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层已经开始重新审视之前仿照前苏联搞的院系调整所形成的格局的弊端,目前那些学院的专业化倒是够了,但明显缺乏跨学科的研究能力,这种能力已经逐渐成了科研发展的一种制约。
这在这次水木的两个大项目中显得格外突出,那就是,即便水木这种级别的学校都在很多时候不得不跨校进行合作。
再加上这会儿学西方的思潮已经彻底占了上风,那么学习西方的大学体制也就提上了日程。
211工程也就顺理成章的比前世更早进入了高层视野。
跟谁过不去,也不会跟钱过不去,哪怕是所谓的百年世仇院校。那些所谓的敌对,其实都只是些学生间的笑话,两个大学之间的各种合作不要太多了,对对方大学道路比自己大学还熟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鉴于材料系物理领域其实非常薄弱的情况,材料系很早就和隔壁帝大的物理系,以及华科院的物理研究所建立了联系。
从第一篇《科学》诞生之后,几个单位之间的走动明显频繁了起来,在水木大学的内部,重建理学院的呼声也开始逐渐高涨起来。
至于其他院校,虽然科研的事情一时半会儿影响不到他们身上,但无形的压力明显已经传导过来了,你水木吃香喝辣,枯叉枯叉地出论文。
你说上面该怎么看其他学院,特别是隔壁的帝大,那真叫一个压力山大。
了解内情的肯定会知道,这都是因为水木那里出了个神仙,但这个内情可不是谁都能知道的,即便帝大也没几个人知道,而且也都被上面提点了不要乱说。
所以,各大院校的内心其实是崩溃的,他们一头雾水地看着水木大张旗鼓地搞出一件件事情,折腾出一项项发明,却完全不了解前因后果。
项目都是公开的,但是王旭的名字都被逐渐地隐藏和替代了,子项目,分项目的承接单位都找出了各自的替代者。
这真不是冒名顶替,而是一种有意识的保护,是高层直接给出的指导意见,保密部门参谋的解决方案,到了水木这里其实只是执行而已,替代人都经过严格政审的。
至于各个具体的执行单位,那自然是何乐而不为啊,这种秘密当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以后自己知道盯着谁拿项目,其他学院都得转到手,这信息差至少能差出一篇一区吧。
所以嘛,能藏着掖着的,赶紧藏,不然自家神仙被别人拐跑了咋办,都知道王旭有很多文艺类的爱好,这一片这种学院可多了去了。
各大院校的行动力也是很强的,除了各种拉关系,论朋友的老手段之外,对于各种水木提出的建议也是格外重视,没准就能因此拿到些别人不知道的内部资料呢。
于是,收益最大的,自然就是《高校学生科技艺术节》了。
——
(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