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1813年5月底,拿破仑开始召集分散在波兰乡下各处过冬的法军部队。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赶到了俄军的前线部队中,他听信了本尼格森的汇报,准备来接收击败拿破仑的荣誉。
6月15日,俄军巴格拉季昂部率先发起了进攻,他的目标是法军突出部,内伊率领的第六军。三万多俄军对上了二万不到的法军,面对优势兵力的俄军,内伊元帅选择了且战且退,向法军本部靠拢,最后退到了帕萨格河西岸。
在收到内伊元帅的汇报后,拿破仑迅速动员了第一、二、四、五、八军团,在巴格拉季昂部和俄军后续部队脱离之际,给了这只俄军以沉重打击。
俄军的攻击势态被法军打断后,才发觉法军并不如本尼格森所说,是一只已经被打残了的败军。法军所动员起来的力量远远超过了俄军的先头部队,巴格拉季昂除了大骂本尼格森伪造胜利消息,把俄军陷入不利境地后,也毫无办法可想。
为了不被法军聚歼自己的部队,巴格拉季昂不得不退到了海尔斯堡要塞。海尔斯堡要塞深沟高垒,这是当初普鲁士人为了防范俄军进攻而苦心经营的城堡型要塞。然而这所要塞,在今天却主动向俄国人敞开了大门。
巴格拉季昂对战局的判断非常精准,在他率领部队逃进要塞后,不到半个小时,一只法军部队就已经出现在要塞的城墙下了。这支法军正是来夺取海尔斯堡,以切断俄军的退路的。但是巴格拉季昂嗅到自己有被包围的危险之后,就抛弃了全部辎重,一路向海尔斯堡狂奔而来,终于赶在法军之前进入了要塞。
率领这只部队的法军指挥官只能对于这座要塞望而兴叹,他知道有了足够的兵力防守,这座坚固的要塞不是他这么一只部队能够攻下的。
得到俄军撤入海尔斯堡的消息后,拿破仑指挥着六个军团的法军包围了这座要塞。
6月20日,近12万法军和防守要塞的俄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俄军士兵顽强的抵抗和要塞有利的地形,让法军的伤亡有些惨重,眼看着海尔斯堡可能变成第二个艾劳,拿破仑迅速修改了强攻的战术。
他下令二、四军团插入俄军右翼的后方,切断海尔斯堡和哥尼斯堡之间的通道,以防止哥尼斯堡守军增援巴格拉季昂。但是法军才开始行动,就收到了俄军放弃海尔斯堡这座坚固要塞,向着哥尼斯堡退去了。
俄军的行动大出拿破仑的预料,他不明白为什么俄军要放弃坚固的要塞撤退,昨天的攻城战中,俄军不仅没有吃亏,反而占了一定的优势。
不过俄军的异动,迫使拿破仑不得不重新做出了调整。他只是匆匆看了几眼地图,就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决不能让这只俄军退到更为坚固的哥尼斯堡,一旦哥尼斯堡得到了这只俄军的补充,那么法军就无法在短时间内,攻下这个俄军在普鲁士最大的后勤据点。
而一旦战事僵持不下,西班牙地区、德意志地区这些尚未完全对法国臣服的民众,有可能在英国人的挑唆下再次出现反复。更何况他这次出征已经离开法国太久了,对于一个根基不深厚的刚刚登基为法兰西皇帝的拿破仑家族来说,这是一种很危险的举动。
看清了这些不利因素之后,拿破仑决定要先在巴格拉季昂撤退到哥尼斯堡前,首先占领这座俄军的后勤基地。他下令缪拉元帅带领法军主力直取哥尼斯堡,尽量在俄军巴格拉季昂部退入哥尼斯堡前占领这座要塞,如果在俄军巴格拉季昂部赶到之前无法占领,也必须要把这只俄军挡在要塞之外,不许两只俄军会合。
拿破仑想要迫使俄军接受一场没有要塞依托的野战,以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除此之外,拿破仑还命令拉纳的第五军赶往阿勒河下游的弗里德兰,阻挡有可能从此撤退的俄军巴格拉季昂部。
从海尔斯堡到哥尼斯堡之间的地形是山河夹错,不管是俄军还是法军,要前往哥尼斯堡最好的方式,是沿着河流冲刷出来的平地而行,而不是穿越茂密难行的山林。
因此从海尔斯堡流往哥尼斯堡的阿勒河,成为了两军行军最好的选择。阿勒河经过海尔斯堡后,就急转弯折向东北,然后向北注入普雷格河,哥尼斯堡就在普雷格河的出海口。
法军是沿着阿勒河左岸追击俄军,而俄军是沿着阿勒河右岸撤退。从地理上来说,前往哥尼斯堡,法军比俄军占据优势,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拿破仑之所以认为俄军会通过弗里德兰,是基于他判断俄军的目的地就是哥尼斯堡,而要前往哥尼斯堡,俄军就要渡过阿勒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