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南中国海-三亚海军基地,这座规模庞大的海军军港被人为的开凿成了新月湾形。数十艘大大小小的战舰泊于港内。几艘小巧的交通艇正在往战舰上运送补给。猎猎飞扬着的海军长旈旗飘扬在铅灰色的战舰的桅杆上,和往常相同,这里没有什么不一样。
虽然是1月,或许在北方,这个时候正当是数九寒冬,冰封三尺之时,可是在三亚,这里永远都是洋溢着明媚的阳光,永远最不缺乏的就是温暖。
尽管北方已经寒冬腊月,尽管中国大地一次次被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而来的寒流给笼罩在阴霾之中,可是三亚的天空依然是蔚蓝蔚蓝的。
尽管在中国海军基地群内,三亚基地并不是一个最大规模的海军基地,也不如青岛、舟山、湛江那样,在共和国的海军发展史上有着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是三亚海军基地却在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是频繁的在中国海军的发展史上出现。
也许人们最难以忘却的就是2008年的年底,当12月26日,下午时分的阳光暖暖照耀着碧波荡漾的三亚港的时候,由海军‘武汉’号、‘海口’号驱逐舰、‘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海军编队却拉响了汽笛,在《人民海军向前进》的雄壮进行曲中,渐渐驶离码头。
这便是三亚基地第一次为多数中国人所熟知的一幕,这也是曾经在一段时间内,让国人颇感自豪的一幕,因为这一天,中国海军终于扬帆千里,真正的驶向大洋。
这是自郑和下西洋,阔别600余年之后,来自中国的海上力量再次将自己的脚步迈向遥远的非洲,再次将自己的步伐跨向广阔的印度洋。
有人曾经说,虽然自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海军还曾有过‘海圻’号环球之行的那样的远洋,可是对比起来,这算得上是有可以存在的对比性吗?
那时候,正当清末民国初年,中华大地一片烽火。强国租界林立华夏大地,外国士兵横行于中国。‘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东亚病夫’诸如这样的讥讽遍地可拾。一艘‘海圻’号又能够在历史、在时代的洪流面前,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的确,中国驻古巴公使、中国驻墨西哥公使可以在这两国出现排华浪潮的时候,高呼一句“若敢欺凌我华夏子孙,定当派遣以兵舰,保侨示威”这样的话语。可是谁都知道,这样的话也就只是对古巴、墨西哥这样的小国说说罢了。
难道对于当时的海军强国,英、法、日、美等强国,中国外交官也敢说出这样的话?
答案肯定是-不会。舰炮威胁,所依靠的是实力,没有强大的海军以及综合性的实力做后盾,这样的话语即便是说出口来,也不见得会有什么作用。一艘‘海圻’号又能够改变什么呢?看看1937年那段海军历史,看看江阴要塞保卫战、看看宁海、平海、中山诸舰的悲壮,便可知道这些了。
曾经的闽系海军也好,国民政府中央嫡系-电雷系也好,几乎那个时候穿着一身海军白的中国军人都梦想着能够有一天,真正的扬帆千里,真正的走向大洋,真正的用舰炮来代替中国外交官们的话语。告诉世界‘这就是龙的力量’。
历史或者不存在可比性,就便是那一次三舰远航索马里,在多数国人看来,那是一次了不起的壮举。至少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至少一连多天,新闻节目里的话题都是‘关注索马里海军维和行动’;至少那一年带给中国人颇多感受到是春节联欢晚会上多了一句“海军索马里维和护航舰艇编队全体官兵给全国人民拜年”
然而在中国政府高层,在中国军方看来,这一次的所谓‘护航行动’不过只是一个精心策划了许多的开始罢了。
或者许多人不会明白,可是也有人从新闻报道的只言片语之间,看出一丝的蛛丝马迹。
从宣布派遣海军舰艇,到正式组成编队,前后之后短短的十余天。而这十余天要选择、组建一支特混舰艇编队或许对于长期习惯了海外部署的美国海军来说,足足有余,可是对于没有什么海外部署作战经验的中国海军来说,十余天,似乎太短了点。
而当人们看到的是,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说,整个编队都具有极强的合成性、准备性。可以说,绝不是一支仓促组建起来的海军编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