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评估体系的重新建立(二)
“今天就不说了,我刚才一直在想科研评估的方式问题,不过感觉内容太多,我需要回去整理一下,然后再和几位负责教授聊一聊看吧。”王旭随口敷衍着,今天就是一个简单的化学系的评审会,他不想喧宾夺主。
“大概说点吧,如果不涉及保密的话。你说的科研评估,是指评审会这种模式?”庞教授显然不打算放过王旭。
“是的,倒也没啥保密的,你们觉得评审会鉴定会这种模式怎么样?”王旭不但没回答,反而问出了问题。
“现在不都是这么搞嘛。”回答的不是庞教授,而是今天的答辩主角,也就是这个聚乙烯纤维工艺的发现者,他的态度明显带着些不悦。
“没错,我没有针对这次评审的意思。我对您的成果也很钦佩,能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的工艺可以说利国利民,未来前景非常好。我的想法和您的成果无关,是关于这种评估方式本身的。”
王旭就知道会有这种情况,赶紧出言解释一下,毕竟这是人家的主场,你跑到鉴定会上挑鉴定会的毛病,谁当主人都不会太满意。
“哈哈,没事,没事,评审会已经结束了,咱们就随便聊聊吧。
现在都这么搞也不代表这么搞就真的好,我也觉得这么搞的主观意识太浓了,缺少客观评价的机制。王旭,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庞教授笑呵呵地打了个圆场,这里说到底是他说了算,更何况王旭本来也没说错什么。
“咱们做个调查吧,咱们刚才都在说成果是国际先进水平的,那么咱们每个人都写一张纸条,写上你觉得国际先进水平的定义到底是什么,然后咱们念一念。”
王旭说完,从边上取过几张白纸,折叠裁成十几张小块,不仅仅发给了在座的教授,还一并发给了旁听的学生和老师们。
“每个人都写一下,不需要写名字,我可以明确地说,这个东西没有国家标准的定义,所以,大家写出自己心中的答案就好。”王旭分发完纸条,在台前站定。
大家都陷入沉思,这会儿也不好大家商讨,都在默默地组织词汇,试图描绘心目中关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定义。
大约过了十分钟,王旭看大多数人都已经停笔,显然大家都写下了自己关于这个词汇的看法,才走过去,一张张的收集了上来。
二十来张纸条收集到手,王旭没有耽搁,回到前面,开始一张张地大声读了出来。
“成果能够比拟国际上的同类产品。怎样比拟,比什么?”
“成果能够达到国际上同类产品的性能指标。性能,哪些性能?最高性能还是最低性能?”
“国际领先,嗯,这位朋友倒是言简意赅。但是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真的一样吗?”
“能发国际SCI论文。用论文做标的,倒也不失为一种有趣的方法。”
“……”
王旭把所有二十多张纸条都念了一遍,很快,就让所有人都注意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二十多张纸条中,鲜有相同的答案。
每个人似乎都有着一个关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理解,但却没有两个人对这东西的理解是一致的。
“你们看,在座的有教授,有讲师,有学生。身份上有评委,也有被评选的人。我们都在争论是否应该给予国际先进水平的评价,但我们却连一个最基本的定义都没法做到一致,那就是什么是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