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战火蔓延_第三十章节 往昔的那些事儿(1 / 2)

功勋 绿窗幽梦 1777 字 2022-12-15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其实即便总长不去交代什么,蔡兴宇将军也很是清楚自己该去做些什么,对于新德里的某些‘不明智’的行为,北京和设在南宁的‘中南半岛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当初都曾有针对性的拟定过一些方案。

早在印度海军刚刚开始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海域集结东部舰队的时候,‘中南半岛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方面便是制定了大家方案,并上递北京总参谋部审批。

由于那时候‘中南半岛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下属的作战单位内辖有着‘机动作战集群’以及海军南方舰队,所以当初有关相应的对策方案,总参的意思便是交由‘中南半岛战区联指’来制定。南海事务具体由‘中南战区联指’负责。

而‘中南亚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在拉萨成立的那天起,该联合作战指挥部的司令员的人选便是迟迟没有敲定,因为‘中南亚战区联指’负责指挥的是由墨脱一线进入藏南的西藏军区-第52山地旅、第53山地旅、第55山地旅;处于在阿克赛钦地区的第6山地师、第4步兵师、第7步兵师、第8步兵师、第11步兵师、第13炮兵旅;以及红其拉甫方面的第21集团军,单是从作战部队的位置部署来看,便可看出司令员的人选决定并不是简单可以草率决定的。因为选择由谁出任司令员,也就等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京以后对南亚的态度。

蔡兴宇清楚的知道选择由自己出任司令员意味着什么。他也知道西域之地对于共和国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印巴两国之间的微妙关系在这其间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印巴之间的平衡性上,始终起到了一个砝码的作用。尤其是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更是表现的很是深刻。

当初中国方面除了向巴方提供的一大批武器装备(那些武器基本上都是从我军正使用或库存的装备中直接抽调的)之外,还直接为巴基斯坦提供人员的培训,甚至派遣了参谋人员进入了巴基斯坦总参谋部,参与作战计划的制定和指挥。

拉合尔战役之中,由于巴基斯坦装甲部队没有等到炮火的掩护,以及缺乏步兵的协同,直接向印军发起反击,结果损失惨重,巴军的装甲部队所剩无几,急需战车补充,于是在向中国求援之后,巴基斯坦军方选择了国产59式战车。然而这个时候,库存的59坦克也没有多少,这个时候,先总理周文正公当即决定,从现役部队使用的坦克中拨出一部分支援巴基斯坦。

随后,由于战争进一步的升级,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提出要求中国方面出兵进行支援。

经过商议之后,中国政府发出了一个‘最后通牒’式样的照会“限印度政府于三日内拆除在中国锡金边界一侧和跨中锡边界线上的所有侵略工事,并立即停止在中印边界和中锡边界的一切入侵活动,保证今后不再越境骚扰,否则,由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必须由印度政府承担全部责任。”于此同时,中印边界的中国军队开始大规模的集结。

而这其间还有个更为有意思的插曲,那便是当初周文正公拟就的最后通牒时间是48小时,而并不是三天,可是当这个照会转给太祖武皇帝审议的时候,太祖笑而提出:48个小时,留给咱们的印度朋友太短了。可否改为三天。

说是这样说,其实外交照会递交给印度驻华代办的时候已经是当天的夜间了,这也等于第三天已经只剩下两天多一点的时间。接到照会的印度代办张嘴还想说些什么,结果外交部的同志看看表来了句“得了,您该忙活了,三天时间剩下两天多,还得考虑下新德里的大爷睡醒了没。”于是乎,哑巴吃黄连的印度代办抢忙回去通知新德里。这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考虑到强大一时的德意志第三帝国的都因为两线作战而歇菜了,更别说自己了。于是新德里很识相照着最后通牒去做了。印度人民发挥出了少有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人品大爆发了下,终于抢在最后通牒时间到点之前,将那些该拆的,不该拆的,全给拆了个精光。

回过头来,新德里终于可以喘口气了,我这该拆的,不该拆的,都给拆完了,你北京总不能再给我找茬吧。后来回头再想想,不对劲啊,这哪是找茬,这简直就是吃果果的邪恶腹黑嘛。这不明摆着是要收巴基斯坦做小弟,找着法子的刁难咱。

想想也是,算了,考虑到62年刚挨了顿暴揍,北京又是专爱捏柿子的打脸党,一抽一个狠,老子我打不过你,难道还不能避开你,不给你找茬?于是第二次印巴战争到此结束。

其实话说回来,北京之所以会成为打不死的小强,主要是发扬了柿子尽量拣软的捏的光荣传统,这硬柿子自然也就等着它磨软了,再狠手捏。