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来自国内的消息(2 / 2)

革命1792 富春山居 1806 字 2022-12-11

林光南离开之后,房间内只剩下了4人,让马诺虽然说要撤退,但是在内心之中,他也还是不愿意就这么放弃唾手可得的胜利果实的。

而对蔡牵来说,上海、天津、琉球都不是他的根据地,反倒是婆罗洲曾经是他经营过的基地,只有占据了婆罗洲,蔡家在北洋舰队内的势力才不会日渐衰落,因此这也是他所不愿意放弃继续战争的主要原因。

杜罗瓦虽然还没有表态,但是让马诺和蔡牵都知道,真正能左右杜罗瓦态度的,只有舰队提督李长庚的决定。

虽然杜罗瓦和法国东方贸易公司在天津设置了北洋海军军官学校,但是报考这所学校的北方人并不多,反倒是浙、闽、沪三地的人员最为积极。

李长庚是福建人,又在浙江任官了很久,他在这两地水师中的影响力很大。有许多浙闽水师出身的子弟,宁可不加入较近的南洋大臣建立的福州水师学堂,也要北上投考更为难进的北洋海军军官学校。

因此随着这八、九年来,北洋舰队的势力扩大,浙、闽、沪出身的海军军官,已经占据了北洋海军一半以上的中下级军官。原本在北洋舰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法国东方贸易公司商人,及蔡牵手下的海盗集团,现在都已经在舰队内处于弱势地位了。

就像刚刚找借口离开的林光南,是北洋舰队中新生代的领袖,如果不出意外也将是未来北洋舰队的领袖。但是这位北洋舰队的青年高级军官,却是舰队提督李长庚的支持者。

杜罗瓦制止了让马诺和蔡牵之间无意义的争吵,把目光转到了自己的副手身上,“李军门,你认为舰队的下一步应该怎么?是继续和英国人作战,还是尽快率领舰队返回国内,协助丰绅伊绵平息京城叛乱?”

李长庚神情有些恍惚,没有立即回答杜罗瓦的回答。看着副手的沉默,房间内其余三人也没有再行催促,静静的等待着这位老将的决定。

李长庚已经快要66岁了,他自己也认为,这次出征大约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出海了。

李长庚从军以来,一直忠于国事,但是并非是出于对皇帝的忠诚,只是想要保卫乡邻不被海盗洗劫罢了。

所以当嘉庆暴亡之后,他很快就顺从的接受了这个现实。对于朝廷调任浙江水师组建北洋舰队,其实一开始他是非常抵触的。他认为袭扰浙闽的海盗,往往都和洋夷相互勾结,海盗劫掠财物,而洋夷替他们销赃并出售武器。

因此为了东南沿海的安宁,朝廷不应该和洋夷有所瓜葛,建立什么北洋舰队,而是应该把这些洋夷驱离大清,禁绝贸易,则东南沿海自然就能安定了。

不过在支持满清皇室的清流和友人的劝说下,李长庚终于还是接受了命令,带着半只浙江水师北上了。

当然,当时李长庚心中想的可不是建立什么北洋舰队,而是如何找机会清君侧,恢复大清往日的清明秩序。

但是随着北洋舰队一点点的壮大,李长庚的思想也在不断的转变着,特别是北洋海军学堂内教授的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让他发觉了这个世界并非只有亚洲这么小。

欧洲的历史和文化也同样有让人击节称道的地方,至于那些儒生们说这些西洋人的文化毫不知礼,完全违背了圣人教诲云云,李长庚只有付诸一笑。

随着北洋舰队正式成军,并让日本臣服之后,李长庚的想法已经完全改变了。这时的他认为,想要保卫大清的海疆,需要的不是一只近岸防御的水师,而是像北洋舰队这样的大舰队。

且这只舰队虽然是在杜罗瓦和法国东方贸易公司的支持下筹集的,但是舰队的编训、水兵的招募、舰队基地和地方官员、士民的交涉,却无一不是在李长庚亲自过问下得到解决的。

可以说,北洋舰队的灵魂人物不是杜罗瓦,也不是什么法国海军军官,而是这个坚韧不拔的福建同安人。

闽人出外最喜抱团,而浙江人论起乡党来也丝毫不差,但是在李长庚的协调管制之下,北洋舰队中的地方派系纷争却是最少的。

在这一点上,就算是杜罗瓦也不得不认可,如果没有李长庚在,那么北洋舰队的战力大约会下降三分之一左右。

带着北洋舰队继续前进,那么北洋舰队就将是郑和之后第二只进入印度洋的中国舰队,哪怕他们在印度洋和英国人打成平手,也能确保中国沿海几十年的安宁。

但是如果就此退去,让英国人窥破了朝廷的虚弱,那么这些洋夷不但会毫无损失的收复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也会让该地区归顺中国的势力再次反叛,到时中国再想进入这一地区,就会比现在艰难上十倍,或是百倍。

喜欢革命1792请大家收藏:()革命1792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