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关于项目的谈话(2 / 2)

其实,这也是王旭根本没投入精力造成的,他自己是不会去经营这种企业的,他没那个功夫。

现在的微软其实已经非常强大了,在PC领域几乎可以说是一统江湖,全世界范围内都是。

而华夏,那几乎就是盗版的DOS+WINDOWS的组合的天下。

如果按照装机量来说,COS的市场份额可能连百分之一都不到。

不过,同方工作站的架构是公开的,第一代用的又是Intel的处理器,王旭也没拦着其他的丑国的企业去按照那个标准制造兼容机型。

只不过现在这个市场真的很小,只有几家致力于服务器制造的新兴企业使用了这一架构,并使用COS操作系统,谁让这上面网络应用丰富呢,几乎是一站式解决方案。

这一切都得等超算二期的真正完成,各种芯片完成自主设计制造,哪怕制成差一些,但是通过堆叠芯片的方式形成的工作站模式,一样可以成为主力的办公和工作机。

最多就是价格贵一点,但架不住性能好啊。所以,国家也就没有着急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但各大学,各高校的推广还是很给力的,同方、方正和浪潮都没少赚钱。

两人就这么说着说着就跑一跑题,然后又拉回来继续聊,但围绕着王旭可真的就有几乎聊不尽的话题。

“王旭可是真能折腾啊,他怎么就有这么多的奇思妙想。

你说那边生长法一期都还有项目没收尾呢,二期就已经跟上了。

超算二期那边这次更是连中央处理器和图像处理器已经都立项了。

据说是他整出了一个全新的RISC-1架构,但是他自己没有领衔搞的意思,架构本身是开源的,谁都可以用,王旭已经扔到GIT上了。

我看了看,说实话,我没看懂。”闫教授有些感慨王旭的折腾,他已经是对王旭的能力了解的最多的人物了,但依旧看不到这个人的底。

“总有人看得懂就行,具体型号的研发的方案可以交给上面统筹规划。

这东西水木参与一下就好,还是公司化运作比较好,估计上面也会这么考虑,那些我已经提交了,估计很快就会有结果。

上面的意思是说,现在想要破冰,最好别太招摇,丑国那边对咱们盯的有点紧,咱们整体还太弱,韬光养晦的战略还需要继续下去,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宗旨也不能变。

所以,咱们这边适度地要放开项目的范围,和更广泛的高校进行合作。

水木已经占了两年的先机,是时候放开到更多的学校了,项目进度慢一点都是可以的,咱们爆发的有点太过了,容易引人红眼。”姜主任赶紧提醒了一下闫教授,别太贪多了。

“确实有这种顾虑,我们这边无所谓,学校答应了?”闫教授现在早就是正教授了,还是副系主任,位置稳得很,等两年,进一步上系主任估计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这两年自动化系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而所有的变化都是源自于他最初的慧眼,别的不说,就凭这个功绩,水木和自动化系就不可能亏待了他。

不过他现在有点无欲无求的劲头,他知道自己也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大拿,如果不是沾了他老爹的光,加上自己出过国,有些国际视野,他以前连副系主任的位置都是不可能的。

但他的学术成就也就这样了,再想上院士估计就有点悬了,毕竟现在自动化系能称得上国际知名的学者都有好几个,他挂名的几个项目都是实用性高,科研性一般的那种。

也就蓝光项目比较突出,但也就仅限于此了,这个项目,王旭分析过,往大了说,给个诺贝尔都不过分,但往小了说,也就是个工业化产品。

这得看国际上对华夏的态度,而不是真地看科研的水平。

王旭的石墨烯项目是足够诺奖级的,能不能拿到同样看国际环境。

但现在的情况也足够送他自己一路顺风的到科学院院士,现在也就是他年纪太小,现在都才将将20岁。

而且王旭掺和的事情也太多了,现在都还没摘干净,提升太快,就成了众矢之的,谁都会注意到他了。

上面给的建议是稳一稳再说,不然水木都打算今年就直接给教授,然后明年就申报院士了。

而段教授熬一熬估计也能上,毕竟他在石墨烯的继续研究上那可是国际知名的大家了,又守着扫描电镜,两年不到已经独立出了好几篇一区。

这么一个项目出两个院士,不算过分。

而蓝光项目不同,虽然项目是电子、材料和自动化系三个教授一起研究并且最终实验成功的。

但《自然》那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和一作都是王旭,三个系的教授都只是二作。

算起来,王旭这里已经不占指标了,也就是说,运气好的话三个人能上一个工程院院士。

但三人论起贡献来,闫教授并不占优,倒是电子系的那个教授更占优一些,他已经持续在蓝光的基础上又连续发了好几篇高质量论文了,连蓝色半导体激光都是他搞定的。

这种级别的成就,不给个院士真的有些说不过去。

电子系那边,拿着生长法出品的各种新型材料,那论文是呼呼地往外冒,真的比谁都爽,嗯,从论文数量来看,也就化学系有一拼。

生长法肯定也能出一个院士,虽然对外保密,论文也只发了理论,但内部大家是知道这个方法的重要性的。

但那位置大家都知道是老边的,于情于理都该是他,毕竟他投入的精力是最大的。

而老顾则有点可惜,虽然他挂着生长法的项目总负责人,但明眼人都知道他主要是项目行政管理方面的,不过他教授级别提一下还是没啥问题的,但上院士就不太可能了。

就这么一算,未来几年内,水木这边就要多出至少四个院士出来,超算那边肯定也会有一个,这家伙,别的院校更得急眼了。

“另外,现在国防那边经费紧张得厉害,好多项目都砍了,我和王旭谈过一次,他说可以拉那些数字研究所一起来搞一些东西,很多玩意本来就是军民两用的。

现在没钱,未来不见得一直没钱,一方面锻炼队伍,另一方面也减少国家负担。

他也同意了,还专门弄了几个特殊项目出来,也提了不少的建议,我都给报上去了。

但在外面,还是原来那样,就当他不知道,你也不知道,他们大概率会改个名字,套个科研所的皮来承接项目。”姜主任继续介绍着情况,特别向闫教授介绍了一些例外的情况。

“嗯,明白了,应有之义,需要我们特别照顾一下吗?”闫教授立刻闻弦歌而知雅意。

“那倒不用,他们其实人才断层也挺厉害的,91年那场仗又把他们打得有点蒙,这会儿也都很心急。

估计会和水木这边合作搞一些特殊定向委培之类的各级班,反正操作方法多的是,同等条件下,尽量倾斜一下吧。

他们的日子比高校还不好过。”姜主任难得叹了口气,可不是吗,你看后世将军能在电视节目上痛哭,就知道这会儿他们过的啥日子了。

——

(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