。

听到这个消息,燕青立刻感到了问题的严重。黎阳虽然只是县城,但至少也是中等县城,论及城防远远比西南那些州县来得结实,城门更是驻扎有守军。既然如此,盗匪怎么能够轻而易举地进城?

还不等他再派人去打探消息,城东便突然燃起了熊熊的火光,紧接着,呼声喊声闹成一片。见此情景,他来不及细想就带着手下往外头冲,却一把被刘平拦了下来。

“七公子,外头这么乱,你还是别出去的好!”刘平一个闪身挡在燕青跟前,脸色苍白地劝解道,“那些盗匪都是些杀人不长眼睛的,再说,他们都知道被抓之后要掉脑袋,多杀一个够本,从不管其他。你别听外边喊声一片,那都是城中的守军,他们都没办法,你带人出去又有什么用?”

“刘兄,盗匪在城中肆虐,难道你就不怕他们上你家劫掠一番么?”燕青焦躁地望着那一片火红的天边,忍不住一跺脚道,“这是黎阳,离京城不过百里,怎么能容得他们如此大胆!”

“唉,河北盗匪横行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了!”刘平深深叹了一口气,然后又摇了摇头,“今天闹腾得最凶,平时纵使有盗匪入城,也不会这么明目张胆,看来这一次他们是铁了心。都怪那些小人前几天用严刑打死了一个通匪的汉子,今天肯定是人家来报仇的!”

燕青哪里耐烦再听刘平多说,侧过身子一猫腰便出了门,在他身后,一干手下自然是紧紧跟上。此时,反应过来的刘平立刻命令家人关了门,自己却在那边唉声叹气。要知道,倘若抓不到来犯的盗匪,指不定官府会抓别人顶罪。到了那时,燕青这群来路不明的外乡人无疑是最好的替罪羊。

如同瞎子一般乱转的守军抓不到人,自然不会意味着燕青也抓不到人。拎着三个倒霉的盗匪,燕青带人直接闯入的不是别的地方,而是黎阳县衙。正愁找不到人顶罪的县令白强大喜过望,不分青红皂白就想拿人,不料燕青却说有要事禀报。白强一时贪心,便想从对方手中再刮些钱财,谁料刚刚摒退一干公差,他便被燕青和随从的信口对答吓了个半死。

“七公子,若是高相公知道京畿附近发生如此盗案,恐怕指不定如何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