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资金问题
帝都,水木大学,“生长法及衍生技术及设备研究组办公室”。
没错,现在这个研究组已经成为正式机构了,水木大学在经历了多方论证,多轮讨论之后。
明确得出了这是一个可以持续三年以上,并且陆续产生重大成果的超大型研究项目。
本项目路线清晰,方法明确,无论是科学原理还是资金要求都在华夏科研水平的能力范围之内,所以极具可行性。
于是,水木大学正式确定了这一研究组的组织结构,成立了由水木校方主导的,多校联合,国家投资的大型学术项目。
这下子,想不正规都不可能了,于是水木拿出来一个小楼作为组织机构所在,各大实验室当然还是各系管各系的,项目也重新进行了划分。
包括隔壁的帝大和附近帝都理工,帝都航空,帝都钢铁都将酌情派人参与。
初期会以水木的院系为主体,得到一些先期成果后,扩散至其他院校进行实用化或者理论化的研究。
这是水木大学在和几所院校沟通后的共同上报的,目前钢院显然是最积极的,谁让他们已经看到成果了呢。
这个项目最开始的几百万资金是从水木大学的自有经费中提供的,但这只能提供启动的资金,毕竟拆分出来的项目已经超过二十个了,平均下来每个项目也就十来二十万的科研经费,有点杯水车薪的意思。
所以,现在办公室里依旧在讨论着经费的问题。今天上午,常务副组长顾长林
“老顾,今天部里怎么说。”
“基本还是那样,估计短时间内也不用跑了。
结论就是项目可以批,资金需自筹。要么就得等待来年,去年的统筹规划里没做这个,今年挤不出太多资金。
求了半天,今天都见到顶头的了,也仅仅是答应部里可以拿出一些做配套,但无法做主体经费。”顾长林教授挠了挠发凉的脑门,有些尴尬地说。
顾教授也是五十年代的大学生,原来是搞化工的,可惜最精华的岁月都被荒废了,后来落实工作回来的时候又比较晚,回来已经物是人非。
他也明白自己的能力已经赶不上了现在的科技能力了,于是就没再继续从事科研教学工作,而转为了行政职位,在学校负责科研管理方面的工作。
这一次也是运气不错,和他职位差不多的几位都有科研项目在手上,自己这个后来者反而捡了个大便宜,成了这个项目组的常务副。
正组长是校领导,学部委员担任的,不过组长年纪比较大了,算是硕果仅存的几位元老之一。他主要起的还是稳定军心的象征意义更大,主要日常工作还是得他这个常务来。
要么怎么说“干部得当副的,还得是常务的”,这是奋斗年代留下的口号,后来变成了“干部当副,不干常务”了。
因为常务副工作特别多,职责特别大,还特别容易背锅。所以,如果你想干事,常务副是个绝对好的位置,如果你想混日子,常务就是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