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专访(二)(2 / 2)

最后还是运气不错,真的找到了。

就这,我们也是拍了几百张照片,张师兄花了好几天一点点找出来最终的那个成果的。”

王旭赶紧纠正,这个时代正是各种大师满天飞的时代,王旭可不想自己明明是个科学家却被,划入到骗子的行列。同时顺便也吹捧了一下张宏宇,花花轿子人抬人,更何况这都是真实的情况。

“嗯,也是哈,我也做了些工作,看片子也挺累的,一点点找,先找有希望的,再一张张的排除。

花了三天才在几百张图片找到他,当时我真的激动得不行,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又反复验算验证了很多遍才最终确认的。

不过我确实也试过撕胶带,反正我是撕不出来,撕这个还需要手特别稳,一抖就会粘作一团,也没法检测了。”张师兄接下了对自己的吹捧,但还是意犹未尽地继续解释撕胶带。

“确实,我也尝试过,不说看光线,光这个耐心我都得佩服王旭,你是不间断地撕了七天?”段教授也唏嘘,知道这个事情的工科生几乎会有想试一试的冲动。

这是典型的手工搓出世界级成果的案例,在工科生眼里不要太好玩。

不过那种高级棉状石墨一般只有实验室才有,普通地方卖的石墨片也不是撕不出来,但是难度就要大多了。而且里面杂质太多,透光性更无法判断了。

所以,也就是段教授和张师兄有这个能力做做尝试。

“嗯,是撕了七天,也不是不间断,每天撕几个小时罢了。撕并不麻烦,主要是得对着灯看,差点落下眼病。”王旭接口,这年月,不整点身体不适出来,你都不好意思配合宣传材料。

“哦,那严重么,后来怎么恢复的?”水君逸果然被吸引,追问下来。

“倒也不严重,后来滴了一个月眼药水,外出记得戴墨镜就好,不然容易流泪。”王旭这一点倒是没撒谎,他戴了好久的墨镜,现在都还戴呢。

为了……,当然是耍帅啊,骑摩托不戴墨镜,那不是和雨夜出门不带刀一样吗。

自从1983年,样式播了一部叫《大西洋底来的人》的美剧,那戴墨镜耍帅就成了华夏标配。喇叭裤,蛤蟆镜,那是八十年代小青年最酷造型,没有之一。

现在九十年代了,喇叭裤倒是不流行了,但是墨镜又被前两年的美国电影《壮志凌云》给带飞了。这片子没引进,都是录像厅看的,但你别说,还真就普及得挺广。

穿皮衣、戴墨镜,骑哈雷,后面再坐个大飒蜜,那就是九十年代帝都年轻人的最装杯配置。

这不,王旭都有嘛,那还不整起帅晕一条街。

“会不会影响你以后的科研?”水君逸继续追问,

“不会的,毕竟不是损伤,当时只是暂时性的视力下降而已。”王旭往重了说了一点,但还是没有不要节操到说暂时性失明,毕竟马上就跟着验证了,大家都看着呢,也没见眼睛出问题。

——

(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