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敢这么搞,也是打着未来互联网崛起,对服务器的需求会爆发性增加,而服务器,对于软件的需求就没有那么广泛的兼容性要求了,这是王旭看到的机会。
但王旭没看到的是,国家对于自主电脑产业的兴趣,这可真不是一个穿越客能够把握的东西了。
九十年代韬光养晦,大量军工需求被砍得只剩下维持,几乎没有新设备的采购需求了,而像国产芯片这种东西直接就要面临海外产品的竞争,可以说是全无机会。
但国家对于自主计算机系统的渴望可真的是从未缺少过,毕竟不是只有军方才有保密和内部使用的需求的。
问题是,之前的华夏根本就没有任何一个项目能够像“超算”项目一样这样明确地指出一个新系列计算机的方向。
所以,当超算项目出现一系列成果之后,国家的重视可以说是层层加码,成果越多,投入越大,投入越大,成果就越多,进入了一个正向激励的循环之中。
一年半多点,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算短了,有了王旭的详细规划,有了细致的设计说明,超算项目虽有磕绊,但对比一般的研究而言,简直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各种子系统的准备已经完备,现在就是最后的组装和测试过程了。
几个研究生在实验室里已经忙碌了好几天,各种乱七八糟的问题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也许是注定好事多磨吧,前面几个里程碑都很顺利,怎么到了最后的成品反而各种跑不通。
教授导师在旁边看着成品仔细思考着,几个研究生一遍遍检查各种连接接口,甚至拿出万用表,一个个管脚测量各处的电压。
在排除了诸如电源功率不足,总线接口焊接虚焊,板卡接口制造误差,等等上百个问题之后,终于,在一个艳阳高照的夏日中,超算项目的最终成品,多处理器,多协处理器工作站,真正点亮了。
“嘟,嘟,嘟。”这是主板自带的小喇叭的自检声,连续三声代表自检通过。
“滴,滴,滴。”这是协处理板卡自带的检测通过声音。
“亮,亮,亮。”好吧,这是满含期待的研究生的呐喊。
“亮了,键盘能用吗。”研究生B在询问。
“能用,我试一下基本应用。”研究生A从地上爬起,一屁股坐在电脑椅上,眼睛看着屏幕。
“编辑器,没问题,写个Hellow world。”研究生B正在出主意,只有一个键盘,但屏幕谁都可以看。
“能行,测试通过。”
“运行一下测试程序,分别测一下协处理器板卡。”
“运行着呢,第一版卡正常”
“第二板卡正常”
“第三……”
“停,别整这些形式主义,最后喊一声就行,咱们又不是西昌。”
“我不说话,你还不是得催我问,好心告诉你一声罢了,居然说我形式主义。”
“你的话太单调啊,第一,第二,第三。”
“不这么叫怎么叫,你还弄个甲乙丙丁不成?”
“倒是可以考虑以后定个标准,测试起来也清楚。”
“先搞出来再说,以后再完善细节”
“四块协处理卡都运行正常。”
“跑个测试程序看看。”
“等我找找,谁有协处理器运算测试那个程序?”
“Git上不就有”
“这台机器还没联网”
“哦,我忘了。”
“我这里有,你这台是1.44的软驱?见鬼,我的盘是5寸的”
“那边那台机器是双软驱的,你去倒腾一下。”
“赶紧的……”
“来了,搞定了。”
好吧,这就是实验室的日常,每当快要出结果的时候都是这样,别说什么规矩,什么安静,什么事先的安排,反正就没有哪个研究真能够按部就班的,乱七八糟好像才是研究的常态。
小小实验室内简直可以说是人声鼎沸,乱成一团,完全没有新品研制成功的仪式感,感觉就是一个忙到飞起的实验场地。
“搞定。”
“成功了。”
“六千多分,怎么感觉有点低,到不了四倍啊,这可是四块卡啊。”
“四倍?谁这么外行,新来的吧,能有两倍就是成功啊。”
新机器成功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系,无数得到消息的老师同学,都跑来近距离分享这一成功的喜悦。
这一消息还得等几位指导教授确认之后,才好向上面汇报,但内部,几乎是一个小时之内,大家就都得到了消息,当然也包括王旭。
——
(明天见,终于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