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俄国人的反应(2 / 2)

革命1792 富春山居 1741 字 2022-12-11

但是和专制开明的叶卡德琳娜斗争了几十年的塔杰乌歇.柯西丘斯科,并不觉得拿破仑和叶卡德琳娜有什么区别,他对着拿破仑派出的特使富歇要求道:“除非这个波兰政府未来能够保卫波兰的自由,不受拿破仑的侵犯,否则他绝不会加入这个政府。”

拿破仑除了咒骂塔杰乌歇.柯西丘斯科已经老的不能正常思考之外,不再试图发动立陶宛、白俄罗斯的起义,以牵制俄军的力量了。

在拿破仑看来,就算没有起义的帮助,法军也能独立击败俄军。而给予了波兰人完全独立的地位,只会给他将来的俄国战略带来麻烦。

拿破仑在波兰设置了冬营,开始从法国调集援军。到了2月底,法军在波兰境内的军队增加到了10万5千人,其中有3万人是作为波兰各城市中的警卫队,和防备躲在东普鲁士的威廉三世,截断法军后路的后备部队。

虽然不管从那个方面看,威廉三世手中都已经没有了,能够威胁法军的武力了,但是拿破仑依旧不愿给威廉三世任何翻盘的机会。

虽然放弃了立陶宛、白俄罗斯的民族起义计划,但是拿破仑在外交上孤立俄罗斯的行动始终没有停止。在法国人的引诱下,土耳其和波斯入侵了多瑙河下游、高加索地区,迫使沙皇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并调动了一部分俄军应对两国的入侵。

在外交上成功孤立了俄罗斯之后,法军也从普鲁士征发到了足够的军需物资,做好了和俄军开战的准备。

拿破仑把自己的大本营挪到了华沙,华沙是通往波兰北部平原的战略要地,维斯瓦河向北流经该城,而在华沙北面的30公里范围内,还有着三条河流汇入了维斯瓦河,它们分别是布格河、纳雷夫河、弗克腊河。

这些河流形成了华沙城的天然屏障,从法军进入华沙城后,拿破仑就命令德赛指挥着达武、拉纳、缪拉三只部队越过了维斯瓦河,占领华沙到普图斯克一线,控制布格河、纳雷夫河通往华沙城以北的各渡口。

而当时沙皇任命了80多岁的卡缅斯基作为俄军名义上的统帅,在沙皇斥退了库图佐夫之后,俄军中就没有那个将领有足够的威望,和得到沙皇的足够信任,统帅一只俄国的大军了。

不得已之下,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只能搬出了,已经无法走路的卡缅斯基元帅作为俄军的统帅。并让在保罗一世暴亡一事中的同盟者,本尼格森作为整只大军的实际指挥者。

本尼格森并不是一个出色的军事指挥官,11月俄军就已经做好了出征的准备,那时法国人还在普鲁士和威廉三世作战。但是本尼格森拖到12月底,才带着6万人从彼得堡出发,向华沙慢吞吞的前进。

本尼格森令人费解的行军计划,给了法军占领华沙,切断俄军和东普鲁士军队之间联系的时间。

当俄军抵达华沙城下时,法军不但已经占据了华沙城,并在当地波兰人的协助下,对俄军做出了两翼夹击的攻击形态。这时的本尼格森才恍然大悟般清醒了过来,匆匆退到了距离华沙以北50公里处的普图斯克,等待布霍夫顿率领的4万俄军的后续部队的汇合。

1813年1月29日,在普图斯克,拉纳元帅率领的法军和本尼格森率领的俄军发生了一次小战役。这场战役的结局是双方不分上下,但是双方都对自己的皇帝汇报自己取胜了。

拉纳元帅说他击败了本尼格森,占领了普图斯克。而本尼格森的汇报就有些神奇了,他说他不仅打败了法军,还在战斗中打伤了拿破仑本人。但是拿破仑当时并不在那,而且他也从来没去过普图斯克。

不过这次战役的后果就是,让法军明白了一件事,他们的作战对象并不是萎靡不振的普鲁士军队,而是一只生气勃勃、顽强战斗的俄国军队。

俄军从普图斯克再次撤离之后,就退到了纳雷夫河的上游,沃姆日阿及其以北地区。

本尼格森先是没能占领战略要地华沙,接着又被法军从普图斯克赶跑,这无疑引起了俄国国内舆论的不满。加上大贵族们对于沙皇解除了库图佐夫军职的怨恨,导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遭受了极大的舆论压力。

彼得堡社交场所流传的对亚历山大一世不满的传闻,就和当初保罗一世暴亡前的情景差不多,这让亚历山大一世感到了恐惧。

他不得已派出了自己的亲信,去告诫本尼格森。要求其获取一次对法军的胜利,以扭转国内对沙皇及其本人的舆论批评。

喜欢革命1792请大家收藏:()革命1792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