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水木都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办公室,来帮助不熟悉的人进行专利申请以及成果转化的操作。
但在这个洪荒年代里,专利仅仅文书的书写就能卡死一大帮的人,有太多人发明了东西却受限于见识或者技能的短缺而错失专利权。
所以,王旭也和闫老师谈了自己的看法,把未来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的一些职能向闫教授提出建议。
不过闫教授也没接这个话茬,这不是他一个副系主任能够完全决定的。但王旭却看得出来,他应该是上心了。
之后闫教授就把话题拉回发明本身,拉着王旭问东问西,详细地了解这个新发明的用途、原理甚至这种产品的优势。
作为学生申请的专利,学生的所属单位必然是水木大学。虽然这种纯粹私人发明的专利,对于学校来说没什么实际意义,但还是可以放到教学成果里对外展示的。
毕竟学生申请专利,特别是一个大二本科生申请专利,在这个年代还是相当罕见的。
万一学校问起这项学生发明的前因后果,作为副系主任的他要是什么都不知道,那就可笑了。
不过当闫教授听到王旭表示这个麦克风的性能在业界都是顶尖的时候,闫教授就有点坐不住了,他感觉这个事情的重要程度可能比自己最初的预想更高。
论文也好,专利也好,在水木大学虽然稀罕,但也并非绝无仅有。但这个年月,在一切都在埋头猛追的华夏,还真没什么产品能够做到业界顶尖,除了一些传统工艺品。
如果真是有了个业界顶尖的成果出来,无论是对王旭个人,还是对自动化系,甚至水木大学本身都是个响当当的成就。
当然,闫教授还是无法完全确定的,他并不懂音响器材这一行。但作为音乐发烧友的他也多少了解过一些,他家里那套建伍音响还是从RB回国的时候带回来的,他也没少折腾。
这种音乐类产品和技术有关,但又不是完全相关,很多东西现代科学都没有研究明白。
特别是掺杂了人的感受之后,那就变得更加缺乏理性。
好听还是难听,谁都能说上一二,但什么是好听,根本无法从物理上给出定义。
这就麻烦了,基本参数之类的可以拿成品去检测,诸如频域宽度啊,灵敏度啊,这些都是能检测出来的。
虽然需要借助水木都没有的一些专业设备,但总归是能够借到,比如,华科院的声学所。
但具体到使用感受,那就太难办了,因为王旭说这东西顶尖,可能只是王旭的感受,其他人怎么看,专业的人士怎么看,现在都成谜。
不真的做出来到处测评,真的没法给出一个确切结论。
不过闫教授内心是倾向于相信眼前这位漂亮的男同学的,刚刚的交流中,他能够听出这个学生在声学和电学领域都是专业的。
而且虽然一会儿论文,一会儿发明的看起来跳脱,但确实是实打实拿出了成果的。
眼前的麦克风内使用的明显手工风格的电路,还有那个调节敏感度的电路,闫教授是看得懂的,应该说非常精巧,这就证明了这个学生的不俗。
所以,闫教授决定相信他一次。他打算为王旭的这个发明,申请一下中科院声学所的专业检测。
这肯定要搭人情,不过这不是问题。都是街坊邻居,谁还没求过谁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