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一旦疆内有事,只要叛军断绝了河西走廊,那么新疆就会同内地隔绝,要是隔绝几十年,从此就不复为汉土了。大力迁移内地贫民入疆,除了开发新疆之外,还能保证共和国对新疆的控制权力。
两人的上书引起了共和国政府的重视,并在1837年启动了移民实边的计划。
在塔城这一年来,曾国藩不仅调整了民族居住地区,还在各地开始了学校,并下令替回部重建文字,禁止以阿拉伯文字作为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
和左宗棠的高歌猛进扩展疆域相比,曾国藩对于疆内的治理更为上心。
同回部、哈萨克比起来,曾国藩也更为重视疆内的蒙古族。准噶尔部的残余厄鲁特人、阿勒泰地区的乌梁海人,还有东归的土尔扈特部。
其中又以土尔扈特部最为忠诚于共和国,南疆的土尔扈特部拒绝了回部的游说叛乱,并几次击退了回部的进攻,当共和国重新控制新疆之后,土尔扈特人获得了更多的自治权力。
1837年3月,斋桑湖边的12个克烈部哈萨克人,不愿意加入克涅萨热领导的哈萨克联盟,也不堪忍受俄国人的压迫,干脆向塔城的曾国藩派出了使者,请求并入共和国,如斋桑湖北面的哈萨克部族一样。
这件事引起了克涅萨热的不满,他要求共和国交还这12个部族的人口及土地。
这种无礼的的要求当然被曾国藩所拒绝了,双方在塔城以西的塔斯套山发生了冲突,哈萨克联盟4千骑兵被击退,塔尔巴哈台山到阿拉木湖之间纳入了共和国的领土,塔城西面获得了一个缓冲区域。
击败了克涅萨热之后,曾国藩并无意把哈萨克人推入俄国的怀抱,他下令军队止步于塔斯套山-乌尔贾尔一线,并再次派出使者示好。
在共和军强大的武力面前,克涅萨热只能暂时同共和国保持和平,并把目光转向了接连受挫的俄国人。
1836年齐乐攻下了东西伯利亚的中心城市之后,就把防线推进到了叶尼塞河流域。
残存的俄军依托森林和沼泽,把齐乐领导的西伯利亚军团拖到了1837年的春天。
开春之后,西伯利亚军再次西进,于10月推进到了鄂毕河流域,占据了托木斯克、巴尔瑙尔等城市,同共和国新疆地区接壤了。
西伯利亚地区的三大河流鄂毕河,勒拿河,叶尼塞河已经大半为共和国所有。
从外蒙古修建的后勤线,加上新疆地区的补给,西伯利亚军的后勤终于稳定了下来。
占据了鄂毕河上游及哈萨克草原北部的共和军,对于俄国统治下的哈萨克草原及东西伯利亚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从鄂木斯克、托博尔斯克到奥伦堡,每个地区的俄国官员都在向莫斯科告急,俄罗斯的东部边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对于莫斯科焦头烂额的沙皇尼古拉一世来说,东部边境的麻烦,还远远不及他在巴尔干半岛遇到的危机。
从1835年英国加入了巴尔干半岛战争之后,在巴尔干半岛上就变成了,法国、土耳其、意大利、埃及对上了俄国、英国的战争。
奥地利、普鲁士则始终在暗中支持英、俄两国,到了1835年末,普鲁士甚至派出了民间自愿人士参战。
控制了整个黑海的法国、埃及、土耳其联合舰队,不停的袭击克里米亚岛及黑海各个港口,迫使俄国维持了一个环乌克兰区域的海岸防线。
不过即便是如此,英俄联军也一路顺利的跨越了巴尔干山脉,抵达了伊斯克尔河流域。但是在这里,英俄联军遇到了土耳其人最为激烈的抵抗。
随着法军的加入,战线从伊斯克尔河南方被反推回了巴尔干山脉以南。
不过,随后战争就变得诡异了起来,法土意联军就再次和英俄联军对峙了起来。
英俄联军想要后撤,则对方就会猛扑上来,想要把这只军队一口吞下去,当英俄联军稳固战线时,对方又退了回去。
1836年一年的僵持下来,沙皇尼古拉一世才发觉自己的国库已经变得空空如也了,而英国人同样也好不到那里去。
法兰西在东方的盟国不仅对俄国开战,同样也对英属殖民地印度宣战。俄国的损失虽大,但是英国的损失就更大了,英国1836年的财政收入直接减少了近三分之一,而且还要维持巴尔干及印度两场战争。
英国已经派出使者对沙皇宣布,如果1837年无法取得一个决定性的战果,或是普奥继续观望的话,那么英国将会退出这场战争。
沙皇尼古拉一世终于明白了,法国的新皇帝不是想要阻止俄国对于土耳其的入侵,而是想要耗尽俄罗斯的元气,在俄国领土之外绞死这个国家。
虽然他明白了这一点,但是他却毫无办法。主动挑起了战争的他,不可能在没有遭受到决定性的失败,把军队撤回俄国,而放弃之前一切的成果。
喜欢革命1792请大家收藏:()革命1792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